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克杰 許皓 邵波
貴州省煙草公司安順市公司西秀區分公司 貴州 安順 561000
貴州省安順市區域內,為喀斯特地形,煙農種植煙田多坡地特點,因此在每年的煙葉種植土地面積實地核實過程中耗費了大量時間、人力,西秀區分公司于2019年組織了QC小組,借助“互聯網+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建立了基本煙田數字化檔案系統,為提高煙葉種植土地面積真實性核實提出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安順市煙葉生產積極適應“大品牌、大市場、大企業”戰略,以煙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煙葉整體市場競爭力為核心,以打造特色煙葉品牌為突破口,以穩定規模、優化結構、產業融合、完善布局為路徑,優化煙葉生產資源配置、政策體系與風險保障機制,全面推動煙葉產業發展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煙葉品質與優質原料有效供給水平,促進煙葉供需關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確保煙葉增效、煙農增收、生態增值,努力將我市煙葉產業打造為引領綠色發展的典型區、帶動農業增收增效的示范區、助推鄉村實現振興的樣板區。
安順市西秀區位于貴州省中西部,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1694m之間,全境海拔高度560~1500m,具有山岳氣候的典型特征,處于云貴高原向東部低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為高聳于四川盆地和廣西盆地之間的一個強烈巖溶化的高原山區,山地占61.7%,丘陵占30.8%,山間平壩占7.5%。
按照“市場優先、生態優先、特色優先”的“三優先”原則,西秀區煙草分公司推進重點煙區、核心煙區建設,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努力實現煙葉增效、煙農增收、生態增值,為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因此煙地面積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土地的精準調控及煙農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2020年安順市西秀區規劃煙葉種植面積13500畝,煙葉種植戶349戶,年收購煙葉21764擔,是安順市各縣區主要煙葉生產區之一。在上級部門及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秀區分公司較好地完成了煙葉生產收購目標,得益于扎實的基礎管理,尤其是每年西秀區分公司都會組織嚴格的煙地核查工作,在核查過程中,還隨時進行了認真的田間管理指導,但是,每次核查都需要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每一塊煙地的核查,因此,能夠利用“互聯網+地理信息系統”就成為提高土地核查效率的方式之一。
地理信息系統,是信息技術的一個方面,它是基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而對于煙葉種植土地來說,我們需要處理管理的對象是適應煙葉種植的農業用地,以用于分析和處理西秀區區域內煙葉種植用地,解決復雜的規劃、決策和管理問題。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農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各種經濟作物的種植蓬勃開展,助農增收顯得愈發重要。煙葉種植主體收入和煙葉生產種植面積直接相關,因此對于煙葉種植土地面積核實,對于煙農來說意義重大,煙農收入能夠增加,對有效激發煙農積極開展科學種植具有積極意義[1]。
核實土地面積主要包含分析地塊面積、分布信息;制定核查計劃;核查實施;統計核查結果;與技術員核對煙農、煙地異動等五個環節。依據傳統方式,其中在核查實施環節需要人工在煙農的帶領下深入田間地頭,對土地位置及邊界進行確認,對土地面積進行實地測量,交通成本,溝通交流成本大,流程環節多,信息記錄采用紙質記錄的形式,坐標信息記錄容易出錯,手工繪制地塊圖形受限于信息記錄人員,在進行信息傳遞過程中會導致信息的失真,多種因素混雜導致了煙葉種植土地面積實地核實效率偏低。
安順市煙草公司西秀區分公司煙葉生產部門對2020年核查土地面積各環節耗時進行統計,其中分析地塊面積環節耗時1個工作日,制定核查計劃環節耗時1個工作日,檢查實施環節耗時16個工作日,統計核查結果環節耗時3個工作日,與技術員核對煙農、煙地異動環節耗時1個工作日,整個生產周期中煙葉種植土地面積實地核實耗時達到22個工作日,耗時長。
2020年安順市西秀區規劃植煙面積達到13500畝,且由于西秀區屬于喀斯特地貌特點,具有煙區小而又小、散而又散、偏而又偏的特點。煙葉種植土地面積實地核實需要人工走到煙田煙地,交通不便、煙田散小,給煙葉種植土地面積實地核實工作人員帶來了具體工作量。
