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傲沁
摘要:現今,城鄉一體化建設正在逐步發展中,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是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戰略,大中城市郊區的農業也要依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來進行開拓。休閑農業是一種包含了生產生活等多功能的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形態;結合鄉村與自然環境,以旅游形式推動鄉村發展的就是鄉村旅游。這兩大發展戰略是新型的推動鄉村發展的方針策略,隨著規模的增大,市場的推動,政策的支持,這兩大新型產業也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休閑農業;鄉村發展;策略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建設不斷加強,休閑農業的發展進入全新階段。休閑農業不僅發展態勢良好,而且成為現代農業的一種新形式。與此同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休閑的生活方式也越來越看重。但是從我國休閑農業現今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在其發展中仍存在不足,休閑農業發展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在發展方式上還沒有充分利用當地的一切資源[1]。
1? ? 淺談我國發展休閑農業的條件
1.1 自然資源豐富
資本市場的投入是產業發展與建設的基礎,我國現今的休閑農業,其基礎與資本主要是農村特有的大自然資源以及農村勞動力和當地居民創造出來的農村風貌。我國農業歷史悠久,地勢地貌豐富多樣,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種類繁多的地勢形成了獨特氣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農村,人口、車輛、工廠偏少,環境污染少,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成了城市游客選擇鄉村旅游的主要因素。
1.2 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結構發生改變,物價不斷攀升,農業技術化,農村人口持續增加,農民僅僅依靠務農很難解決自身的溫飽問題,這也就導致了農民工的不斷增加,進城務工成了大多數農民的選擇,使得城市就業壓力增大。大量的農民來到城市謀生,做著最底層的工作,工作累,工資低,甚至出現居無定所的情況,使農民工成了現今社會長期關注的焦點;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農村就業機會少,發展空間小,導致大量農民外出務工。
1.3 民間藝術文化特色
中國是一個大家族,由56個不同的民族組成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地區,風俗文化各異,自然環境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在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由于民族特色各異,其民族文化、民族藝術品也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藝品是民族特色文化的體現與傳承,深受游客的喜愛。
1.4 農田耕作出新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農業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例如牛耕地、石磨碾米等逐步被新型農業技術所代替,大豆、小麥等農作物的傳統種植方式,也逐步被轉基因農作物、無土栽培技術、高科技大棚技術以及農產品的儲存加工技術所取代。將科技與休閑旅游結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了現代休閑農業的發展。
2? ? 我國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公地悲劇現象
休閑農業的發展大都依賴于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來講,自然資源屬于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的特點,使得人們都可以自由隨機地加以利用開發。也正是由此而引發了公地悲劇的產生。例如河北省王家溝村是省級貧困村,從1988年開始發展旅游經濟項目,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開展生態旅游,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在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足之處,景區的許多公共設施遭到破壞,景點小吃攤垃圾回收毫無秩序,稀珍花草被隨意采摘。
2.2 旅游地生態環境嚴重破壞
休閑農業旅游是一類新興產業,如今是廣大游客出行旅游的首選旅游方式,深得游客的喜愛;休閑農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發展,但是也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破壞。由于游客以及當地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忽略了環境保護,游客只顧娛樂游玩,當地居民則只看重利益收入,缺乏合理的開發管理,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盲目開發,導致環境被破壞,這也就阻礙了休閑農業的發展,經濟收益日趨下降;其中游客亂扔垃圾的不文明現象以及當地居民亂排亂放現象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4]。
2.3 缺乏旅游創新型人才
