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嫦
廣東省鶴山市中醫院 普外科,廣東 鶴山 529700
原發性高血壓臨床主要表現為動脈血壓升高,指未應用降壓藥情況下,收縮壓/舒張壓≥140/90mmHg[1]。長時間處于高血壓狀態可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引發心力衰竭、腦血管疾病等嚴重并發癥,需及時治療。藥物為臨床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手段,可一定程度穩定血壓水平,但有資料顯示約75%患者應用藥物治療后未達到預期效果,且藥物治療難以有效改善頭暈、頭痛等臨床癥狀,存在一定局限[2]。中醫認為高血壓屬“頭痛”“眩暈”等范疇,病因主要為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疲倦勞累等因素引發臟腑陰陽失衡,機制為上實下虛,肝氣郁結,肝火、風上擾,腎陰虛損,導致肝失所養,肝陽偏勝[3]。刮痧療法為中醫常見的一種外治療法,其價格低廉、操作簡便,可通過改善微循環、降低外周阻力實現降壓效應,近年來在臨床應用逐漸廣泛[4]。虎符銅砭刮痧可借助虎符銅砭采取相應手法對特定部位行刮痧治療,本研究將虎符銅砭刮痧用于50例原發性高血壓(肝陽上亢型)患者中,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選取時間段在2020年4月-2022年6月,對象為本院收治的1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取奇偶數法分組,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0例。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9》[5]中1、2級高血壓診斷標準;②中醫辨證為肝陽上亢型;③均生命體征平穩、神志清楚,具備良好溝通理解能力;④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肺動脈高壓者;②局部皮膚潰爛、損傷者;③在使用抗凝藥治療者;④有刮痧禁忌證者或對研究用藥過敏者;⑤精神疾病者;⑥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⑦因自身原因無法繼續治療或退出研究者。
對照組應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靜瑞欣,國藥準字H20143054,規格:5mg/片,口服5mg,qd),口服用藥,劑量5mg/次,1日1次,持續用藥4周,治療期間囑患者合理飲食、適當運動鍛煉,保持良好心態、規律作息。
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實施虎符銅砭刮痧治療,方法:協助患者取坐位,操作者應用銅砭以點按手法刮拭百會穴,隨后以百會穴為中心位,應用面刮法朝四神聰延伸的四個方向刮拭,前至發際,后至枕骨粗隆下,左右至角孫穴。再分三段式對兩側“顳三片”進行刮拭,呈弧形式對“維風雙帶”進行刮拭,從頭維穴刮至風池穴,再對“項從”進行垂直刮拭。上述部位刮拭完畢后,協助患者取仰臥位,應用瀉法運板壓力重、速度快地從上至下對足厥陰肝經進行刮拭,以補發運板壓力輕、速度慢從下至上對足少陰腎經進行刮拭。刮痧時應用刮痧油將皮膚滋潤,確保銅砭與皮膚呈45°,以單一方向刮拭,各部位刮拭20~30次,每次2~3cm,以皮膚有紫紅或紫色瘀點為度,整個刮痧時間45min,初次治療不宜過長,2次/周,間隔3~4d痧退后再繼續刮痧治療,持續干預4周。若患者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癥狀,應立即停止刮痧操作,并給予其紅糖水,待其充分休息后繼續。刮痧結束后囑患者臥床休息30min,6h內禁止冷水浴,做好保暖工作。
①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4周后血壓水平差異,應用電子血壓計對兩組血壓進行測量,測量前囑患者休息30min,協助其取坐位,連續測量2次右側肱動脈血壓,間隔5min,取平均值為最終測量值;②于療程結束后評價兩組療效,痊愈[6]:臨床癥狀均徹底消失,癥候積分減少≥9 0%;顯效:癥狀明顯改善,積分減少70%~89%;有效:癥狀有所改善,積分減少30%~69%;無效:均未達到上述標準;③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應用中醫證候積分量表[7]對兩組測評,主癥各項0~6分,包括頭痛、眩暈、急躁易怒,次癥各項0~3分,包括口苦、口干、便秘、目赤、面紅等,分數越低表明癥候越輕;④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抽取兩組空腹靜脈血,以3000r/min離心10min,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600-100)檢測兩組血脂四項水平,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LDL-C/HDL-C)。所有入選對象均同意此項研究,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研究分析軟件為SPSS 22.0,()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血壓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壓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mmHg)

表2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mmHg)