近年來,西秀區局(分公司)根據人員實際狀況,一直在煙葉種植面積核實上進行各種有益探索,例如,全人工每一塊土地的核實,利用無人機進行空中攝影、拍照核實,GPS終端設備、手機測量記錄坐標點核實等方式,但是,因為存在信息不兼容,造成數據分散,所以采用的每一種土地核實方式,都造成工作量大,信息量大,分析量大的問題,因此需要我們結合“互聯網+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積極探索煙葉生產可視化管理,通過基于安順市數字地圖檔案系統的運用,提高煙葉生產監督管理水平,提高煙葉種植土地面積核實效率。
3.1.1 統計任務分解到技術員。根據《西秀區基本煙田規劃保護工作方案》,在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實地走訪,將規劃煙地分解到技術員,并按照種煙鄉鎮匯總統計。同時,利用現有設備開展數據采集,主要統計烤房坐標,育苗棚坐標,煙田地塊面積、坐標等信息。
3.1.2 實施信息統計。經過村委會確定煙田區域后,技術員使用現有手持GPS開展實地測量煙地面積及采集煙地地塊坐標數據并統計成表。通過技術員使用手持GPS實地測量,獲取了地塊坐標信息,地塊邊界和地塊面積等基本信息。通過微機員導出信息后,獲得100%準確的地塊信息。
3.2.1 確定煙田數字化檔案設計需求。結合工作實際及基本煙田數字化檔案系統的需求,梳理了烤房地圖管理、育苗棚管理、煙田面積統計、煙田種煙查詢、煙田狀態管理等五項功能需求。
3.2.2 確定系統架構圖。
圖1 系統架構圖
3.2.3 研發基本煙田數字化檔案系統。進一步從用戶層、基礎層、數據層、平臺層、應用層五個層面確定系統架構圖,運用JAVA語言開展基本煙田數字化檔案系統開發,經過測試成功后,將采集到的數據導入《基本煙田數字化檔案系統》,從而實現煙田、生產設施可視[2]。第一包含煙葉生產基礎設施位置,主要體現了烤房坐標,烤房外觀,育苗工場坐標,工場外觀,提供給各應用層面根據需要查詢,以方便監管,及時給使用人員提出工作指導,尤其是準確的定位將全區烤房涵蓋其中,減少了現場到達耗時,也避免了管控維護遺漏,節約在途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是煙田數字檔案,通過展現安順土地位置,同時通過數據采集的方式將煙地煙田展現出來,既包含了空間位置信息,還包括了煙地煙田面積、煙葉種植主體等相關信息,方便煙葉生產相關人員掌握生產整體狀況。第三是煙田數字檔案,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通過采集育苗、移栽、田間管理、烘烤采集、煙葉烘烤后田間衛生管理等生產環節信息,通過煙田數字檔案系統進行數字化處理后,可隨時掌握生產動態。
3.3.1 研發移動端煙田數字化檔案系統App。為了方便煙葉生產人員、核查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實施監管,縮短核查時間,針對系統只能在PC端運行的局限性,研制了手機App,將App安裝進手機,技術員采集數據,生產環節核查人員可直接導航到具體地塊,通過實地煙地信息與采集到的數字化信息進行對比,查找煙葉生產過程中的異動原因,解決實際工作問題。
3.3.2 進一步增加手機App功能,對整個煙葉生產過程實現可視化展現。實現PC端與手機端數據無縫連接,構建系統閉環,技術員使用手機App對生產過程進行拍照后,各級生產管理人員可實時查看,同時通過手機App的運用,可對生產環節的各種生產狀態進行拍照保存,做到信息及時處理。
西秀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運用“互聯網+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通過安順煙草基本煙地數字化系統平臺的搭建,有效降低了煙葉種植土地面積實地核實過程中時間、人力的耗費,解決了煙葉種植土地面積實地核實這一困擾煙葉生產的長期性難題。同時建立了全區規劃煙地分布圖,實現了煙地可視;通過技術員,生產監督管理人員實時拍照,實現了生產過程可控[3]。在2021年,在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的統一部署下,西秀區公司利用了省局系統與自己的《基本煙田數字化檔案系統》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數據的共同比較,即較為快速的核查了2021年煙地種植面積,又通過數據的比對,分析了煙地落實狀況,使今年實際種植煙地都分布于煙地規劃范圍之內,為煙葉生產在西秀區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信息支撐。
在煙葉生產過程中,土地面積是影響實際煙葉收購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西秀區分公司還根據喀斯特地貌特點,注意到了煙地分布多位于山坡之上,土地坡度大,測量面積與實際面積誤差大的問題,下一步將以此為重要的研究方向,總結出更加科學的煙地面積誤差校正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