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衛彬
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 急診科,廣東 東莞 523000
肺炎患兒伴有低血壓、休克等循環衰竭表現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礙時可判定為重癥肺炎(severe pneumonia,SP),SP為兒科常見疾病,是引起臨床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1]。對于出現呼吸衰竭患兒常伴有肺通氣及換氣障礙,可進一步引起患兒的生理功能紊亂,需在常規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的基礎上給予無創通氣支持。經鼻連續氣道正壓通氣(nasal continuo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常用于小兒肺炎的輔助治療,但在臨床實踐中發現,nCPAP的閉性回路裝置會對患兒面部產生一定壓力,易引起小兒鼻損傷[2],另外,nCPAP輸注的氣體未經加溫及濕化,大幅低于體溫的空氣或能引起支氣管痙攣風險,還可造成患兒的體溫丟失,不利于血氣及生命體征的恢復[3],加溫濕化高流量鼻導管氧療(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為一種新型無創呼吸支持模式,現臨床廣泛用于成人呼吸衰 竭[4]。HFNC將輸注的氧氣進行加溫加濕,可提高患兒接受通氣治療時的舒適度,并稀釋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有助無分泌物的排出,或能有效改善患兒的氧合情況,并改善生命體征。基于此,本研究將探討HFNC治療SP并呼吸衰竭患兒的效果,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選擇本院在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40例SP并呼吸衰竭患兒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20例。其中A組男12例,女8例;年齡2~8歲,平均(5.43±1.40)歲;呼吸衰竭類型:Ⅰ型15例(75.00%),Ⅱ型5例(25.00%)。B組男9例,女11例;年齡2~8歲,平均(5.69±1.24)歲;呼吸衰竭類型:Ⅰ型12例(60.00%),女8例(40.00%)。兩組患兒的性別分布、年齡、呼吸衰竭類型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具有明顯的肺炎臨床癥狀和影像學證據,符合SP的診斷標準[5];②患兒有呼吸困難、間歇性呼吸暫停、呼吸呻吟等表現,判定為呼吸衰竭;③未滿足機械通氣指征。排除標準:①需立即行氣管插管的患兒;②伴有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天性疾病患兒;③合并嚴重腦部疾病;④鼻出血、肺出血患兒。
所有患兒均給予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失衡、支氣管擴張等常規治療。
A組再給予nCPAP輔助治療。采用西門子公司生產的邁柯維SERVO-s呼吸機,選擇無創模式進行通氣支持,氧氣濃度為40%~60%,流量為48~20L/min,壓力4~8cmH2O。
B組給予HFNC輔助治療。采用新西蘭Fisher &Paykel公司生產的高流量呼吸濕化儀(AIR V02)治療,設置高流量給氧模式,氧氣濃度及流量分別為40%~60%、2L/(kg·min),氧氣溫度濕度分別為34~36℃、>99%。可根據患兒血氧飽和度(SpO2)及動脈血氣結果調節氧流量。
待患兒胸部X片及臨床表現好轉,呼吸機參數降低至FiO2≤0.3,血氣指標基本恢復正常,可撤去呼吸機,改為經鼻導管通氣。均觀察至患兒出院。
(1)康復相關指標:記錄兩組患兒的無創通氣時間、ICU住院天數、總住院天數。
(2)血氣分析:于治療前(通氣支持前)、治療后12h,采集患兒的橈動脈血,用血氣電解質分析儀(羅氏cobasb123型)測定患兒的PaO2、氧合指數(PcO2/Fi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SpO2、pH。
(3)生命體征:于治療前(通氣支持前)、治療后12h,應用心電監護儀(邁瑞PM800)測定患兒的呼吸頻率(RR)、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
(4)各體征消失時間:記錄兩組患兒氣促、發紺、三凹征、肺部啰音的消失時間。
(5)并發癥:記錄兩組患兒在通氣支持期間出現的鼻損傷(包括鼻部表皮脫落、鼻中隔損傷、鼻黏膜紅腫、潰瘍、鼻孔擴大)、氣漏綜合征(包括皮下、縱隔氣腫、氣胸)、腹脹(表現為腹壁緊張、膨隆)。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均數±標準差()描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n(%)]描述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組的無創通氣時間、ICU住院天數、總住院天數均較A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康復相關指標對比()

