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艷萍 趙慧娟

摘 要: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是我國抽檢食品不合格的重要原因,食用此類不合格食品有一定的健康風險。針對食品添加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可通過多種方式來加強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管理,進而做好食品生產過程中食品添加劑的管理工作。
關鍵詞: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Use of Food Additives in a Three-pronged Manner
GOU Yanping1, ZHAO Huijuan2
(1.Chengyang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Qingdao 266109, China;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antai 264003, China)
Abstract: The use of food additives exceeding the range and limi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unqualified food sampling in my country. Eating such unqualified food has certain health risks. Aiming a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food additive management, in practical work, various methods can be us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use of food additives, and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management of food additives in the process of food production.
Keywords: food additives; use; management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條,“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包括營養強化劑。”食品添加劑在現代食品加工過程中廣泛使用,而且有些食品生產過程也離不開食品添加劑,在正常使用范圍內按照限量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劑通常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例如,制作醬腌菜時,用苯甲酸及其鈉鹽來防腐,苯甲酸及其鈉鹽對細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少量食用可經尿液排出體外,不會對人體產生毒害[1-2]。但若長期、過量食入苯甲酸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對肝臟功能產生一定傷害。因而加強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管理對維護食品安全和消費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1 我國食品添加劑違規使用情況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2021年38次食品抽檢情況通告中,累計抽檢18 901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為399批次,其中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的樣品為86批次,占不合格樣品數量的21.55%,占抽檢樣品數量的0.46%。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在2021年我國抽檢食品不合格原因中占第二位(如圖1所示),是亟需解決的食品安全問題。
2 目前國內對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管理現狀
2.1 通過法律法規約束促使食品生產者合規使用食品添加劑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四項明確規定禁止生產經營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并在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了相應的罰則:除“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并可以沒收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外,處以最低五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若是添加有毒有害物質構成犯罪的,可以移送公安機關處理。若食品生產者、經營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有足夠的了解,該法律條款會對不嚴格按照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生產者形成一定的威懾。但在實際處罰過程中發現部分生產者對食品添加劑違法、違規使用行為的處置規定并不了解,這給依法加強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監管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2.2 通過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促使食品生產者合規使用食品添加劑
目前在生產過程中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由市場監管部門負責。食品添加劑的違法使用行為主要通過抽檢發現,監管部門按照抽檢計劃直接到食品生產企業進行產品抽檢或者在食品流通環節進行抽檢,抽檢結果錄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開發的國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信息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全國各省及省以下抽檢任務的跨區域第一時間核查處置辦理。例如,食品在流通環節被抽檢到,經過有資質的第三方檢驗機構檢驗不合格,食品流通地和生產地監管部門都會收到該產品的不合格檢測報告。市場監管部門在系統中領取不合格報告后會在規定的時限內進行不合格食品的后處置。市場監管部門定期通過各種途徑對這些不合格產品的信息進行公示。在信息時代,不合格信息的公示會對食品生產企業產生負面影響,同時生產企業還需接受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行政處罰。但抽檢過程也可能存在商家將已知質量合格產品送檢蒙混過關和工作人員執行不到位導致的抽檢樣品代表性差的問題,影響流通中的食品質量[3]。
監管部門在對生產過程的日常監督檢查中也可發現部分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例如,在配料間或倉庫發現不適用該產品的食品添加劑,即涉嫌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執法人員應對企業進行詳細的調查,并對生產的產品進行抽樣檢驗,待檢驗結果出具后再進行下一步處理。但目前基層的監管力量不足、工作多、任務重,無法實現監管全覆蓋以及做到對所有食品生產企業的每個生產環節進行認真、仔細的檢查,這樣可能會漏掉部分違法違規的行為。
2.3 食品生產企業自覺加強對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管理
