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鄭振華

崔云香(左二)在小組審議上發言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實施“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堅”行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此,省人大代表、珠海市關愛協會會長崔云香建議,大力振興廣東鄉村文化,讓鄉村有“靈魂”,吸引更多年輕人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在廣東的很多地方,我們看到不少農村早已舊貌換新顏,村村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家家屋舍寬敞、整潔、漂亮,硬件建設領先全國許多地方的農村。但我實地走訪珠海、中山、陽江、茂名等地10多個村落后,發現留守村中的多是老人、小孩和婦女,與全國其他大多數地區的農村并無兩樣。”崔云香直言,省內農村村民休閑娛樂活動多是打牌、打麻將,文化生活單調乏味,不免令人憂心。鄉村的空心化讓人擔憂,鄉村文化的重新構建迫在眉睫。
“鄉村振興一定要文化振興,關鍵是要把在地化知識變成鄉土教育。沒有把鄉土文化在地知識挖掘出來,就做不了農村文旅。”崔云香認為,只有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才能打造出一張“一村一品”的文化名片,以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以此為亮點來吸引游客,吸引青壯年農民返鄉、在自己生長的地方找到真正的歸宿,并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與自覺。
崔云香認為,時代在發展,鄉村文化的內涵也要與時俱進,包括傳統村規民約內容的完善與提升、鄉村文明風氣的改變、古村落、古民居及文化遺址的修繕與保護、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及“非遺”項目的傳承等,都要加以發揚光大。
為此,她建議采取八項措施大力振興鄉村文化:
其一,將鄉村文化振興納入文化旅游和宣傳部門重點工作,與文旅宣傳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進。
其二,增加鄉村文化振興投入,進一步加大鄉村振興財政投入力度,加強鄉村現代通訊設施如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等的建設,推進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數字化和智能化,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鄉村文化基礎設施體系。
其三,加強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推動鄉土人才的培訓與培養工程。
其四,不斷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融合基層文化服務中心、黨群中心、文化禮堂、農家書屋、村民樂園等陣地設施,讓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其五,發揮村民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廣大村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農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六,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與產業融合發展,從而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充分發揮各村獨特的優勢(包括自然和人文),促進鄉村旅游和鄉村公共文化融合發展,從而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其七,深度挖掘鄉土文化,讓文化遺產得以活化,促進鄉村旅游和鄉村公共文化融合發展。
其八,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鄉村文化名人、典型事跡或特色文化活動等,擴大社會影響。
“總之,美麗鄉村美在其外部環境,更美在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鄉村文化搞好了,美麗鄉村一定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甚至會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崔云香說,如此,既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又讓老百姓能夠“看得見記憶,留得住鄉愁”,真正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增強村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