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設計與應用研究

2022-04-16 09:22:04劉超董翠香季瀏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劉超 董翠香 季瀏

摘? ? 要:為了提高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分析水平,按照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理念和要求,在借鑒國外相關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以及已有研究構建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運用文獻研究法、專家訪談法等,開發了可多維度評價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課堂教學行為的分析系統。經信效度檢驗,該分析系統信度較好,并且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和預測效度。將該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用于示例體育課進行教學行為分析發現,該分析系統可以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全面分析,不僅有助于體育教師深入地分析和反思自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教學互動行為,而且有助于改善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該分析系統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具有工具價值。

關鍵詞:中國健康體育課程;體育課堂;教學行為

中圖分類號:G 807;TP31? ? ? ? ? 學科代碼:040303? ? ? ? ? ?文獻標識碼:B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for the teaching behavior analysis in PE clas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physical curriculum model in China,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oncepts and requirem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physical curriculum model in China, based on PE class teaching behavior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constructed previously and the relevant analytic system at abroad, developed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tic system for the teaching behavior in PE class by comprehensivel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so on. This system shows high reliability, great content validity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in the testing. After applying this analytic system for the teaching behavior in PE class to a realistic case, we found that it can be used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E class 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PE teachers to deeply analyze and reflect on teaching behavior, student learning behavior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behavior,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his analytic system could provide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teaching behavior analysis in PE class.

Keywords: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model in China;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behavior

鑒于我國青少年學生在21世紀初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多數中小學生在體育課學習過程中未能較好地掌握一項運動技能等問題,季瀏教授在借鑒國外體育課程模式的基礎上,研制了符合我國教育部制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體育課程模式——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旨在為提升中小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一個符合中國國情且便于操作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目前,該模式已在全國各個實驗學校推廣,并帶動上千所中小學改變了體育教學理念,有上萬名體育教師學習了該體育教學模式,使上千萬名中小學生受益。但是,由于各地中小學體育教師和中小學生的基本情況不同,體育教學效果也有所不同。而如何提高和評價體育課教學質量是當前有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將體育課堂教學行為作為評價體育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但是由于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具有動態性、復雜性與互動性特點,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評價又出現了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的難題。

為此,筆者通過分析相關文獻發現,“當前,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評估方法主要有3種:教學實驗、自我評價報告和課堂觀察”[1]。教學實驗可以檢驗教學效果,但是大多數此類實驗是在實驗室而不是在實際的體育課堂中進行的,這就弱化了教學實驗結果的有效性。“自我報告法雖然可以評價不同教學行為在一節體育課中共存的程度,但是該方法可能存在主觀夸大的問題”[2]。還有一種方法是課堂觀察法,該方法是對教學實驗和自我報告法的一種補充,可以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進行較全面的分析與評價。在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研發方面,有美國學者已經研發了教學行為分析系統,例如:CAFIAS、ORRPETB、SOFIT等。盡管這些教學行為分析系統對開發我國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具有較大的啟發意義,但是這些分析系統是在美國的社會制度、教育體制、體育文化背景下構建的,并且這些系統研制的視角各異、研制的側重點不同,中國的學校直接使用這些系統難免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因此,有必要研發一套具有國際視野、符合中國實際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AE61DB40-0F21-488E-B50F-6187098F3413

基于此,本文運用文獻研究法、專家訪談法和課堂觀察法,依托季瀏教授提出的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研發一套適合我國體育課堂教學特點的教學行為分析系統,并通過個案分析檢驗其實際效果,以期為全面評價該課程模式下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提升體育課教學質量提供一個工具。

1? ?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及其分析系統的概念界定

國內學者界定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普遍是狹義概念,要么將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等同于體育教師行為[3],要么將師生之間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行為視為體育課堂教學行為[4],其中忽視了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學習行為。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是體育教師與學生在知識、思想以及教學情境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僅從單一維度去評價,很難科學地對其進行解構,因此要從整體性或系統性的角度來分析。為此,本文將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界定為:在某種教育理念指導下,在體育課的具體教學情境中,體育教師與學生為完成預期教學目標所產生的各種行為總和,具體包括3類,即體育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和教學互動行為。

