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梁晴
2月27 日至28 日舉辦的2021 年度山東國企改革述職問詢中,23 戶省屬企業領導班子向省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匯報改革發展和黨建工作情況,并接受領導小組的問詢。
與2019 年首輪述職問詢相比,今年述職問詢有了更多創新點,不僅對省屬企業“一把手”進行問詢,省屬企業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也要站上“考場”接受問詢。省屬企業負責人從初次參加述職問詢的緊張到現在的對答如流、省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從主要挑問題到重點指方向,山東國企改革述職問詢活動越問越“實在”。
“這次國企改革述職問詢問出了國企改革經驗,問出了山東國資國企的貢獻,更問出了我們對未來山東國資國企事業的信心。”山東省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副省長凌文在問詢結束進行總結發言時表示。
聚焦主業、科技創新、三項制度改革是問詢活動各方最為關注的問題。
加大國企改革力度,進一步引導國企聚焦主業、突出實業,集中精力做強做優主業,是發揮省屬企業骨干帶頭作用、履行國有企業擔當使命、服務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聚焦主業方面,多家述職問詢企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走在前列是一排,走在前是一個。我們要在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中走在最前。”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表示。
2021 年,面對國內下半年行業急劇下滑,山東重工集團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實現營業收入3356 億元,同比增長5.7%;利潤總額202 億元,加上研發投入增長部分共計228 億元,同比增長5.1%。主營產品市場份額持續提升,重卡、發動機銷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作為我國發動機行業的龍頭企業,濰柴動力多年來堅持心無旁騖攻主業,持續攻堅柴油機本體熱效率提升。1 月8 日,濰柴動力在濟南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達到51.09%的柴油機以及一系列重大氫能科技示范成果,樹立了全球柴油機熱效率的新標桿。
凡是成功的企業,要攀登到事業頂峰,都要靠心無旁騖攻主業。華魯集團是心無旁騖攻主業的堅定踐行者,在聚焦主責主業的過程中,華魯集團做到了四個100%:項目投資100%集中主業、優質資產100%裝入主業、科研投入100%用于主業、歷史負擔100%剝離出清。其中,在項目投資上100%集中主業是第一。
“項目干一個成一個,個個都有競爭力。”華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樊軍坦言,這是當前推動華魯集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
華魯集團堅決圍繞主業搞投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0 大項目全部列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我們明確了‘四投四不投’‘三高兩少’的原則,這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樊軍介紹,華魯集團的“四投”和“四不投”分別是投“主業、控股、風險可控、有競爭力”的項目,不投“非主業、參股、風險大、效益差”的項目。
水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振欽著重介紹了水發集團的首位度引領戰略。近年來,水發集團面臨各個板塊涉及細分產業眾多的突出問題。針對該問題,水發集團2020 年創造性地提出并實踐行業首位度引領戰略,從規模、科技、品牌、人才四個維度協同發力,著力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細分產業,著力打造一批細分產業單項冠軍企業。

2021 年度山東省屬國企改革述職問詢活動現場
此前,水發集團重組整合104 戶企業,涉及資產超過200 億元;調整退出94 戶企業,一批非主業、非優勢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得以清理。2021 年,水發集團再次將文旅板塊整體調整出主業范疇,撤并了7 個平臺公司。
隨著首位度引領戰略的發力,水發集團主業發展更加聚焦,優勢產業發展加速,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目前,水發集團水務、農業、環保、清潔能源產業規模均居國內前列。
“加大機場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對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來個大的提升,使省會機場由城市的機場向機場的城市轉變。”山東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興軍表示。
2021 年9 月,投資近500 億元的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獲國家批復立項,這是國內近年來批復立項用時最短的大型運輸機場項目。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建成之后,將實現飛機、高鐵、地鐵、快速路等多種運輸方式互聯互通,餐飲、娛樂、住宿等擴展服務更加豐富。此外,作為濟南對外的重要窗口,濟南機場將凸顯齊魯文化底蘊。
與此同時,山東機場集團全力加快煙臺、臨沂、威海機場擴建遷建,協同推進棗莊機場開工建設,全省機場基礎設施短板將加快補齊,著力構建全省“兩樞一干九支”的運輸機場新格局。
此外,山東高速集團、中泰證券、山東土地集團、山東黃金集團、山東發展投資集團、泰山保險等省屬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在述職問詢中重點介紹了企業在聚焦主業方面的成績。