食品生產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其自身的管理是促使食品添加劑合法合理使用的關鍵環節。但追求效益是企業的根本目標,部分食品生產企業追求產能的同時可能會疏于對生產流程的嚴格管控[4]。例如,在日常監管中發現部分食品企業的食品添加劑進貨查驗不嚴格,企業本身不具備相關食品添加劑的檢測能力,又不愿額外花錢委托檢測機構對食品添加劑進行全成分分析,僅向經銷商或生產廠家索取檢驗報告來證明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合格。這個過程中若存在漏洞可導致產品中某種食品添加劑超標。工作人員對《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相關標準、制度不了解,對食品添加劑稱量不準確、攪拌不均勻等也可導致產品食品添加劑超標[5]。另外,部分食品生產企業未對食品添加劑進行專人管理,對存放食品添加劑的柜子或倉庫不上鎖,也未進行出入庫核對,這種粗放管理的模式也是造成產品食品添加劑含量不合格的原因。
3 加強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的措施
3.1 多途徑加強食品添加劑使用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并擴大宣傳范圍
國家及地方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其官方網站上對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等)進行詳細解讀,并且對不合格食品的信息及對相關企業的處罰情況進行通報。然而對于消費者甚至食品企業生產人員來說,瀏覽政府部門官方網站并不是常態,因而通過電視、電臺、手機終端等途徑進行宣傳更能增強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另外,也可積極安排食品安全宣講進企業、進社區等活動,對食品制造企業進行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相關培訓,對消費者進行食品添加劑的科普,讓大家知曉食品添加劑的涵義、各類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如何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哪些行為屬于違法添加以及違法使用添加劑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從而規范食品生產企業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提高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違規使用的監督能力,從源頭端和流通端杜絕違法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
3.2 改變工作方式以加強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
①需要增強基層的監管力量,確保監管部門有足夠的人力切實做到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過程全流程的認真檢查。②監管部門要克服人員少、任務重的困難,尋找更合適的方式繼續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在監管工作中,市場監管部門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管理檔案進行統一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業整理的管理檔案包括企業資質檔案、生產環境條件檔案、進貨查驗結果檔案、從業人員管理檔案、生產過程控制檔案、食品添加劑管理檔案、貯存及交付控制檔案、不合格品管理檔案、產品檢驗結果檔案和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檔案等。要求企業建立上述檔案并將材料、記錄表等按照生產各環節進行認真填寫并歸檔整理。企業整理檔案的過程是對生產全環節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的過程。這樣可以從生產全過程對食品安全進行有效控制,保證企業生產過程能夠有序進行,做好食品添加劑“兩超”(超范圍、超限量)風險防控,從制度管理方面保障上市食品的安全。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將做得好的生產企業作為典型,向其他食品生產企業正面推廣其經驗做法,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對其他企業也起到帶動作用。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部分企業可能存在編造材料應付檢查的情況,可嘗試構建食品質量安全技術信息服務平臺,發揮其信息記錄和審查功能,幫助管理部門提高工作效率[6]。
3.3 強化食品生產企業制度管理和生產過程的全過程監控
食品生產企業自身的管理是保證食品添加劑合理合法使用的基礎也是關鍵。①生產企業應建立完善的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相關管理制度,并將其在廠區或相關車間醒目位置張貼,使生產管理者和工人都熟知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管理規定,合理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②食品生產企業要做好原料的檢驗驗收工作,確保原材料合格。食品生產企業應掌握所使用的各種食品添加劑的實際成分含量,保證生產的成品中所有的食品添加劑符合標準要求。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自己對使用的原料進行批次檢驗,不具備檢測條件的企業可以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同一批次的原材料進行檢驗,以確保使用的原料合格。③加強生產過程中的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配料過程在食品生產加工中屬于關鍵控制點,食品質量安全負責人應加強配料工人的培訓及監管,使其做好食品添加劑使用記錄,保證食品添加劑的規范使用。通過在配料間中加裝監控設備,對配料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并不定時進行查看,可有效控制整個配料過程。同時將操作工人的不合規行為與工資掛鉤,也可保證工人能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同一批次生產的產品有時會出現被抽檢的產品不合格而留樣的同批次產品合格的情況,這可能是原料均質過程未做好[5]。食品添加劑在投料生產中的均質工作是保證產品中食品添加劑含量符合要求的最后一步。食品生產企業應采用更好的混勻設備或適當增加混勻的時間或采取更合理的逐步稀釋法做好食品添加劑和其余原料的混勻,避免出現同一批次的產品中個別產品食品添加劑超標的現象。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多種方式加強食品添加劑使用相關法律法規等的宣傳并擴大宣傳范圍、優化工作方式以加強監管部門的監管、強化食品生產企業制度管理和生產過程的全過程監控來加強食品生產中食品添加劑的管理,減少食品添加劑不合規使用的情況,切實維護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陳國征,林怡,吳佳敏,等.2018年桐鄉市醬腌菜中4種食品添加劑含量的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20,30(7):877-879.
[2]郝利平,聶乾忠,周愛梅,等.食品添加劑[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6.
[3]扶冰清.論食品抽樣檢測的方法與技巧[J].現代食品,2021(6):58-60.
[4]蔣秋楓.中小型食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的困局和對策[J].現代食品,2019(21):136-138.
[5]陳滿嬌.食品生產企業在食品添加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4,41(10):79-80.
[6]韓智,王會霞,龔蕾,等.大數據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應用及挑戰[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2,13(3):956-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