本文借鑒國外某學者在課堂教學行為量化分析研究中界定的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的概念[5],將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定義為:是一種用于記錄和分析體育課中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教學互動行為的課堂行為分析技術。包括3個部分:1)一套描述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編碼系統;2)一套觀察和記錄教學行為的編碼標準;3)一套記錄和分析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方法。該系統的結構如圖1所示。

2? ?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要求

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是以我國教育部制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將國外體育課程的某些先進理念與中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課程模式,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該課程模式非常符合中國國情,同時還具有國際視野[6]。該課程模式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提出了以下要求。

在教師教學行為方面:1)體育教師要貫徹“精講多練”的原則,在每節體育課中,教師使學生停頓下來進行講解、示范的時間不宜太長,大部分時間應使學生處于持續運動的狀態,并在學生運動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在課堂上進行巡回指導。2)重視將多媒體、智能手表等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同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進行深度融合。

在學生學習行為方面:1)引導學生學練結構化的運動技能,既要有單一動作和組合動作的練習,又要有對抗性運動項目的練習或比賽。2)每節體育課都要進行多樣化、補償性的體能練習。3)每節體育課要達到一定的運動負荷,運動密度應在75%左右,運動強度在中等強度到大強度范圍,每節體育課學生的平均心率應達到140~160次/min。

在教學互動行為方面: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樂,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2)重視教學評價的激勵、導向、促進發展的作用,既要有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又要有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

3? ?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開發的現實基礎

3.1? 對現有的典型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適用性分析

“CAFIAS”是 Cheffers基于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FIAS)開發的第一個體育課堂教學互動行為分析系統,是國外體育課中普遍使用的教學行為分析系統。該系統被認為是典型的教學行為分析系統。該系統把體育課中體育教師的語言行為和非語言行為分為3類[7],并且能通過量化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行為與非語言行為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全面分析,但是該系統有不足之處:一是重視體育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忽視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學習行為;二是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統計數據分析時缺少教育信息技術支持;三是其中的安靜行為類別表示的教學情形很復雜,觀察者很難對其進行區分和記錄;四是雖然對編碼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教學行為規律,但是卻難以回溯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講的具體話語。基于以上,同時又因為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提出了新要求,所以,“CAFIAS”無法對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體育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有效的分析。

3.2? 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觀察指標的表述方式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觀察記錄指標的表述方式有3種:1)陳述句表述。例如:教師試圖鼓勵我,如果我做得好,就給予獎勵[8]。2)單個詞語表述。例如:情境、社會支持等[9]。3)段落描述。通常是通過截取某些教學活動片段進行分析,例如:師生對話[10]、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11]。結合上述3種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表述方式和研究需要,本系統以單個詞語記錄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

3.3? 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開發流程

關于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開發,國外已經有一套比較完善的程序,并且與一般的心理量表研制過程相似[12]。本研究中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具體開發流程如下:第1步是用文字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變量與系統結構進行描述,即通過演繹推理結合歸納法,初步確定該分析系統觀察指標框架;第2步是通過專家訪談法確定該分析系統觀察指標的內容效度;第3步是使用Pearson相關分析、方差分析和雙向隨機抽樣組內相關系數(ICC)評估該分析系統的信度;第4步是使用回歸分析評估該分析系統的預測效度。

4? ?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設計過程

4.1? 構建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編碼系統

本文依據前期構建的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指標體系[13]選取第3級關鍵教學行為分析指標作為編碼系統的觀察指標,同時,為了便于觀察與記錄對個別教學行為分析指標進行了合并。為此,將編碼系統分為3類:體育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教學互動行為。其中:體育教師教學行為分為講解與示范、指導與評價、教育信息技術運用、過渡4個類別,分別編碼為1、2、3、4;學生學習行為分為準備活動、運動技能練習、體能練習、放松練習4個類別,分別編碼為5、6、7、8;教學互動行為分為提問與回答、學練配合、師生共賽、互相討論與互評4個類別,分別編碼為9、10、11、12。具體編碼見表1。AE61DB40-0F21-488E-B50F-6187098F3413

