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房藍軍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柴里煤礦不斷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大科技創新獎勵力度,積極推進技術攻關立項開展,變難題為課題,著力破解制約礦井發展的短板和瓶頸。
2021 年以來,柴里煤礦完成創新項目6 個、科技成果238 項、“五小”創新成果172 項,累計發放創新獎勵基金83.6 萬元、技術獎勵基金12 萬元。“柴里煤礦復雜采空區自燃監測及漏風規律研究”在山東能源集團召開的第一屆科技大會上獲得科技進步獎,獎金10萬元。
柴里煤礦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不論出身、資歷,只論實力、能力,把需要改進的技術項目列出來,張榜招賢,讓能作為、敢干事、會成事的“最強大腦”脫穎而出,解決礦井發展的“命門”和“卡脖子”問題。
該礦圍繞“本安、提質、降本、增效、改善作業環境、降低勞動強度”等重要課題,把解決制約安全生產、經營管理、非煤發展、后勤服務的技術“瓶頸”問題作為攻關方向。對于創新項目,根據課題類別、攻關難度決定獎勵額度。經創新領導小組評審驗收通過的項目,在礦項目創新表彰中予以一次性支付。
為了發揮引領帶動效應,柴里煤礦將技術獎勵基金由原來每季度3 萬元提高到6 萬元,給予創新團隊資金和榮譽獎勵。同時,要求各創新攻關項目所在單位積極給予人力、物力支持,礦其他相關部門優先保證項目研發投入,在項目研發過程中使用材料可據實從部門材料計劃中領取,使用設備據實從礦招標計劃中采購,確保創新項目的順利實施。

柴里煤礦攻關項目團隊探討規劃掘進巷道合理布局
該礦對創新項目實施容錯機制,保證技術人員心無旁騖出征攻堅。到期完不成的,可及時向項目創新辦公室書面說明原因,由創新辦公室匯報給活動領導小組,確因客觀不可抗力造成項目無法實施的,不予以追究責任。
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后,各專業紛紛組隊加強技術創新攻關工作,破解了許多安全生產中的“卡脖子”難題,新技術還具有推廣應用價值,達到了實際、實用、實效的目的。
該礦下山掘進工作面特別容易出現淤泥積水,排水系統選型設計不合理、系統不完善或使用管理不當,容易出現出水傷人或損壞設備事故。“我們在綜掘機司機機身后方空間位置焊接托物架,將電泵和備用泵放置在托物架上……便于現場搬運和使用,大大減少了搬運難度和職工勞動強度,有效解決了淤泥積水,杜絕了出水傷人和損壞設備事故的發生。”地質專業創新攻關項目負責人袁汝安說。
該礦選煤廠的“浮選精煤均質改造”課題,對現有控制程序進行升級,通過刮板變頻調速、箱體安裝均料板、智能控制等方式,有效解決了浮選精煤均勻摻配問題,確保精煤質量穩定,年可提升經濟效益200 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