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瑜
摘要:隨著高質量講座以及其他新媒體教育的使用頻率越來越多,新媒體時代也隨之逐步發展。特別是進一步有效分析了新媒體環境自身的特點后,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現階段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優化路徑
引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科學研究的主要目標是不斷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本文從新媒體入手,對學生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全方位分析,以期進一步有效改進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理論教育方面的路徑。
一、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環境優化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生環境因其原因而承受巨大壓力
目前學生多為“90后”,“90后”學生相對來說比較叛逆。社會上出現的問題包括缺乏責任感、對他人缺乏同情心、對親人缺乏了解、心理狀態差等。一些90后學生的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很弱,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比較不關注其自身的發展情況,導致他們的價值觀出現問題,比如導致自殺、吸毒等悲劇,這說明要進一步切實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全球化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條件下的教育功能減弱
隨著全球化開放進程的逐步深入,中國與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和沖突也在不斷增多。在“90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不僅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無所知,也不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本質。一些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知之甚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沒有概念,沒有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意志,沒有政治信仰,政治觀點模糊。
3、高校的硬件設施與學生學習的思想政治環境不相適應
一些大學,特別是新的校園,通過模仿西方建筑,片面地追求大而奢華的建筑風格,缺乏文化氛圍,不能對學生起到心理適應和教育作用。一些高等教育機構建設密集,但建筑單調,缺乏綠色,不適合影響學生的思想政治和教育環境。一些大學由于教學與生活的結合不夠,沒有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有的缺乏系統的校園建設規劃,甚至出現了重復現象。
二、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客觀環境成為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手段。
1、優化大學的文化環境
文化的積極性滲透到教育中,無形地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大學最好的靈魂是建立在學校歷史傳統、學校組織理念、發展目標等基礎上的崇高精神文化。一是熟悉學校歷史,開展學校歷史研究,豐富學校歷史文化,在學習學校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形成校風,形成符合現實發展的理念。二是應加強學生自主活動,重點建立優秀學生群體,使他們在學校文化教育和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2、優化高校網絡信息環境
目前,隨著新媒體的出現,一個龐大的信息傳播網絡社會正在為大學創造的教育環境,特別是QQ、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通過互聯網積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間,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較高的地位,靈活運用新媒體和傳播手段與學生交流思想,以加強和不斷引導思想政治高等教育。此外,由于學生的心態不夠成熟,價值觀仍不穩定,社會生活經驗偏低,社會資訊可能是騙局,必須加強控制。在學校建立信息網絡和運作良好的大學信息網絡,充分利用學校積極的信息輻射,為切實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創造條件。
3、優化大學的硬件環境
充分利用學校硬件設施,既發揮原有功能,又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種重要的民間手段。例如,修建文化墻,美校園獨特的技術裝備既能促進學生的情感教育,又能塑造健康的人格。因此,大學要顧全大局,以文化為中心,不斷加強高校硬件環境建設,確保為了讓校園成為文化標志。學生接受智力和政治教育,隨時隨地留下印記,讓他們細膩理解。
4、優化高校工作條件
為了優化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條件,有必要完善監管框架。從制度層面建立合理的高校政治工作評價體系和財政保障體系,形成切實符合學校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以及大學和學生的特點。此外,亦有需要加強條例的應用,使條例得以適用。
5、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條件
普及教育的概念意味著教育必須涵蓋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結合了各種社會資源,包括家庭教育。學科教育包括學習、生活、活動、休閑和娛樂的結合,以實現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聯合組織,實現最高水平的教育。此外,全面教育的概念亦要求大學重視學生的整體發展,以防止部分方面的不完整教育,導致一些學生的單向發展,影響整體質量提升。
結束語:
科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通過長期形成的社會實踐組織規律而獲得的正確思維方式。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要見效,教育方法要跟上時代,綜合運用一切現代教育手段,增強思想政治的科學指向性學生教育。只有在下列情況下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氣氛。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有效指導。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王葉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2(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