堯娟娟 吳海英 張英姿
江西省撫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江西撫州 344000
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有各種急慢性疾病、 并發癥等,可能導致難產或危害母嬰者。母乳喂養是新生兒出生6 個月內的最佳喂養方式,與人工喂養相比更利于新生兒吸收,并能增進母子感情[1-2]。由于家庭、社會、產婦自身等原因的影響,會引起高危妊娠產婦泌乳減少及母乳喂養信心不足,母乳喂養成功率下降[3-4]。研究發現[5],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是母乳喂養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臨床應采取可靠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其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循證護理模式是在大量科學依據基礎上建立的一種高效護理模式,護士通過獲取研究證據,結合臨床經驗和患者意愿,制定、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方案[6]。本研究旨在探討循證護理模式對高危妊娠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影響。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撫州市婦幼保健院接收的120 例高危妊娠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 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1~40 歲,平均(29.26±2.11)歲;孕齡34~40 周,平均(38.24±1.25)周;剖宮產36 例,陰道分娩24 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1~42 歲,平均(28.79±2.43)歲;孕齡34~41 周,平均(38.50±1.17)周;剖宮產38 例,陰道分娩22 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產科學》[7]中高危妊娠診斷標準,并經臨床檢查、病史診斷等確診;②初產婦,單胎足月妊娠;③孕齡≥28 周;④新生兒Apgar 評分≥4 分;⑤產婦自愿參與本研究,并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產婦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乳腺炎、傳染性疾病或院外感染者;②新生兒先天性疾病者;③精神障礙者。本研究經撫州市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護士向產婦及其家屬講解產后乳房護理注意事項,告知母乳喂養優勢、禁忌癥等;給予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護理。
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模式。(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1 名護理部主任、1 名護士長和4名護士,護理部主任負責組織、協調成員分工,監督、指導護理計劃的實施;護士長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提出循證問題;責任護士負責尋找循證依據,小組成員共同制定護理方案并實施。(2)循證問題。采用母乳喂養知識問卷[8]評估產婦母乳喂養知識水平,內容包括母乳喂養益處、喂養技能兩方面,標出問卷中知識薄弱點,并根據臨床經驗詢問產婦自身情況,提出影響其母乳喂養自我效率的因素,包括早期康復、乳房脹痛、睡眠質量、飲食、藥物等問題,小組成員討論確定每位產婦的循證問題。(3)循證依據。檢索中國知網、Cochrane循證醫學數據庫等國內外網站,以“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等為關鍵詞檢索權威文獻,綜合評估產婦實際情況,查證解決產婦護理問題。(4)護理計劃。小組成員根據臨床經驗評價循證問題的真實性,結合臨床實踐和產婦需求,確立需解決的問題,根據目前院內資源制訂護理計劃和方案,具體如下。①早期康復:產后3 h 給予溫水飲用,改變出傳統高蛋白、熱補飲食,指導產婦進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對產婦及家屬進行飲食健康教育,哺乳期間以高蛋白飲食為主,滿足母乳喂養需求;產后2 h 測定雙下肢肌力,指導家屬按摩產婦小腿腓腸肌,恢復腳趾知覺后進行腳趾、腳背、腳踝等主動運動;產后24 h 拔除尿管,鼓勵產婦床上洗漱、下床活動等。②疼痛護理:產后每隔2 h 評估1 次疼痛程度,疼痛評分≥5 分時,護士與醫生溝通進行提前鎮痛,指導患者按壓阿是、合谷等鎮痛穴位。③睡眠指導:告知探望者睡眠質量對高危妊娠產婦的重要性,減少探望時間和頻率;注意保護產婦隱私,保證睡眠環境安靜、舒適;鼓勵產婦和新生兒同步睡眠,新生兒沐浴時間改為16:00~17:00。④個性化母乳喂養:讓臨床經驗豐富、有哺乳經驗的助產士進行現身說法,增加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護士遵循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臨床證據實踐應用系統(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evidence system,PACES)的6 大循證問題,包括初產婦母乳喂養信心不足、乳汁分泌少、喂哺體位錯誤、乳房脹痛、乳頭皸裂、乳頭凹陷,采取個性化干預措施,如教會產婦正確喂哺,鼓勵丈夫給予關心與照護,通過按摩乳房促進乳汁分泌,用藥期間使用吸奶器,以保證正常泌乳等。兩組連續護理14 d。
比較兩組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變化、護理滿意度和母乳喂養率。
①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護理前后,采用母乳喂養自信心量表(breast 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BSES)[9]評估,包括技能、內心活動2 個維度30 項條目,采用5 級評分(1~5 分),得分越高,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越高。②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其Cronbach′s α系數為0.843,重測效度為0.856,包括護理技巧、服務態度等方面,滿分100 分,分為非常滿意(≥90分)、滿意(75~89 分)、基本滿意(60~74 分)、不滿意(<6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③母乳喂養率:進行6 個月的隨訪,調查產婦母乳喂養情況。
兩組護理前的BSE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BSES 評分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比較(分,±s)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 值 P 值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值P 值88.25±10.63 87.76±9.52 0.266 0.791 105.25±9.76 127.40±6.13 14.887<0.001 9.125 27.118<0.001<0.001
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觀察組產后1 d、6 個月的母乳喂養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母乳喂養率的比較[n(%)]
母乳喂養是安全、經濟的喂養方式,有利于增強新生兒抵抗力,改善新生兒健康狀況,還能促進產婦宮縮,減少產后出血[10-11]。高危妊娠產婦因高危妊娠因素、負性心理等的影響,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相對較低,影響母乳喂養率[12-13]。因此,產科應加強對高危妊娠產婦的護理干預,以提高產后產婦及新生兒健康水平。
常規護理模式實施過程中,多是根據臨床表現實施護理干預,存在主觀性和盲目性,未能有效解決高危產婦母乳喂養率的問題[14]。而循證護理模式將科研結論、臨床實踐、患者需求相結合,以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為切入點,以高價值的科研結果為依據,有效解決護理問題[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的BSES評分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1 d、6 個月的母乳喂養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循證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高危妊娠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提升護理滿意度,提高母乳喂養率。在高危妊娠產婦中開展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將不同層級的護理人員組成循證護理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自我專業素養,利于拓寬護理人員理性思維,提升護理質量。小組成員通過問卷調查確定循證問題,將循證依據與臨床實踐、產婦需求相結合,制訂出最適合高危妊娠產婦的護理計劃與方案,并在護理實施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并解決問題,提高護理方案的適用性和科學性,有效解決高危妊娠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低的問題,提高產婦滿意度。本研究針對高危妊娠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率的影響因素,提出早期康復、疼痛護理、睡眠指導和個性化母乳喂養等解決方案,可緩解手術疼痛及乳房脹痛,改善胃腸功能及睡眠質量,促進泌乳;干預期間注重與產婦的溝通及宣教,則可改善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識及態度,提高母乳喂養意愿及喂養信心,有利于提升母乳喂養率。但循證護理模式在我國起步較晚,在高危妊娠產婦母乳喂養干預中的應用存在較大進步空間,臨床還應不斷實踐、研究,以不斷完善護理內容。
綜上所述,在高危妊娠產婦中應用循證護理模式,能促進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和母乳喂養率的提升,并獲得較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