在休閑旅游產業中,由于缺乏創新型人才,使得旅游產品具有單一化、不新穎及雷同現象。相關資料表明,在高校畢業生中,旅游專業方面的人才占比很少,在這一部分人才中選擇鄉村旅游發展方面工作的人則更少,加上國家在旅游人才方面投入的資金不足。沒有創新型人才的加入,不少開發商在開發旅游產品時模仿他人,使得產品缺乏新意。游客也會感到毫無新意而缺乏游玩興趣,導致游客數量減少。
3? ? 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改善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的對策建議
在新農村建設中,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休閑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將其定為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大力發展農業旅游經濟,政府部門除了政策支持外,資金支持也是必須的。以政府為主導、各地區輔助發展,經濟政策配合引導發展。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休閑農業發展,對其界限進行嚴格劃分,并單獨設立相關管理機構,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規范休閑農業的發展、服務等。政府在資金投入的同時也應該大力吸引外來資源,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元的投資機制。為了優化休閑旅游的發展模式,使其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發展,旅游經營者應該借助旅游、教育、農業科技等多方面的資源,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并從休閑農業的多個發展方面,進行全方面、多角度的宣傳,并不時舉辦相關活動來優化完善休閑農業的發展,開發休閑農業品牌,使之趨于成熟完善[2-3]。
3.2 健全休閑農業旅游開發的人才培養體系
大多高校開設的旅游管理專業,在關于休閑農業以及旅游開發方面的專業課程設置較少,甚至都沒有開設相關課程;這使得休閑農業在開發旅游、創新創造方面缺乏專業型人才,旅游專業的人才對休閑農業也缺乏相關的知識體系;國家應該大力培養旅游創新方面的人才,旅游行業的經營者應加強相關知識的培訓,增強認知度。
3.3 打造特色產品,建立營銷宣傳機制
休閑農業已在全國各地逐步開展,大量發展休閑農業的同時,應該注意不要一味地跟風,應結合市場需求與自身發展,來確立發展目標,開發具有特色與代表性的休閑農業旅游方式,發展具有代表特色的農產品,加強休閑項目的開發,例如:讓游客親身體驗鄉村生活,開展種植、采摘等活動。旅游產品的開發對經濟發展有顯著促進作用,同時也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特色旅游產品對旅游業的發展起著助推器的作用。休閑農業旅游經營者也應該與旅行社建立起長期有效的合作,通過旅行社等部門加大宣傳力度,幫助引進游客資源;同時也應該與周邊村鎮建立起合作互惠平臺,集中各村莊全部力量對休閑旅游進行大力宣傳。
3.4 打造鄉村特色,回歸大自然
相關調查表明,游客對休閑農業的一般滿意程度占57%,不滿意程度占28%,其中,游客對休閑農業滿意程度只占14%。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市場需求的不斷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休閑旅游的發展興起。休閑農業雖然是新型產業,但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最根本原因是一些休閑農業具有其獨特的鄉村特色,并且創新意識強,服務質量高,使游客有種回歸自然的感覺,全身心得到了放松,這也是休閑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打造鄉村特色需要大家共同愛護環境資源,從而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合理利用[5]。
4? ? 總結
由于休閑農業剛剛興起,其發展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必然會有些許問題出現,各地休閑農業在交通設施、政策管理方面也都有需要完善的方面,一部分居民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在創新型人才和經營管理方式方面也有所欠缺。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政策扶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就顯得十分必要,通過教育引導加強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以及保護環境的積極性,使其服務更加規范化合理化,同時也應該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農村居民在發展休閑農業方面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侯文靜,楊翠霞,侯東輝.智慧農業模式下休閑農業園規劃建設解析[J].農業與技術,2021,41(9):45-48.
[2] 吳灣,李雪,張協奎.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五指山市觀光休閑農業發展探討[J].中國商論,2021(9):40-42.
[3] 劉人君,徐揚,趙雁.基于自然教育的康養型休閑農業園設計:以石林耀奇香草谷A、B地塊改造為例[J].廣西林業科學,2021,50(2):223-229.
[4] 邱濰坊.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利弊因素及對策探討[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4):11-12.
[5] 黃淑燕,江龍.休閑農業觀光園中園藝療法功能區配置分析:以沙縣馬巖山莊為例[J].林業勘察設計,2020,40(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