4.2? 確定觀察和記錄教學行為的標準

4.2.1? 教學行為各級觀察指標的含義界定及編碼

4.2.1.1? ?體育教師教學行為

體育教師教學行為是指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采取一定手段實現教學目標時出現的各種行為。在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的具體教學行為包括講解與示范、指導與評價、運用教育信息技術、過渡。其中:1)講解與示范是指體育教師講授健康知識、運動技能、體能等相關內容,安排課堂活動,展示某項技戰術,組織體能練習的行為(此類教學行為出現時記錄為1)。2)指導與評價是指體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學習進行分析、評價、引導的行為(此類行為出現時記錄為2)。3)運用教育信息技術是指體育教師將多媒體技術深度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行為。例如,體育教師使用教學設備示范運動動作和呈現動作要求,使學生能直觀地感知運動動作(此類教學行為出現時記錄為3)。4)過渡是指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組織體育活動時分配時間的教學行為(例如,隊形調整、學生分組、改變體育活動內容等)(此類教學行為出現時記錄為4)。

4.2.1.2? ? 學生學習行為

學生學習行為是指在體育課中學生在體育教師指導下使用一定的手段實現學習目標時出現的各種學習行為。在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具體學習行為包括準備活動、運動技能練習、體能練習和放松練習。其中:1)準備活動是指體育課基本部分開始前,學生為了縮短進入運動狀態的時長、預防運動損傷而有目的地進行身體活動的行為(此類學習行為出現時記錄為5)。2)運動技能練習是指在體育課中學生進行單一動作練習、組合動作練習、展示運動動作與比賽的行為(此類學習行為出現時記錄為6)。3)體能練習是指在體育課中學生練習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靈敏性、協調性的學習行為(此類學習行為出現時記錄為7)。4)放松練習是指學生在體育課結束部分出現的一些加速放松身體的行為(此類學習行為出現時記錄為8)。

4.2.1.3? ? 教學互動行為

教學互動行為是指在體育課中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在采取一定手段實現教學目標時出現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各種行為。在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學互動行為包括提問與回答、學練配合、師生共賽、互評與互相討論。其中:1)提問與回答是指在體育課中當體育教師提出封閉性問題時,學生回答時不需要思考;當體育教師作出一般性反饋或提出開放性問題時,學生則在回答問題時要深入思考并有新觀點,之后,教師作出專業性反饋(以上行為出現時記錄為9)。2)學練配合是指在體育課中體育教師與學生配合學習與練習,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行為(此類行為出現時記錄為10)。3)師生共賽是指在體育課中體育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游戲或組織比賽活動的行為(此類行為出現時記錄為11)。4)互相討論與互評是指在體育課中學生之間針對某一問題、某一練習任務持有不同觀點、進行討論及作出回答的行為(此類行為出現時記錄為12)。

4.2.2? 特殊情況教學行為記錄規則

1)當體育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行為同時出現時,學生學習行為優先記錄。在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要大多數學生處于運動狀態,就可以優先記錄為學生學習行為。如果學生停止運動,觀察教師示范某一動作、聆聽教師講解和評價時,則記錄為“講解與示范”或“指導與評價”。如果體育教師在體育課講授新運動技能時,一邊講解一邊示范,而學生在模仿練習時一直在運動,則記錄為“學生學習行為”。當學生在體育課中進行個人練習、分組練習、集體練習時,如果體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動作練習,但是學生是一種主觀能動性的學習過程,此時則記錄為“學生學習行為”。

2)當教學互動行為與學生學習行為同時出現時,教學互動行為優先記錄。在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學習行為相比,教學互動行為相對較少。為了對教學互動行為進行有效的分析,在相同的教學情境下,當學生學習行為和教學互動行為同時出現時,應遵循教學互動行為優先記錄原則。例如:當學生在體育課中進行分組練習時,如果體育教師加入某一小組與學生共同練習,那么記錄為“學練配合”。而如果學生進行分組比賽,體育教師加入某一小組與學生比賽,則記錄為“師生共賽”。

3)記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時,應與當時的教學程序相結合。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堂教學程序包括2種:三段式和四段式。由于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不一樣,所以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有所不同。在記錄教學行為時,應與教學行為出現時的教學程序相結合。例如:在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準備部分,學生學習行為更多的是準備活動;在體育課的基本部分,學生學習行為更多的是運動技能練習或體能練習;在體育課結束部分,學生學習行為更多的是放松練習。而在練習結束后,體育教師針對學生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短點評,則記錄為“指導與評價”,而不是“講解與示范”。

