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張倩玉,馮艷艷,張勝偉,馬克波
(1.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山東 日照 276800;2.日照市海洋通訊管理站,山東 日照 276800)
山東省日照市海岸線長168.5 km(不含海島岸線),自然海水達到《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89)一類水質標準,海水養殖條件得天獨厚,水產苗種繁育歷史悠久,水產種業在全市海洋漁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于2021年對日照市海洋水產苗種產業發展開展了專項調研。


全市水產種業企業從業人員有1 300多名,其中企業管理人員1 248人,技術人員238人,中級以上職稱120余人。
日照市高度重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市、區、街、村四級均成立了監管機構和單位,2020年共完成部、省、市級水產品質量監督監測抽樣759批次,其中部級99批次、省級290批次、市級370批次;市級藥殘快速檢測240批次;確保了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水產種業健康有序發展。
由于多年養殖過程中的近親繁殖、近交衰退、種質退化造成苗種自身遺傳力減弱、性狀退化、抗逆性差,再加上環境、管理、技術環節等問題,致使生產過程中,幼體苗種極易受到原生動物、細菌、真菌等多種病害的侵襲,如:對蝦幼體的弧菌病、真菌病、纖毛蟲病,南美白對蝦幼體的囊孢子蟲病等,造成幼體死亡、成活率低,影響產量和效益。
水產育種、新品種選育研發難度大,要求人員專業素質高,需要建設相應的科研平臺和科技團隊才能完成。目前日照市水產新品種選育,多是配合國家、省級的科研團隊來開展。如中國對蝦“黃海3號”和“黃海4號”、脊尾白蝦“黃育1號”、梭子蟹“黃選1號”等新品種選育,均是與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科學研究所合作,所依托的科技人員均為該所博士團隊。日照市科技人員還未掌握水產苗種核心技術,對外地優良品種的依賴性強。
目前日照市水產種業企業,散戶多,規模以上的企業少,雖有部分企業進行了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但在商標注冊、爭創品牌、品牌推介等方面,養殖戶、育苗企業的積極性不高。如南美白對蝦苗種,目前生產規模較大的“廣泰”“科海”等品牌,均非日照本地商標。此外,僅有的幾個水產苗種商標如“恒泰”魁蚶、“望海親”梭子蟹、“魚君子”日本對蝦、“漁人道”南美白對蝦、“霸王鞭”海參等均非活體,全市水產種業活體注冊商標尚是空白。
近年來,隨著日照市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展,水產養殖業、水產種業被不斷為工業和城市發展讓路,整個行業被不斷縮減。依據2008年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復的908管理岸線,日照市大陸岸線長度為168.5 km,設施化育苗車間所占用的岸線不足15 km,多數水產種業企業建設在海岸,屬于908岸線規定的海域范圍,不準改建、擴建,水產種業的發展空間受限。另外,個別育苗企業生產已超過30年,車間設施不全,沒有安裝統一有序的進排水系統,造成水產苗種病害擴散和交叉感染。
應組織科技人員開展日照市海洋苗種重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建立重大疾病暴發預警機制,堅持常態化重大病害疫情直報機制,提升全市水產疫情一體化防控能力。加強常見海水苗種病原的快速檢測技術和安全高效防治技術研發,以現有縣(區)級水產苗種病害檢測實驗室為依托,進一步提升病原檢測技術水平。加緊重大病原病害疫苗研究,著力建立簡單高效的水產疫苗免疫接種方法。
充分利用水科院黃海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國海洋大學等駐魯高校科研院所的優勢,積極走出去、請進來,邀請市外專家或科技攻關團隊,幫助建設水產育種科研平臺和培育科研攻關人才,突破技術瓶頸,解決技術難題,并引進外地先進技術和經驗,切實提高全市水產種業的發展水平。定期組織舉辦海水苗種生產管理技術培訓班,要求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參加,圍繞漁業法律法規、苗種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遵紀守法意識和苗種質量安全意識。
按照全市海岸帶規劃,在水產養殖適養區,規劃建設水產種業產業園區,高標準建設養殖廠房、育苗車間和配套設施,合理布設進排水系統,安裝尾水處理設備。未來5年,重點加強原良種繁育基礎設施建設,到“十四五”末,建立起以遺傳育種中心為龍頭、國家級和省級原良種場為基礎、“育繁推一體化”苗種企業和良種良苗規范化生產示范育苗場為骨干的水產原良種研發和生產體系,新爭創省級以上原良種場2家以上,基本完成海水苗種繁育體系建設,推動海水苗種產業發展。
應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在企業證照辦理、吸引投資、場室改擴建等方面予以支持,以期促進苗種產業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制定相關的獎勵激勵政策,獎勵為海水苗種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技術人員和一線基層人員。積極探索政策性漁業互保支持種苗產業發展的措施,將農業保險覆蓋到苗種生產領域,進一步增強育苗企業抗風險能力。各級編辦、組織、人社部門,在現有人才引進政策的基礎上,量體裁衣引進高科技人才和團隊,掌握水產種業發展的主動權;各級財政部門在平臺建設、技術引進、人員培訓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把品牌建設作為發展現代漁業產品競爭力、提高現代漁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強化品牌意識,開展品牌宣傳,鼓勵和引導海洋苗種企業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原良種場,積極爭取地理標志產品、無公害產品認定,積極參與商標注冊和品牌爭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