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藹怡
廣州市番禺區婦幼保健院 產科,廣東 廣州 511400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又稱艾滋病病毒(HIV)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后階段,感染后易引起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發生,影響人體健康生活,甚至可能會威脅生命[1]。母嬰垂直傳播是該病毒的傳播方式之一,且相關研究[2]表明孕期HIV感染的人數逐年呈上升趨勢,因此孕期阻斷病毒是預防新生兒感染HIV病毒的重要舉措。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ARRT)是臨床常用阻斷方案,白秀麗[3]等的研究中表明該方案可使傳播率降至2%~5%。但是該方案的使用時間成為臨床研究熱點,有學者提出妊娠中晚期HIV病毒傳播率較高[4],因此提倡在孕14周進行阻斷治療,但是目前對該提議頗具爭議,故我院對此展開探討,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經孕婦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以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5例HIV病毒感染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27)和觀察組(n=28)。對照組年齡20~38歲,平均(29.36±5.01)歲;孕次1~3次,平均(1.75±0.35)次;產次1~2次,平均(1.21±0.10)次;文化水平:小學3例,初中14例,高中8例,本科及以上2例。觀察組:年齡20~39歲,平均(28.96±4.98)歲;孕次1~3次,平均(1.81±0.31)次;產次1~2次,平均(1.23±0.12)次;文化水平:小學4例,初中12例,高中10例,本科及以上2例。兩組患者年齡、孕次、產次、文化水平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倫理委員會已對本研究予以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HIV核酸結果呈陽性;②18歲<孕婦年齡<40歲;③新生兒出生后以母乳喂養為主。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妊娠期合并癥;②既往有酗酒史;③在入組前已接受系統抗病毒治療者;④依從性差者。
兩組均接受HARRT治療。齊多夫定片(浙江海正藥業,國藥準字H20052420,規格:0.1g/片)口服,每次0.3g,每天2次;拉米夫定(葛蘭素史克制藥,國藥準字H20030581,規格:0.1g/片)口服,每次0.3g,每天1次;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AbbVie Deutschland GmbH &Co.KG,批準文號H20130693 規格:50mg/片)口服,每次250mg,每天兩次。
觀察組在孕14周接受治療,對照組在孕14周后接受治療,持續用藥至胎兒娩出后6周。
嬰兒出生后以母乳喂養為主,出生后6h予以韋拉平口服混懸液(維樂命,美國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ceuticals Inc,批準文號H20100745,規格240mL∶2.4g)口服,2mg/kg,最大劑量不可超過2mg/kg,齊多夫定口服溶液(福建省力菲克,國藥準字H20060021,規格100mL∶lg),2mg/kg,2次/d,持續用藥一周。
兩組均觀察至產婦出院并隨訪至胎兒娩出15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HIV病毒載量變化情況、CD4+T淋巴細胞變化情況以及分娩結局。
(1)HIV病毒載量變化情況:治療前、產前1個月以及產后3個月,抽取肘部空腹靜脈血3mL,運用全自動提取儀,運用熒光定量分析法檢測HIV病毒載量,并統計HIV病毒載量<50拷貝數/ml的患者人數。
(2)CD4+T淋巴細胞變化情況:治療前、產前1個月以及產后3個月,抽取肘部空腹靜脈血3mL,運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4+T淋巴細胞,并分析其變化情況。
(3)分娩結局:產后統計剖宮產、早產、低體重兒以不同時間新生兒HIV感染率。
數據錄入SPSS 22.0軟件中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HIV病毒載量<50copies/mL患者總數均為0例,產前1個月以及產后3個月兩組HIV病毒載量<50copies/mL患者總數均較治療前上升,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HIV 病毒載量變化情況[n(%)]
治療前,兩組CD4+T淋巴細胞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產前1個月以及產后3個月兩組均較治療前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CD4+T淋巴細胞較治療前升高程度>30%例數多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CD4+T 淋巴細胞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母親結局以及新生兒結局對比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母嬰結局對比[n(%)]
相關研究表明[5]母嬰垂直傳播占嬰兒感染HIV病毒的90%,同時也是導致HIV兒童死亡的主要途徑,因此有效的母嬰阻斷治療與降低新生兒HIV病毒感染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常用阻斷方案為齊多夫定片+拉米夫定+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組成的HARRT療法,該方案可從不同途徑抑制病毒復制,進而達到降低新生兒感染率的目的[6]。由于孕13周前是胎兒各器官發生的主要階段,為了降低對胎兒生長發育的影響,目前臨床進行阻斷治療通常在孕14周后進行,且以孕14周為首選時間節點。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7],孕14周進行阻斷治療亦成為進行阻斷治療的時間節點,但是在該時間點進行阻斷治療的安全性,尚缺乏探討,因此我院進行此研究。
HIV病毒為逆轉錄病毒,引起其遺傳信息存在于兩個相同的RNA單鏈模板中,當HIV進入人體后選擇性地侵犯CD4受體的淋巴細胞,以CD4+T淋巴細胞為主,HIV的膜與細胞膜相融合,當大量的CD4+T淋巴細胞被HIV攻擊后,細胞功能被損害和大量破壞是AIDS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8]。本研究中治療前,兩組HIV病毒載量<50copies/mL患者總數均為0例,產前1個月以及產后3個月兩組HIV病毒載量<50copies/mL患者總數均較治療前上升,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HARRT治療該類患者療效確切。可能的原因是HARRT治療中齊多夫定片在受病毒感染的細胞內被細胞胸苷激酶磷酸化為三磷酸齊多夫定,從而選擇性抑制HIV逆轉酶,導致HIV鏈合成終止,從而阻止HIV復制;拉米夫定是核苷類抗病毒藥,其代謝產物拉米夫定三磷酸鹽通過滲入到病毒DNA鏈中、阻斷病毒DNA的合成,達到阻止HIV病毒復制的作用;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是洛匹那韋與利托那韋組成的復方制劑,是一種HIV蛋白酶抑制劑,通過抑制HIV蛋白酶而發揮抑制病毒復制的作用,上述三者聯合使用可以降低HIV病毒載量;同時本研究中產前1個月以及產后3個月兩組CD4+T淋巴細胞均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CD4+T淋巴細胞較治療前升高程度>30%例數多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14周予以HARRT治療可更好的幫助產婦建立免疫功能。孕早期及時予以抗病毒治療可通過抑制病毒減輕其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從而更有助于患者建立免疫功能,鄭艷[9]等人的研究中亦對此進行報道,同本研究結果相符。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母親結局以及新生兒結局對比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孕14周予以阻斷治療不影響母嬰結局。有研究表 明[10]孕13周前是胎兒器官形成的重要階段,而在此階段前服用抗病毒藥物易導致胎兒畸形,在此階段后服用抗病毒藥物由于胎兒器官發育已完成,因此可降低致畸性。大量國內外研究證明[11]孕14周進行抗病毒可將HIV感染率降至1%及以下。并且其病毒阻斷作用較少,進而可改善母嬰結局。楊冬梅[12]等在其孕14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母嬰阻斷HIV感染療效觀察的研究中表明,在孕14周進行抗病毒治療,均無畸形胎兒的出現,并且剖宮產、早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不會升高,進一步表明孕14周接受HARRT治療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孕14周以及孕14周后運用HARRT,均可阻斷HIV,但是孕14周運用該方案更有助于孕婦建立免疫功能,且不影響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