4)如果教學行為編碼有子代碼,則記錄為子代碼。為了充分體現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要求,更微觀地解構與評價體育課堂教學行為,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編碼系統對運動技能練習、教師提問與學生回答又細分了子代碼,記錄時以子代碼為主,而編碼整體是多個子代碼之和。

4.3? 記錄和分析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方法

該分析系統采用時間抽樣法,每間隔10 s采集一次教學行為樣本,依據教學行為類別進行編碼和記錄。為了全面地解構體育課堂教學行為,達到不同的分析目的,本系統提供了6種不同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方法,既包括以統計數據為主的量化分析方法,也包括以體育教師話語為主的質性分析方法(如圖2所示)。

4.3.1? 聚類分析AE61DB40-0F21-488E-B50F-6187098F3413

對教學行為數據進行聚類分析能揭示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中小學體育課的教學規律,研究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變化可以推斷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對體育課教學實踐產生的影響[14]。聚類分析步驟如下:第1步是將體育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教學互動行為3個維度的統計數據各取平均值。第2步是通過“SPSS”進行聚類分析(K聚類)。第3步是根據統計數據分析結果,結合理論分析得出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構成情況。

4.3.2? 信息熵分析

教學行為信息熵可以反映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體育課教學過程的總體情況。教學行為信息熵值越大,說明教學行為越多樣。而體育教師教學行為的各種變化能體現出其在控制課堂進度、指導學生、引導學生等方面的教學水平,學生學習行為的各種變化則能體現出學生課堂參與和自我建構的程度。反之,教學行為信息熵值越小,說明教學行為越單一。教學行為信息熵計算公式(1)如下。

式(1)中:i(i=1,2,3...n)為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某一類教學行為,Pi為i類教學行為發生的概率(mi/M),M為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樣本總數,mi為i類教學行為的總數,按照熵原理來分析,當各類教學行為出現的概率相等時,式(1)中信息熵值H將達到最大,即Hmax為教學行為最大信息熵時,Hmax=-log2Pi。

4.3.3? 冗余度分析

教學行為冗余度是指體育課中教學行為的冗余。具體表現為:體育教師為突出重點和難點針對某一內容進行重復講解、重復示范、重復指導的行為;學生針對某一內容不理解而重復練習、向教師或同學多次提問、互相討論的行為。為了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適當的教學行為冗余是合理的,但是冗余過度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行為冗余度可以用相對信息熵表示,具體計算方法為:假設H為某一節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教學行為信息熵,Hmax為該節課教學行為信息熵的最大值,h為該節課教學行為相對信息熵,那么h=H/Hmax,由此,該節體育課教學行為冗余度(r)則為r=1-h,即r=1-H/Hmax。

4.3.4? 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是指對教學行為進行頻數分析或計算某類教學行為數占所有教學行為總數的比例。通過分別計算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教學互動行為在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體現體育課中的教學行為結構[15]。具體計算公式見式(2)~式(4)。

J=Jb/Sz×100%? ?(2),

式中:J為一節體育課中體育教師教學行為占比;Jb為一節體育課中體育教師教學行為數;Sz為一節體育課中師生所有行為總數。

X=Xb/Sz×100%? ?(3),

式中:X為一節體育課中學生學習行為占比;Xb為一節體育課中學生學習行為數;Sz為一節體育課中師生所有行為總數。

D=Db/Sz×100%? (4),

式中:D為一節體育課中教學互動行為的占比;Db為一節體育課中教學互動行為數;Sz為一節體育課中師生所有行為總數。

4.3.5? 逐語分析

逐語分析是指一種對語言進行分析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將一定數量的視頻文件轉化成文本數據,在此基礎上實現對體育課中體育教師話語的分析。將轉化為文本的數據導入“NVivo12”軟件,可以分析在一節體育課中體育教師與學生的話語用詞特點以及教學氛圍。具體過程如下:第1步是將視頻文件轉化成文本數據,然后將文本數據導入“NVivo12”軟件中;第2步是點擊“NVivo12”軟件的“功能”列表中的“詞頻查詢”,對體育課中體育教師與學生的話語用詞特點進行分析;第3步是連續點擊“NVivo12”軟件的“功能”列表中的“主頁”→“自動編碼”→“識別情感”,由此對一節體育課中的教學氛圍進行分析。

