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子敏 孟惠芳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小學是打好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今后的數學學習非常重要。長期教學實踐發現,由于學生自身個體的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量的增加,自然而然就出現了所謂的“優等生”和“學困生”,再加上這些年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推廣,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而且呈上升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制定更加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顯得很有必要。
一、小學數學兩極分化表現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兩極分化現象可以說是廣泛存在,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化是最為顯著的特征,一些學習比較好的學生,考試成績分數可以達到80、90分,甚至是滿分,但是學習比較差的學生,其考試成績大多徘徊在及格線,甚至一部分學生成績只有40分、50分,這違背了“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要求。(2)學習興趣兩極化,小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數學知識時,很容易被簡單、生動的內容所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比較高,但是隨著年級提升,數學學習內容逐漸增多,其難度也不斷上升,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會產生挫敗感,從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表現的無精打采、講話、開小差。(3)課堂參與度兩極化,很多小學生剛開始在課堂上表現的非常積極,主動發言,課堂參與度高。但是隨著年級升高,數學難度逐漸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就會改變,很多時候課堂發言的只有那幾個“熟面孔”,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很少參與到課堂上,課堂被學習好的學生“壟斷”。
二、引起小學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原因
1. 學生個體原因
學生個體原因是引起小學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關鍵原因之一,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同,其學習效果也不同。小學生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在日常學習中,有的學生會在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也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堂上聽講不認真,可以說學生的課堂表現與其學習效果有直接關聯。
2.教師原因
首先是教學方法上,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采取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整個課堂活動十分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低。加上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其心理需求也會發生改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沒有結合學生需求調整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思維固化,難以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另外是教師的重視力度存在差異,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注意力放在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幾個學生身上,很少向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提問,導致其感覺教師不重視,逐漸喪失了學習熱情,引起數學學習兩極分化。
3.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教育界經常會出現“5+2=0”的情況,也就是學生在學校學習5天,在家2天,其教育效果相當于0。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如果父母會持續引導孩子學習知識,那么孩子就會逐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反之,如果家長忙于追求金錢,他們的孩子也會產生讀書無用的觀念。此外,父母的課外監督對于學生學習也有產生很大影響,有的父母會在課后及時輔導學生完成作業,并引導其對問題進行主動思考;但是也有的父母會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或者對他們的作業完成情況漠不關心,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引起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的情況。
三、解決小學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策略
1.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學習結果的直接承擔者,引起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的原因雖然比較多,但在實際中,要想真正的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還需要從學生自身入手。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學習活動更加輕松,同時還能改善兩極分化的情況,讓學生終身受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習慣,要求學生在課前,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初步預習,做好學習準備,從而更好的在課堂上探索知識。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中實現課前預習。其次,要培養學生學會質疑,使學生在學習中敢于提出“為什么”,讓學生在質疑中深入的理解把握所學知識,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此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包括課堂學習中各個環節的時間安排、課后作業時間安排、生活作息時間安排等,以此提高學生時間觀念,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參與到知識探索中去。
2. 更新教師教學方法
在實際中,為了更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一個小學生都可以很好的參與到數學課堂上,教師還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趣味性,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到。隨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學手段被應用到課堂上,如分層教學、生活化教學、情境教學、微課等,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靈活的調整課堂教學方法,指引學生可以更好的探索數學知識。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自己制作長方形、正方形,讓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操作來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上,改善兩極分化情況。
3.強化家校合作
新時期下,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改變,家庭教育也越來越受各界重視,家校合作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實際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合作交流,引導家長在課后對學生進行監督,督促學生及時認真的完成作業、練習。大多數農村家長由于受環境限制,文化素質不高,再加上生計問題,沒有時間也不太關心孩子,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更是少之又少,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缺乏自制力,長期無人監管便會放任自流,因此,教師首先要幫助家長端正態度,利用每學期的家長會為家長進行指導,幫助他們監管好自己的孩子。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家長會和平時的機會與家長做好溝通和交流,多方面了解孩子的情況,好做到因材施教,而家長也能了解孩子在學校各個方面的表現,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形成家校互動,不再出現“5+2=0”的現象。
總而言之,引起兩極分化的原因有很多,如學生個體原因、教師原因、家庭原因等,所以在實際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發展情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并加強家校合作,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改善數學學習兩極化狀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