表1 兩組康復相關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的PaO2、PaCO2、PcO2/FiO2、pH、SpO2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h后,兩組的PaCO2均下降,且B組低于A組,兩組的PaO2、PcO2/FiO2、pH、SpO2均上升,且B組高于A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氣分析對比()

表2 兩組血氣分析對比()
注:*P<0.05,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RR、HR、MAP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h后,兩組的RR、HR、MAP均下降,且B組低于A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命體征對比()

表3 兩組生命體征對比()
注:*P<0.05,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
B組患兒氣促、發紺、三凹征、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A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各體征消失時間對比(,d)

表4 兩組各體征消失時間對比(,d)
A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0%,B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00%。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癥對比[n(%)]
由于嬰幼兒的肺彈力組織發育差、肺泡數目少及免疫功能未發育完全,容易罹患肺炎,且肺炎的病情進展快,常累及全身多個系統,極易發展為SP[6],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對于SP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的呼吸衰竭患兒,需在基礎治療上給予高氧濃度的無創呼吸支持,其中nCPAP為臨床常用于輔助治療SP伴呼吸衰竭患兒的方式,可持續輸入恒定的氧濃度和氧流量,并配比口鼻密閉系統,以維持呼吸道內壓力相對穩定。但這種通氣支持方式會引起一定并發癥,如引起鼻損傷、腹脹等并發癥;另外,其氣體未經濕化及加溫,干冷氣體可降低肺順應性,進而影響血氣及氧合的恢復[7]。HFNC是將輸送的氣體進行加溫、加濕,且未采用密閉回路。將HFNC用于SP伴呼吸衰竭的輔助治療,以期能加快患兒的血氣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的無創通氣時間、ICU住院天數、總住院天數均較A組短,B組治療12h后的PaCO2低于A組,B組的PaO2、PcO2/FiO2、pH、SpO2高于A組(P<0.05),說明HFNC可快速改善SP并呼吸衰竭患兒的血氣相關指標,可加快患兒康復。nCPAP可持續為患兒輸注恒量及濃度的氧氣,且具有口鼻密閉系統,可維持氣道內相對穩定的壓力和穩定的呼氣末正壓,從而促使肺內肺泡擴張,并避免氣道萎縮,減輕呼吸做功,從而改善患兒的血氣及氧合[8]。HFNC是應用加溫加濕系統將空氣、氧氣混合氣體加溫至接近人體溫度,并將氣體濕化接近100%,可快速改善氧合,減少鼻咽部和上呼吸道的生理無效腔,有助于提高鼻黏膜的清除功能,并促進肺泡開放,加強肺部氣體交換;另外HFNC可根據患兒通氣情況調節氧濃度和流速,在其病情嚴重時給予更高濃度的氧,從而快速有效改善患兒血氣和肺部氧合情況。與黃紅霞[9]等學者的研究一致,本研究進一步證實了HFNC用于治療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及臨床價值。
B組治療12h后的RR、HR、MAP低于A組,B組患兒各體征消失時間均短于A組(P<0.05),說明HFNC可快速促進SP并呼吸衰竭患兒生命體征恢復,并加快各臨床癥狀體征緩解。HFNC可充分濕化氣道,確保患兒的氣道處于生理濕化狀態,利于患兒的氣道纖毛恢復運動功能;同時可稀釋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患兒降低呼吸阻力和呼吸肌做功,從而減輕呼吸困難引起的心率、呼吸頻率加快,促進患兒各癥狀體征的恢復。以及HFNC可提高患兒的給氧舒適度,減少鼻黏膜干燥損傷,且該給氧系統不需要密封回路,可減少腹脹、鼻損傷并發癥發生,減少了患兒不適感,也有利于生命體征的穩定。此外,俞春梅[10]研究表示HFNC治療SP并呼吸衰竭患兒的并發癥少于nCPAP,而本研究發現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無顯著差異,與石丹英等報道的結果不一致,可能由于本研究納入觀察的樣本量偏少,不足以形成統計學差異。
綜上所述,HFNC及nCPAP輔助治療SP并呼吸衰竭患兒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相當,但HFNC在患兒血氣相關指標、生命體征恢復及促進各癥狀緩解方面更具優勢,有利于患兒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