4.3.6? 時序分析

時序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多個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組成的序列之間的相互關系,能描述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學行為的變化和分布特點。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的某個時間段,時序圖連續出現“1-1-1-1-4-4”編碼序列組合,這說明體育教師一直在講解、示范和組織教學。時序圖一般以時間軸為橫坐標,縱坐標為教學行為類別編碼,最終呈現體育課堂教學行為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曲線圖。

4.4? 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信效度檢驗

4.4.1? 信度分析

本研究選取第六屆全國學校體育聯盟(體育教育)大會中的10節教學示范課作為分析樣本。首先,在進行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前,3名觀察員均接受了3 h培訓。之后,3名觀察員各自單獨觀看10節體育課的樣本錄像,以此評估3名觀察員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記錄結果的可靠性(觀察員間的可靠性)。一周后,其中1名觀察員再次觀看相同的10節體育課錄像,以評估同一觀察員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記錄結果的可靠性(觀察員內的可靠性)。為了初步評估該分析系統的可靠性,使用Pearson相關分析和方差分析來分析3名觀察員記錄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數據之間存在的差異和相關性,并使用雙向隨機抽樣法分析得出的相關系數(ICC)再次評估不同觀察員記錄同一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可靠性和同一觀察員記錄同一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數據的相關性。通常,相關系數(ICC)小于0.5時說明記錄的同一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數據一致程度低,相關系數(ICC)在0.5~0.75之間則說明記錄的同一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數據一致程度中等,相關系數(ICC)在0.75以上則說明記錄的同一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數據一致程度良好[16]。本研究發現:3名觀察員記錄的同一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數據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r=0.94-0.97,p<0.01);3名觀察員記錄的同一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數據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性(F=0.00,P=1.00);不同觀察員記錄的同一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數據相關系數(ICC)為0.94~0.97,同一觀察員(ICC)記錄的同一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數據相關系數為(ICC)0.96,說明不同觀察員(ICC)與同一觀察員(ICC)記錄的同一體育課堂教學行為數據具有良好的可靠性。AE61DB40-0F21-488E-B50F-6187098F3413

4.4.2? 效度分析

本文的指標為形成性指標,“可以通過分析指標與其他變量的相關性來估算指標效度”[17],因此,本文選擇內容效度和預測效度來檢驗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有效性。

4.4.2.1? ? 內容效度

本文主要從4個方面檢驗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內容效度:1)對指標進行清晰界定。2)充分研究文獻。根據崔允漷[18]、陳佑清[19]、王姣姣[20]、向葵花[21]、張紫屏[22]關于課堂教學行為理論的研究,同時借鑒國外相關教學行為分析系統[23-24],并結合中國體育課的教學特點以及多次深入教學一線觀摩體育課獲得的一手資料,初步確定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系統編碼指標框架。3)運用專家訪談法簡化、完善系統編碼指標。通過電子郵件向22位體育課程與教學論方面的專家發放問卷并進行了3輪咨詢[13],其中:教授為11人、副教授為3人、講師為2人、體育教研員為6人(特級教師為3人、高級教師為3人),訪談專家的研究方向包括心理學、教育學、學校體育學等,根據訪談結果進一步簡化和完善了系統編碼指標。4)觀看體育課教學錄像,最終確定系統編碼指標。5位課題組成員分別觀看10節樣本體育課的教學錄像,采用核查記錄清單的方式對系統編碼指標進行核查,即根據已確定的指標框架,預先列出需要觀察且有可能發生的教學行為,觀察員每隔5 min對觀察到的教學行為做一次記錄,以核查指標框架中所有確定的教學行為是否出現,并于后續進一步修改與完善。一周后,所有課題組成員針對觀察到的問題再次進行集中研討,最終確定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編碼指標。

4.4.2.2? ? 預測效度

已有文獻認為,學生學習行為不僅受到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25],還會受到教學互動行為的影響[26],因此,本文將檢驗教師教學行為、教學互動行為是否會影響學生學習行為。

本研究選取第4~6屆全國學校體育聯盟大會、“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河南新鄉研討會、上海市學校體育領軍后備人才培養基地舉辦的“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公開課觀摩活動共計150節展示課作為觀察樣本。首先對收集的數據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學習行為與教師教學行為之間(r=0.50,p≤0.01)、教學互動行為與教師教學行為之間(r=0.70,p≤0.01)、教學互動行為與學生學習行為(r=0.47,p≤0.01)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之后,以學生學習行為為因變量,以教師教學行為、教學互動行為為自變量,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檢驗教師教學行為、教學互動行為對學生學習行為的預測效度(見表2)。