注:*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 6.0 0%,較對照組82.00%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n(%)]
對兩組癥候積分進行比較,治療前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4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
對兩組血脂四項指標進行比較,治療前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TC、TG、LDL-C低于對照組,HDL-C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mmol/L)

表5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mmol/L)
注:*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
高血壓為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多發于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使得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經有研究證實,高血壓為誘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每年死亡人數中約50%心肌梗死、70%腦卒中與高血壓有密切關系[8]。由此可見,對高血壓患者有效控制血壓水平,對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價值。目前臨床對高血壓多應用藥物控制血壓水平,但治愈率、控制率均不高,高血壓患者由于存在頭痛、眩暈等癥狀,降壓藥難以有效改善上述癥狀,對合并血脂異常者還需配合降壓藥治療。
中醫理論認為,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內傷虛損等為引發高血壓的重要原因,該病癥產生與肝腎有密切關系,發病機制主要為上實下虛,肝陽上亢為其常見證型,主要為肝火、肝風上擾,腎陰虛損,水不涵木,肝失滋養,導致肝陽上亢,中醫治療原則以調肝補腎、平肝潛陽為主。刮痧為傳統中醫常見的一種外治方法,通過對經絡的循行部位或特定區域進行刮拭,可起到疏通經絡、開泄腠理、調節氣血等作用,近年來逐漸廣泛用于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治療中,并取得理想效果[9]。有研究表示刮痧通過對相應穴位進行溫熱刺激,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刺激神經末梢,增強機體免疫力,還可降低外周阻力,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10]。虎符銅砭刮痧指借助“虎符銅砭”采用相應手法對患者進行刮痧治療,具有扶正祛邪、調動陽氣等作用,該法通過器械作用對穴位、皮膚經絡等進行刺激,可將皮下或深層組織、內臟邪氣呈現于表、通達于外,最終達到疏通經絡、祛邪扶正、調節臟腑功能等目的。與傳統刮痧相比,虎符銅砭刮痧適用范圍較廣,具有化解瘀結、刮拭升溫等優勢,可發調節機體陰陽平衡,改善肝陽上亢癥狀。
本次研究根據中醫臟腑經絡學說,將辨證論治作為治療觀點,應用虎符銅砭配以相應穴位進行刮痧治療,取得理想效果。有學者認為,虎符銅砭為黃酮所制作,可與人體產生共振頻率,具有引痧作用,同時黃酮具有導熱快、散熱慢的特點,可使刮痧部位溫度快速升高,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11]。中醫學認為寒則聚,熱則散,應用虎符銅砭刮拭時可與皮膚產生摩擦,使快速升高刮拭部位溫度,使人脈之氣更加溫熱,利于化解脈離瘀結[12]。頭為百脈之宗,通過對頭部百會穴、風池穴進行刮拭,可刺激并疏通全身經絡,發揮安神定志、清腦開竅之效,還可緩解高血壓患者頭痛、頭暈等癥候。經現代研究發現,虎符銅砭刮痧可對皮膚形成良性刺激,經持續刮痧后,使刮拭處充血,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能夠增強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與免疫機制,同時,通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也能改善血管彈性,降低血管阻力,從而達到降壓的效果。且該方法安全性高,操作簡單,能被多數患者所接受。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壓水平、中醫癥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可能為虎符銅砭刮痧瀉實補虛,可對穴位、經絡進行刺激,調節肝腎陰陽平衡,激發對人體的調節機制,從而減輕血壓水平,改善臨床癥候[13-14]。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分析原因可能為虎符銅砭刮痧在穴位上進行旋轉,可增強能量,利于把氣通達更深部位,使氣滲透更易通達臟腑,從而增加臨床療效。觀察組治療后血脂水平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分析原因可能為刮痧療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度,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從而改善血脂異常。
綜上所述,虎符銅砭刮痧在原發性高血壓中應用價值較高,可調節患者血壓、血脂水平,還可改善中醫癥候,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