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琴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情境教學法、實際體驗法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與人交流中領悟文字之美,掌握語文規律,真正做到寓生活于課堂之中。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也是踐行素質教育的具體化表現。本文將結合陶行知教學理念展開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探討,分析如何改進當前的教學方法,以期提高小學課堂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課堂教學;教學實踐;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弊端
(一)教學模式單一
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對學生主體性認識不足,通常以教師授課、學生記筆記模式展開。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習慣了沉默寡言地埋頭苦記,很少主動回答問題,長此以往不僅降低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喪失獨立思考的空間。要想將生活與課堂教學緊密關聯,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打造充滿生活氛圍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
(二)束縛了學生的發展
在語文課堂中,多數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會忽視學生自身個性化的發展和成長。甚至少數教師會直接將教學框架呈現給同學們,讓其針對相應的框架進行補充和填充,這樣一來學生一直在教學的指引下被動學習相關知識,不能發揮其自身的作用和價值。并且很多教師的教學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自身的語文成績,但是由于教材內容千變萬化,學生不能全面系統地掌握所有知識,使得自身的語文能力不能得到相應的提升。
(三)過于重視知識講解
教師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其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識,會為其標畫重點的詞語、語句等,在此基礎上讓他們針對上述內容進行強行地記憶和背誦。這樣一來學生不僅不能靈活熟練地掌握相關知識,將相關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同樣在學習全新知識的過程中也會逐漸地淡忘之前學習過的知識,將自己的語文思維局限在課堂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中。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過程中重要的一步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不做被動的接收者,要做主動的吸收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一線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是幫助學生學有所得的有效方式,預習要求中,除了基礎的生字認讀組詞、中心概括外,也要大力培養學生問題探究能力,可以讓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并自行尋找答案。
(二)讓課堂聯系生活
語言的運用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言語交流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直接體現。如何將生活與課堂聯結使學生對生活有更進一步的體會是小學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課堂中引導學生立足實際,結合生活體驗學習語文知識。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引讀“燕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掌握”一詞有難度,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回憶小時候騎自行車的經歷,自己是如何前進不摔倒、后退、轉彎的呢?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被點撥激活,紛紛舉手發言要控制好車頭才能行動自如。利用生活感受的引入,幫助孩子們明白“掌握”可以理解為控制。課堂中,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方式達到寓教于樂、寓教于趣,模擬情境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知識場所,鍛煉學生言語溝通能力,在多種環境的切換下,吸收知識,拓寬眼界,提高臨場應變能力和溝通技巧。
(三)解放學生思維,激發創造力
陶行知認為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想象成兒童隊伍中的一員,與孩子們站在一條戰線上,才能認識到孩子的創造力,從而進一步將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這樣的認識不能停留于理論層次,浮于表面,而是要在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與眾不同,構建輕松自然的語文學習環境。課堂實踐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發揮特長,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積累獨立完成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經驗。
為幫助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教師要適當轉變職能,由領導者向引導者進行角色轉換,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因為只有還給學生學習的權利,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這與新課程改革指導思想相契合。教師需要做學生的“領頭羊”,協助學生解決實踐中的疑難。教師不論是對學生采取表揚激勵機制、建立平等師生關系,還是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搶答或比賽,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把學生當作一個積極主動不斷完善發展的主體,進而開啟學生的創造之門。
(四)進行線上教學,提升課堂效率
語文教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總是會有繁多的工作任務量,而且在實際的教學中,無法觀察和留意每一位同學自身在課堂中的表現,從而很容易忽視學生自身的真實感受和想法。因此,教師需要借助相應的網絡資源,完成教學工作,將節省出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以及情況,知曉他們存在的薄弱環節。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讓學生以最輕松、最飽滿的狀態進行學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與其他同學進行深度探討和學習。在此基礎上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電子設備進行線上學習,教師則需要設立專門的提問環節,讓其借助電子設備解答相應的問題,從而檢驗自身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線上教學的實施可以幫助同學們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和心情,在與教師溝通分享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與其他同學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提升自己的語文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讓其結合本節課或者本單元學習的相關知識完成課后作業,以此鞏固和復習相關的知識,構建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和框架。
三、結語
綜上所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教師要立足實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考慮學生的發展特性制定合適的課堂教學目標并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形成高效的教學模式。在部編版教材改革背景下,學習語文,要遵循“從課本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通過積累實際教學經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將枯燥的知識點寓于生活中展現,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培養自主意識,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創建語文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吳周澤.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119-120.
[2]呂宣杰.教學做合一讓語文教學情趣盎然[J].小學時代:教師,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