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城市發展尋找綠色新動能
近幾年,“雙碳”一直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點,也是政府工作的重點。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我認為這里有兩個關鍵的新提法:一個是資源稟賦,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種不同的能源資源;二是先立后破,要先把新型綠色能源建立起來,再去替代以前的,而不是簡單的“一窩蜂”把高耗能黑色能源淘汰掉。為確保東南沿海地區綠色能源安全穩定供給,我把“關于開展海洋綜合能源制氫關鍵技術工程化研究,實現‘減能耗、增實效’綠色發展的建議”帶到了兩會上。
城市綠色轉型一直是我的“聚焦點”。當前,長三角一體化全域的綠色發展“打得”很有章法,基礎夯得實,舉措落得穩,成效也明顯可見。以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推進為引領,擁有“高顏值”生態、“最江南”文化的長三角是一塊“世界級料子”,我們必須當好“裁縫”。為此,我們提出建議,要在示范區內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領域的廣泛合作,培育開放式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目標,編制一體化的空間規劃,有序整合資源,建立“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體系。
從去年開始,上海市全國人大代表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實施情況”為主題開展年度專題調研,這一年里,我們的調研足跡遍布上海市域,全種類覆蓋固廢處理相關情況。最終形成的報告全面梳理總結了上海固廢污染防治工作特色,并提出多項具有普遍性、創新性、實操性的建議,力圖推動中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邁入新階段。
保護黑土地迫在眉睫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對于人口大國來說,更應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用途管制,實施黑土地保護、推進撂荒地利用、分類改造鹽堿地,建設高標準農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指出,黑土地是中國的糧倉,是千百年自然生態演化的結果,是大自然給中華民族的恩賜,一旦受損,是無法人為修復的。我這次提出了《關于黑土地保護法強化立法的議案》并已被立案。保護黑土地這塊“耕地中的大熊貓”的重要性,是同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1.3萬億斤糧食產量密切相關的,需要全民參與,構建大保護格局。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保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關注重點,也是我履職的出發點。只有每個合理需求得到保障,才能真正增進民生福祉。
當前,各種新業態從業人員,如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平臺主播等,面臨著流動性大、無雇主、無固定收入等各種社會風險和職業風險,而現行的工傷認定及傷殘鑒定標準難以適應新業態用工的職業傷害保障需要。因此,我提出《建立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金制度的建議》,幫助新業態從業人員解決職業傷害引起的醫療費用支出及經濟補償等問題。
大學生就業也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就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進行優先推進,強化了就業優先政策。這對廣大應屆畢業生和在校的學子來說,既回應了大家心底的呼聲,也是一根定海神針。目前職業教育法正在修訂,本次立法草案中多次出現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聯合招收學生以工學結合方式進行培養”等機制內容,可見未來還會有更多在校生進入企業。但工作傷害事故發生時,實習學生、學徒難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本次人代會上,我建議在修訂職業教育法的過程中,將在校生參加實習等社會活動的安全保障、職業傷害保險機制作為法律的一部分予以考慮。在會議期間,我就接到教育部相關司局的電話反饋,對方表示這些都是他們工作的當務之急,會盡快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抓緊落實,我也會跟蹤議案和建議的辦理情況。
丁光宏
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