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勝超 劉國平 吳德鑫 張利坤 沈 崢 郭栩辰
(1.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610031,成都;2.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266031,青島∥第一作者,正高級工程師)
目前,地鐵應急演練評估主要采用人工評估方式。由于人工評估方法的評估標準不統一,隨意性較大,無法客觀精準地評估應急演練效果,故需創新地鐵應急演練評估方法。地鐵應急演練最小動作單元分解快速評估法(以下簡稱“最小動作單元法”)將各崗位應急演練作業流程細化分解為最小個體單元,對個體單元從操作流程、操作用時及操作質量等維度設定作業評估標準,并根據預先設定的作業評估標準開展現場評估,進而自動生成準確的評估結果。最小動作單元法打破了常規思路,變人工評估為信息化分析,大大提升了地鐵應急演練的評估能力。
結合地鐵運營行車指標、乘客服務指標及設備設施可靠度等生產指標,地鐵應急演練評估主要按作業流程、作業質量、作業用時及作業環節合理性等4個維度開展評估,進而實現全面評估員工整體業務水平的目的。
在作業流程維度,根據行車規章要求,比照標準作業流程,評估員工是否按照規定的操作先后順序正確處置,記錄員工操作錯誤順序事項,從而發現演練存在的問題。
在評估作業流程的同時,評估員工操作動作的質量。針對聯控用語是否清晰、確認設備狀態是否全面等,將操作質量分為優、良、中、差4個等級,并按等級評估演練作業質量。
為確保列車運行準點率,將演練作業用時納入評價指標。首先,測定每項作業用時,加權平均計算出標準作業用時;然后,根據現場用時情況比對每項作業用時及總體演練用時,評價處理故障效率。
通過批量化評估,得出對某一項作業環節的大數據結論,進而驗證作業流程是否合理,從而修正作業環節,進一步優化作業流程,達到高效處置故障的目的。
最小動作單元法將各崗位應急演練作業流程細化分解為最小個體單元,從操作流程、操作用時、操作質量、規章合理性等4個維度建立評價指標,測定或設定評價標準,在應急演練評價過程中比照評估標準開展現場評估,精確生成準確的評估結果[1]。為更好詮釋最小動作單元法,本文以地鐵列車故障救援演練為例進行闡述。
列車故障救援演練涉及的評估崗位分別為行車調度人員、站務人員、電客車司機等。其中,電客車司機崗位的主要評估對象為故障列車司機和救援列車司機。各崗位職責不同,評估內容也不同。例如,在列車救援中,電客車系統設備將自動記錄司機操作順序和用時等信息,之后可通過對操作和用時標準信息的比對分析,得到評估結論。
按照最小動作單元原則,將故障列車的司機標準操作流程分解為25步作業流程,并測定每步標準用時,如表1所示。

表1 故障列車的司機標準作業步驟及標準用時
應急演練時,評估人員針對9組故障車司機的應急演練作業,按照最小單元法進行評估,記錄演練時間、操作順序及操作質量。各組司機的應急演練操作順序如表2所示。

表2 各組司機的應急演練操作順序
2.3.1 整體分析
折線分析圖顯示每一數值所占百分比隨時間或有序類別而變化的趨勢[2]。部分司機的作業流程折線及標準作業曲線如圖1所示。從圖1整體來看:各組作業流程曲線越趨于直線,則其操作標準度越高;反之,則作業標準較差。

a)1#組
通過離散程度,可以得出:圖1 b)2#組司機作業在第5步之前,動作順序與標準很接近;在第5步到第15步、第15步到第25步之間,動作順序與正確步驟相差較大,分別出現了后位順序前置及前位順序后置。表明司機對作業步驟理解有誤,產生了混淆。
2.3.2 作業流程對比
以表2中的作業順序第2步為例,由表2可以看出,9組司機中,僅有5#組司機在應急演練第2步操作時正確選擇了作業步驟2,即只有11.1%的司機選擇正確,其余88.9%的司機均選擇錯誤。通過深入分析每個司機選擇錯誤動作的理由,可進一步加強相關環節的培訓及作業流程優化。
2.3.3 用時統計
將操作用時分為多個不同階段或等級,也可根據演練項目實際用時進行調整分級,從而以時間做為評定維度,更加準確地評定員工優、良、中、差的等級。
2.3.4 操作質量標準統計
對每一作業流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操作質量等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統計出相關作業類流程出現問題的頻次,可進一步考慮優化改進,從而更加適合員工操作,完善作業流程。
基于最小動作單元法,目前已開發了手機APP(應用程序)與PC(個人電腦)端數據分析平臺,用于應急演練評估。其現場評估結論可在手機端和 PC端顯示。
2.4.1 手機端的評估結論顯示
手機端主要顯示單次及單項評估情況,并形成簡單的結論。
2.4.2 PC端的評估結論顯示
PC端可對批量人次評估情況進行分析統計。例如,針對入職1年以下、1~3年、3~5年的員工對比評估情況,或詳細體現某一作業流程不同類別人員的操作情況。其中:一般評估結果內容包括考評項目、考評內容、錯誤步驟、標準用時及平均用時等;考評類統計內容包括考評項目、考評日期、考評時間、考評結果(考評步驟、合格人數、不合格人數)等;考評排名統計內容包括考評日期、考評時間、考評人、考評分及考評內容。
最小動作單元法能有效分解細化作業環節,明確優化最小單元作業標準,規范了員工操作要求,能為員工業務培訓,尤其是新員工業務的掌握打下良好基礎。通過與實際操作比對,更能準確反映員工薄弱項點,轉變培訓方法,有效提高整體業務水平。
該評估法累積使用后所產生的大量評估數據,又可作為管理層人員對關鍵業務點進行分析的依據,或形成直觀分析圖表,以便領導層進行決策,從而優化工作業務。
最小動作單元法改進了原人工評估法的弊端,完善了各項作業流程的要求和標準,能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真實有效地反映評估現狀。最小動作單元法使每個動作單元的評估既相互獨立,又能有機結合。其為每個細節建立的評估標準,解決了演練評估粗放、細節評估無標準或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實現了評估結果的高度準確。
通過橫向對比評估青島地鐵其他線路的司機及車隊業務水平,從而測評出操作較好的車間、班組或個人;通過縱向對比員工在同一作業流程不同評估頻次的操作水平,可了解員工每次評估情況的動態變化,準確掌握員工作業薄弱點,有針對性指導員工改進提升。
最小動作單元法通過細化、標準化應急演練評估的程序,抓評估細節,采用大數據來反饋作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點,解決了演練機會少、時間短帶來的細節類風險點掌控不全面問題,能最大限度利用應急演練機會,充分發揮應急演練作用。
最小動作單元法收集并分析應急演練評估數據,能精準反映每名人員在每項演練中每個項點的演練情況,可幫助篩選出各環節的薄弱人員,進而進行專項提升培訓,全面優化培訓的針對性,打破了培訓一刀切的困境,大大提高了評估質量與效率。
通過最小動作單元法的數據分析,可篩選出存在問題占比較高的最小動作單元,從技術角度深入研究作業程序優化的切入點。結合運作實際情況,從管理角度規范作業流程,解決演練評估反饋作業流程優化不系統、不明確的問題。
通過最小動作單元法的應用,提高了應急演練的評估效果,實現了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更加高效地實現了員工業務水平提升。目前,已基于最小動作單元法開發了手機APP,其與PC端數據分析平臺共同實現了應急演練評估功能。基于最小動作單元法的手機APP與PC端數據分析平臺已成功應用于青島地鐵,并已申報國家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