從表2可知,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中,效應量R2為0.27,說明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互動行為可以解釋學生27%的學習行為變化的原因(F=28.40,p≤0.01)。教師教學行為回歸系數值為0.28(t=3.52,p<0.01),說明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行為產生非常顯著的正向影響;教學互動行為回歸系數值為0.50(t=2.26,p<0.05),說明教學互動行為對學生學習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對模型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發現,模型中VIF值全部小于5,說明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與教學互動行為不存在共線性關系,并且D-W值為2.11,說明模型中各變量不存在自相關性,樣本數據之間沒有關聯性,模型預測效度較好。由此得出回歸方程為:Y學生學習行為=-8.62+0.28X教師教學行為+0.50X教學互動行為。

5? ?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應用示例

本研究的分析示例選自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優秀體育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中水平五的一節體育課——《籃球運動:簡單戰術——半場三攻二》。該節體育課充分體現了中國健康體育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并得到了評課專家的高度認可,對本研究分析體育課堂教學行為非常具有代表性。

5.1? 示例體育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行為變量分析

由示例體育課中的教學行為分析結果可知,在該節體育課中的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與教學互動行為的總和為264(其中:m教師教學行為=62;m學生學習行為=160;m教學互動行為=42),那么P教師教學行為=23%、P學生學習行為=61% 、P教學互動行為=16%。 H=1.34(bit),Hmax=7.97(bit),h= H/Hmax=0.17,r=1-h=1-H/Hmax=0.83。由此可知,該節體育課信息熵為1.34bit、冗余度為0.83。

5.2? 示例體育課中的教學行為結構分析

示例體育課時長約為41 min,對該節體育課中的教學行為的頻次、時間、比率等進行統計分析,統計結果見表3。

結合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對體育課堂教學行為的要求,由表3可知,該節示例體育課具有以下特點。

1)以學生學習為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該節體育課中,教師教學行為約占25%、學生學習行為約占59%,說明該節體育課是以學生學習為主、體育教師主要進行教學引導和組織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2)形成了良好的教學互動。在該節體育課中教學互動行為約占15%,并且在4類教學互動行為中學練配合占比最高(9%)。這說明在學練運動技能時,體育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生進行了教學互動,以引導學生掌握某項運動技能。

3)學練結構化運動技能,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運動技能練習行為類別中,組合動作練習占比約為23%,運動動作展示與比賽占比約為12%,這說明在該節體育課中,體育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學練結構化的運動技能,不僅有組合動作的練習,還注重教學生在展示或比賽中運用運動技能,達到學以致用。

4)以精講多練為教學原則,使學生有較多的運動技能練習時間。在該節體育課中,講解與示范占比約為6%,時間約為2.5 min;過渡占比約為8%,時間約為3 min。這說明體育教師在該節課中使學生集體停頓聽講與觀察示范動作的時間非常少,一節課的大部分時間是教學互動以及學生在練習運動技能。AE61DB40-0F21-488E-B50F-6187098F3413

5)該節體育課中運用了教育信息技術。在該節體育課中,教育信息技術運用比例約為6%。《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教師應秉持以學習者為中心和技術支持學習的理念,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重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27],同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運用教育信息技術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運動密度大,學生參與度高。運動密度是指每節體育課學生總體運動時間占課堂總用時的比例。在體育課中,任何形式的游戲、體能練習、動作練習、比賽等,都屬于運動狀態,而體育教師使學生集體停止練習而進行示范講解、課堂小結等就是未運動狀態[28]。由此,該節體育課中可以歸為運動的教學行為類別有:過渡、準備活動、運動技能練習、體能練習、放松練習、學練配合和師生共賽。該節體育課的運動密度為78%[(過渡時間+準備活動時間+運動技能練習時間+體能練習時間+放松練習時間+學練配合時間+師生共賽時間)/課堂的總時間×100%,即1 910/2 460×100%=78%],大于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要求的75%。

