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俠 趙艷 李濤 尹海峰
陜西烽火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陜西 寶雞 721006
GJB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中 9.1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總則中規定“組織應確定:①需要監視和測量什么;②需要用什么方法進行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以確保結果有效;③何時實施監視和測量;④何時對監視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組織應評價質量管理體系的績效和有效性。組織應保留適當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作為結果的證據”[1]。
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是PDCA循環中“C(檢查)”的具體體現,也是循證決策質量管理原則的具體體現。通過對監視和測量活動所獲取的數據的分析和評價,了解質量管理體系各個過程和活動的實施情況及其有效性,實施有效調整控制,并為改進活動提供輸入。監視是指“確定體系、過程、產品、服務或活動的狀態”,通過監視活動可以使被監視對象處于檢查、監視和控制之下,它可以是定期的測量或檢測,也可以是監督或檢查工作,特別是為了調節或控制而進行的定期測量或檢測。測量是指“確定數值的過程”,通常可以獲得具體的數值或量值。
質量管理體系涵蓋了領導作用、策劃、支持、運行、績效評價、改進等諸多過程,不同過程要達到的過程能力不盡相同,組織應分析不同過程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方法對不同的過程實施監視和測量。組織可以通過顧客滿意度評價和測量、內部審核、管理評審、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產品的監視和測量、不合格品控制、糾正措施控制及運用統計技術進行數據分析,對產品過程和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監視和測量,確定改進機會,實施必要的改進活動。
生產制造過程屬于產品實現的范疇,是將設計和開發成果轉化為滿足顧客要求和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重要活動。對生產制造過程實施有效的監視和測量是確保過程受控的基礎,做好生產制造過程的監視和測量工作,是產品過程質量和最終產品質量的有力保證,組織可從以下方面做好生產制造過程的監視和測量工作[2]。
組織應確定對生產制造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的工作流程。生產制造過程主要包括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的控制、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標識和可追溯性的控制、顧客或外部供方的財產控制、防護控制、交付后活動、更改控制、關鍵過程、產品和服務的放行、不合格輸出的控制。這些活動分別由組織的不同職能部門進行管理,在策劃監視和測量工作時首先要確定對生產制造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的主管部門,由主管部門牽頭,確定各分管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工作流程,在相關文件中予以規定。
過程的監視與測量工作流程見圖1。
圖1 過程的監視與測量工作流程圖
組織對過程的監視和測量方法主要采取的檢查方式包括:會議監視檢查(比如管理評審、各類會議等方式)、現場監視檢查(比如定期或不定期質量監督檢查、工藝紀律檢查、抽查、巡檢、過程參數監視等方式)、書面監視檢查(比如分析、評價、檢查總結等方式)。
針對生產制造過程的監視和測量各組織普遍使用的方法為工藝紀律檢查,工藝紀律是產品生產過程中為維護工藝的嚴肅性,保證工藝貫徹執行,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文明生產而制定的某些有約束性的規定,工藝紀律是確保組織有秩序地進行生產活動的重要法規之一[3]。工藝紀律檢查的目的就是對與生產制造過程有關的“人員、設備、材料、工藝方法、工作環境及監測設備”是否受控實施監測,并做出評價。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分析原因,制定并實施糾正。
“工藝紀律檢查”應由對生產制造過程實施監視和測量的主管部門進行策劃,明確檢查的目的、內容、頻次、方法等?!肮に嚰o律檢查”最好由一名負責生產制造過程的領導親自組織,主管部門詳細策劃,相關部門積極配合,有關人員認真參加。
生產制造過程涉及的活動范圍大、控制的內容多,主要包括人、機、料、法、環、測,生產制造過程監視和測量的項目要圍繞“5M1E”進一步細化,具體項目及檢查要求見表1。
表1 項目及檢查要求
負責對生產制造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的主管部門應組織制定“生產制造過程監視和測量管理辦法”(或“工藝紀律檢查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工藝紀律檢查的內容、要求、頻次、判定準則、檢查時間、檢查人員、檢查記錄以及獎懲辦法等。
“工藝紀律檢查”的判定準則是對所檢查的內容,即“人員、設備、材料、工藝方法、工作環境及監測設備”是否符合規定要求進行評定的依據,可通過打分的方式進行。
表2 檢查結果及措施
妥善保管監視和測量記錄“工藝紀律檢查記錄表”,內容包括:被檢查部門、檢查時間、檢查組成員、檢查目的、檢查內容(5M1E及細化的內容)、評定分值、每項檢查內容的結果、糾正情況、糾正措施實施情況、糾正措施驗證情況、檢查人、驗證人等。“工藝紀律檢查記錄表”要按記錄控制要求編號,檢查工作完成后歸檔。
問題:部分主管領導片面地認為,生產制造過程的各項活動都有相關程序規定,每年一次的內部審核會對發現的問題采取糾正措施,頻繁地對生產制造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工作量大,耗時費力,影響生產。這種想法是片面的、錯誤的,必須予以糾正。生產制造過程涉及的活動范圍較廣,出現的問題環節較多,過程是否受控直接影響到過程的質量和產品的質量,最終影響顧客對產品的滿意程度。因此,對生產制造過程實施有效地監視和測量就顯得更為重要。
對策:主管領導要進一步加強質量意識,認真學習《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準確理解標準含義和要求,組織策劃好、實施好對生產制造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活動,克服僥幸心理,杜絕或減少過程失控及質量事故的發生。
問題:不少企業沒有認真研究、確定一個適宜本組織的對生產制造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的有效方法,而是每個月隨意組織幾個人到生產現場轉轉,既沒有周密的檢查計劃,也不做詳細的檢查記錄,看似工作進行了,卻沒有任何意義。
對策:由對生產制造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的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加,共同策劃監視和測量的方法、內容、頻次和判定準則并形成文件,批準后實施。方法要便于操作、易于發現問題,內容要覆蓋“5M1E”要求,頻次要依需求而定,判定準則要明確、可行。
問題:對生產制造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中發現的問題,沒有認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沒有做到舉一反三,致使問題在同一產品不同批次或不同的產品、不同的部門再現。
對策:由負責對生產制造過程進行監測的主管領導召集相關部門開會,梳理過程監測中發現的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制定糾正措施,并明確要求在同一產品不同批次及不同產品和不同部門進行舉一反三,努力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明確糾正措施的完成期限,由主管部門對糾正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追蹤、驗證。
生產制造過程的監視和測量是組織的績效評價重要環節,目前很多組織存在對“生產制造過程的監視和測量”認識不足,實施不到位,效果不顯著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各組織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特別是主管領導要進一步加強質量意識,扎實工作,努力把“生產制造過程的監視和測量”做到位,確保生產制造過程滿足策劃的要求,確保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確保企業持續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