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娟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古詩詞是教學的重中之重。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常常面臨著難以理解古詩詞內容的現狀,致使古詩詞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以下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情感陶冶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情感陶冶;策略
引言
古詩詞內容作為我國古代文人智慧的結晶,應加強對小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引導工作,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但古詩詞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缺乏足夠的匹配性。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結合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現狀,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古詩詞教學方式,簡化古詩詞學習難度,使學生能夠在整體層面提高古詩詞學習能力。
一、引導學生合理想象,讓學生感悟詩情畫意
古詩詞的語言比較凝練,簡短的語句中包含著豐富的含義。小學語文課本中選錄的古詩詞大部分是五言和七言的古詩詞,通過凝練的語言表達出更加豐富的意境。為了提高小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確保小學生真正領悟到古詩詞的表達情感,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小學生合理的想想,讓學生感悟詩情畫意。通過想象小學生可以對古詩詞的內容進行加工與豐富,保證詩人表達的情感與小學生的理解達成共鳴。同時,通過想象,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竹石》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想象竹石在懸崖峭壁頑強生長的畫面,并以自己的感受將竹石擬人化,說出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同時,讓學生自己想象在惡劣的環境下竹石的態度以及想法,進而實現對古詩詞的透徹理解,讓學生體會出竹石頑強的意志力以及堅強的品格。“竹石”借物喻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生活和工作中都不能隨波逐路,要保持自己,具有堅定不移的品格。
二、改進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主要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過程、教學結果進行判斷,并為教師制訂下一步的教學計劃提供依據。同時,教學評價還是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研究的過程,具有極強的診斷性、激勵性和調節性。面對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小學古詩詞教學要求,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優化和改進。首先,豐富教學評價標準。教師在對古詩詞教學模式進行評價時,應結合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素養和能力的培養,使得教學評價標準更加全面,能夠真實地反應出學生的實際情況。其次,評價主體多元化。在優化教學評價時,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評價不是教師的專利和特權,還應尊重并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在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的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自我,并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學習水平上獲得能力的發展。再次,實現評價方式多樣化。在優化教學評價時,不能局限于一種形式,應堅持“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的原則,借助口頭、書面、肢體語言等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價值。
三、引導學生誦讀詩詞,陶冶情感
古詩詞在進行創作時詩人特別強調了古詩詞的合轍押韻并且做好平仄搭配。因此,古詩詞在朗誦起來比較流暢。通過大聲地朗誦古詩詞,人們的心情能夠保持舒暢,讓人們心曠神怡。因此,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誦讀詩詞,陶冶情感。結合古詩詞的具體內容,教師需要將會小學生誦讀古詩詞的停頓以及連貫的方式,從而表達出詩人創造古詩詞時的真正情感。通過朗讀古詩詞,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真正含義,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潛力。
四、關注古詩詞中呈現的空間和情感
一首好的古詩詞,在語言中一定有足夠大的空間。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發現并利用好這空間,教學就有了足夠的張力,對學生的情感陶冶就能夠潤物無聲。例如,杜牧的《江南春》就有著極其強烈的跳躍感和張力。這首詩的第一句用“千里鶯啼”表達“處處鶯啼”,用夸張的語言給了讀者想象的空間和自由。第二句提供了最有特點的細節部分,把其他部分留給讀者想象。作者在這句詩里省略了很多,卻給予讀者一個大全景的完整畫面。誠然,越能調動想象的語言越有質量。這首詩的后兩句聚焦到“樓臺”“煙雨”上。煙雨之中的佛寺是那樣朦朧、縹緲,超凡脫俗。接著,詩人將這種美轉化為對歷史的感嘆:南朝滅亡已經許多年了,但寺廟之美依然如故。這微微的一轉向,就讓我們體驗到了詩人內心的細膩。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體驗這種難以察覺的細微的感受,這樣的情感陶冶是自然生發、水到渠成的。
五、圖文結合,體驗情境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但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因此,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認知古詩詞的內容,體驗古詩詞的學習情境,這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將一首詩用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并鼓勵學生用語言描述圖片內容,這會有效幫助學生完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畫面分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確保學生通過圖片內容產生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古詩詞感知能力得到有效突破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只要通過有效途徑,采用不同策略,把學生引進古詩詞的意境中,在理解古詩詞內容、了解古詩詞寫作背景、關注古詩詞背后的故事等方面多下功夫,再利用多媒體技術有效輔助教學,就一定能夠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語文古詩詞素養,進而為傳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康寶清.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1(25):74-75.
[2]朱莎莎.探究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情感陶冶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4):178-179.
[3]王祖才.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情感體驗——“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策略[J].新課程(中),2019(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