5.3? 示例體育課中教師用詞及課堂教學氛圍分析

將轉化的文本資料導入“NVivo12”中,首先進行教師話語詞頻分析,選取詞語出現頻次由多到少排序的前50個詞語,分組采用“完全匹配”的方式,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在該節體育課中,依據詞頻由多到少降序排列的體育教師用語可分為3類。第1類為鼓勵性詞語。例如:漂亮、加油、好球等。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特別重視評價的激勵和促進發展功能,這就要求在體育課中,體育教師要對學生學習行為作出表揚或鼓勵。恰當的表揚或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第2類為專業性詞語。例如:掩護、防守、轉身等。專業性詞語主要起到指導性作用。在學生練習動作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練習的實際情況,適時地進行強化、反饋,促使學生正確認識運動動作。一節體育課中,體育教師既可以使學生停止練習進行集中指導,也可以在學生練習過程中進行巡回指導。第3類為指令性詞語。例如:準備、快速、輪換等。指令是體育教師組織教學和維持課堂秩序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管理學生、過渡、組織教學的作用。體育教師恰當地使用指令性詞語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啟發學生思考,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改善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采用“NVivo12”軟件自動編碼中的“識別情感”功能,對示例體育課中的教學情感氛圍進行分析的結果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非常負向教學情感氛圍參考節點數為16,較為負向教學情感氛圍參考節點數為12,較為正向教學情感氛圍參考節點數為108,非常正向教學情感氛圍參考節點數為10。較為正向教學情感氛圍參考節點數與非常正向教學情感氛圍參考節點數相加之和(118)明顯大于非常負向教學情感氛圍參考節點數與較為負向教學情感氛圍參考節點數相加之和(28),這說明該節體育課教學情感氛圍以正向為主,體育課堂教學氛圍非常好。積極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有助于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29]。

5.4? 示例體育課中的教學行為分布特點

示例體育課中教學行為時序變化情況如圖5所示,其中可將一節課的教學行為分為3個部分。1)準備部分(50~480 s)。由圖5可知,按照該節體育課的課堂教學進程,準備部分學練過程可以切分為3條教學行為鏈:1-4-5-1-4-5;5-10-5-10-5;5-10-4-9.1-2。該教學行為鏈表明體育教師不僅注重講解與示范、練習內容的過渡,還注重在練習過程中與學生進行學練配合、問答,以及對學生進行指導與評價。2)基本部分(480~2 490 s)。由圖5可知,按照該節體育課的課堂教學進程,運動技能學練部分可以切分為3條教學行為鏈:3-9.1-10-1-6.2-10-6.2-4-2;3-10-1-6.2-10-

6.2-4-2;3-1-9.1-4-6.3-12-11-6.3-4-6.3。這3條教學行為鏈表明在該節體育課的基本部分存在3個教學環節,每個教學環節既有體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解與示范以及過渡行為,又有學生的提問與回答、學練配合、師生共賽、互評與互相討論,并且將教育信息技術貫穿于教與學的過程中。按照該節體育課的教學進程,體能練習部分可以切分為4條教學行為鏈:3-4-7-10-7;4-7-10-7;4-7-10-7;4-7-10-7。這4條教學行為鏈表明體育教師在該節體育課中不僅注重對輪換練習過渡的調節,還注重與學生進行學練配合。3)結束部分(2 490~2 640 s)。由圖5可知,按照該節體育課的教學進程,結束部分的教學行為鏈為4-8-4-2,表示體育教師進行了2次過渡調節,一次是為學生進行放松練習作準備,另一次是為該節體育課的總結與評價作準備。

6? ?結束語

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是在施行我國教育部制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形成的第一個中小學體育課程模式,其理念和方法新穎,可操作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均較強, 該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有助于落實教育部制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提高我國學校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筆者在分析和借鑒已有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及課堂教學行為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按照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理念和要求,設計了一套具有國際視野、適合中國體育課特點、多維度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使用該分析系統可對體育課堂進行全面分析,既有助于體育教師深入地分析和反思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教學互動行為,又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本研究開發的分析系統能為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提供一個工具。

雖然本研究在開發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過程中嚴格遵循了相關理論,并結合了相關實證分析結果,但是體育課中的教學行為具有復雜性、動態性的特點,因此,本研究設計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在編碼的精細程度、教學行為記錄的全面性等方面可能還有不足之處。因此,后續應在深入研究文獻的基礎上,擴大研究樣本量,分析更多的教學行為,進一步調整和校準該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增強該分析系統的可推廣性。AE61DB40-0F21-488E-B50F-6187098F3413

參考文獻:

[1]? HAERENS L, AELTERMAN N, DEN-BERGHE L. Observ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need-supportive interactions in classroom settings[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2013, 35(1): 3.