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山東國有企業由大轉強的過程中,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核心作用。
“京臺高速南段是全國首條‘改擴建+智慧高速’交通強國試點項目、山東省首條智慧高速公路試點項目。”山東高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勇介紹,項目全長189 公里,概算投資264 億元,共建設70 余類8600 余套涵蓋感知、監測、誘導、發布等功能的外場設施。項目建成了全國首個“省域級”“建管養運服”全業務域全壽命周期的智慧高速云控平臺、全國里程最長的開放式車路協同試驗路段和全國首條全向/定向毫米波雷達融合路段,為打造安全暢行的舒適高速、智慧管理的數字高速、創新賦能的科技高速、綠色低碳的生態高速貢獻了“山東方案”。
此外,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山東高速集團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全國同行業率先布局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氫站,構建“油氣電氫光伏”五位一體的綜合能源補給體系。淄博服務區加氫站的竣工,標志著“氫能高速”建設取得良好開局,同時,作為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第一座建成運營的加氫站,在全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和示范引領作用。
“全面推進‘十強’產業項目投產達效。”山東國惠黨委書記、董事長尹鵬表示,要充分發揮省級平臺功能,著力培育壯大“十強”產業。泰安碳纖維產業園正式啟用,加快了建設千億級碳纖維產業集群;踐行“雙碳”戰略,推動鹽穴儲氣儲能、鹽田鹽光互補、動力鋰電池生產等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以構建科技企業和省屬企業應用場景之間的呼吸‘橋梁’為使命。”山科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董火民在回答有關企業創新問題時介紹,山科控股著力開發“科技+金融(基金)+產業”發展模式,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五大新興行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股權投資,著力打造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科技創業人才服務平臺、科技特色基金平臺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孵化基地。
這些呈現在各個點上的創新,如點點繁星,起初萌芽,繼而膨大,連片成群,折射出山東國企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
深化國企三項制度改革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關鍵環節,做好這項工作,對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山東能源集團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大刀闊斧實施機構、產業、區域、協同、文化“五大整合”,減少了二級公司12 個、機構47 個、單位49 個,重組整合成立魯西、西北、新疆、內蒙古區域化公司和化工、營貿等專業化公司,六大協同創效45 億元。
“在‘雙碳’背景下,企業轉型壓力巨大,對科技和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表示,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引才聚才,發揮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工程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院士工作站等平臺優勢,采取全球招聘、柔性引進、整建制引進、獵頭公司定向獵取等方式引進培養國際化人才、國家級人才、泰山領軍人才等,山東能源集團連續多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近年來,華魯集團充分運用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起“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三能”機制,激發了權屬企業的動力活力。特別是針對企業干部隊伍建設中的“同齡化、同質化、同城化”等突出問題,華魯集團打出了一套“拆廟、攆神、挪椅子”的組合拳,實現人、崗、責、薪的科學對應,真正做到“有為才有位”。“拆廟”方面,各產業公司均壓縮部室,其中魯抗醫藥壓縮部室6 個,轉崗或退出中級管理人員16名,考核排名后5%的第一年警示,連續兩年降低薪酬,連續三年予以免職;“搬椅子”方面,推行大部制改革,精簡職能崗位,推行“一人多崗、一崗多責、一專多能、AB 角互補”。目前,華魯集團總部僅有人員37 人。
山東鐵投集團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求,提前100%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三項制度改革為重點,經理層全面實施任期制、契約化管理,集團層面管理人員70%實行競聘上崗。
“用一流的人才創造一流的業績。”中泰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峰在回答關于人才引進的問題時表示,中泰證券將持續加大各類人才引進力度,從業人員凈增人數排在行業前列。公司大力培育復合型年輕干部,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儲備了強勁的后備隊伍;建立了市場化的薪酬考核激勵機制,健全完善了中長期激勵約束機制,推進企業年金落地實施;持續加強人才引進培養,重點圍繞投行、投研、投顧、財富管理、風險管理、金融科技等崗位加大專業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大力推行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實施分類分層考核,營造干事創業、敢于擔當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