[2]? DEN-BERGHE V, LYN N, CARDON, et al. Dynamics of need-supportive and need thwarting teaching behavior: 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in the beginning of a lesson[J].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 2016, 21(6): 653.

[3]? 王佃娥. 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4]? 李健. 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行為觀察及診斷[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9(2):57.

[5]? 顧曉清,王煒. 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課堂分析技術新探索[J]. 中國電化教育,2004(7):18.

[6]? 季瀏. 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思考與構建[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9):72.

[7]? SILVERMAN S, BUSCHNER C. Validity of cheffers adaptation of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J]. Journal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1990, 25 (1): 23.

[8]? MORENO J A, RUIZ L. Perceptions of controlling teaching behaviors and the effects on the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of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8, 15(10): 1.

[9]? KOKA A, HAGGER M S. Perceived teaching behaviors and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 test of self-determined theory[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2010, 81(1): 74.

[10]? DUDLEY D A, OKELY A D, PEARSON P. Changes in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lesson context,and teacher interaction dur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diverse australian schoo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2, 9(1): 114.

[11]? BARKER D, QUENNERSTEDT M, ANNERSTEDT C. Learning through group work in physical education: a symbolic interactionist approach[J].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15, 20(5): 604.

[12]? YODER P J, SYMONS F J. Observational measurement of behavior[M].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23-41.

[13]? 劉超,董翠香,田來,等. 基于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4):427.

[14]? 崔允漷. 新課程改變了中小學課型了嗎?——基于證據的初中課堂教學形態分析[J]. 全球教育展望,2015,44(1):15.

[15]? 方海光,高辰柱,陳佳. 改進型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及其應用[J]. 中國電化教育,2012(10):109.

[16]? PORTNEY L G,WATKINS M P. Foundations of clinical research: applications to practice[M].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2009: 82.

[17]? 王曉麗,李西營,邵景進. 形成性測量模型:結構方程模型的新視角[J]. 心理科學進展,2011,19(2):293.AE61DB40-0F21-488E-B50F-6187098F3413

[18]? 崔允漷. 有效教學[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07-228.

[19]? 陳佑清. 教學論新編[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11-113.

[20]? 王姣姣. 實踐與反思:課堂教學行為研究——以六所中小學校為個案[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

[21]? 向葵花. 中小學學生行為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22]? 張紫屏. 有效教學的師生互動行為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23]? DARST P W, ZAKRAJSEK D B, VICTOR H M. Analyz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nstruction[M]. New York: Human Kinetics Publications, 1989: 249-259.

[24]? MCKENZIE T L, SALLIS, NADER P R. SOFIT:system for observing fitness instruction time[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physical Education, 1991, 11(2): 195.

[25]? COX A E, WILLIAMS L. The roles of perceived teacher support, motivational climate, and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in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motivation[J]. Journal of Sport Exercise Psychology, 2008, 30(2): 222.

[26]? DARNIS F, LAFONT L.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dyadic interactions: two mode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socio-constructivist settings for team-sport teaching[J].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 2015, 20(5): 1.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8-79.

[28]? 季瀏. 對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再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6):12.

[29]? 季瀏. 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是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根本和方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精神[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1(1): 28.

收稿日期:2020-12-16

基金項目:華東師范大學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40500-541235-14203)。

第一作者簡介:劉超(1992—),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基本理論與實踐,E-mail:LCfight886@163.com。

通信作者簡介:董翠香(1964—),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基本理論與實踐,E-mail:cxdong@tyxx.ecnu.edu.cn。

作者單位:1.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揚州 225009;2.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AE61DB40-0F21-488E-B50F-6187098F34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98超碰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a| 四虎影院国产|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伦视频|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97se亚洲综合|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视频福利|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亚洲一区免费看|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高h视频在线|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亚洲性一区| 国产欧美网站| 波多野结衣二区| 欧美一级在线看|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天堂|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a毛片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97|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欧美色图第一页|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色综合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无码免费试看|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激情影院|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a天堂视频| 国产成人91精品|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色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