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李京
農業保險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天氣等自然災害風險、農產品價格波動引起的市場風險和農民收入縮減風險等的經濟補償功能,為我國農業生產發揮出了保障和穩定作用。農業保險的發展也鼓勵了農業科技進步的發展,為農業科技創新失敗等風險保駕護航,增強了農業科技技術創新、農業先進機械設備投入等,加速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助力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發展。農業保險的發展也激發了農村金融的進一步發展,為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保障體系的改善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也衍生了更多的農業保險產品。農業保險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都加快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為農業現代化進程助力起到了催化劑作用。因此,農業保險對農業現代化作用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有文獻對農業保險和農業現代化之間關系研究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農業保險與農業規模化的關系
陳莉芬[1]對四川省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農業規模化經營有利于提高農民風險意識,提升農業保險需求,同時節約了保險公司經營成本,緩解了道德風險問題,增加了農業保險產品種類需求。趙安[2]對黑龍江省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大規模發展與農業保險關系進行研究,表明農業規模化經營大幅度增加了農業保險覆蓋面。
(2)農業保險與農民收入的關系
樊豐等[3]利用省際面板數據對農業保費收入與農民收入建立模型,實證結果表明農業保費收入對農民收入的波動性具有顯著正影響。姜玉霞[]運用福利經濟學分析了農業保險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結果表明農業保險能增加社會福利、促進農民增收,然而目前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仍處于較低的狀態,農業保險要在政府扶持下,才能更好地保障農業生產,穩定農民收入。
(3)農業保險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
張祖榮[4]認為農業保險作為一種有效的風險轉移與管理機制,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小艷[5]將自然災害較多的甘肅省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新農村建設下農業保險面臨的問題,并給出了合理的建議。
2015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供給側改革喚醒規模化和標準化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必然成為改革的有效載體。[6]隨著現代農業規模越來越大,集聚程度也越來越大,隨之投入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因此天氣等自然災害的風險和影響程度也越來越大,再加上,近年來,國內國際農產品市場變化,農業市場風險也在加大。因此,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農業保險推動農業現代化進行具有強烈需求和現實緊迫性。
系統動力學模型是將計算機方針技術與系統科學理論結合起來,研究系統行為與反饋的結構[7]。將不同變量之間的關系看成一個內部系統,通過因果關系圖定性反映不同變量之間的定性反饋關系,通過流圖定量反映不同變量的性質,以及系統內部各變量之間的定量關系。
系統動力學的因果關系圖將系統內各變量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個封閉的內環,反映不同變量之間的正向作用反饋和負向作用反饋。系統動力學的流圖將系統內各個變量分為存量、速率和輔助變量,存量表示隨著時間遞增不斷增加或減少的變量,速率指的是單位時間的增長或減少的速度,輔助變量是影響存量和速率的一些變量。借助流圖進行系統仿真,可以得到系統內各變量之間的具體關系。
農業現代化是傳統農業系統不斷發展的一個動態過程,農業保險對農業現代化的推動作用在系統動力學的視角下視為一個閉合系統內的相互關系。
對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評價借鑒陳宇秋[8]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南監管局課題組[9]的評價體系,分別從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業社會發展水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農業可持續性等幾個方面進行描述。
對農業保險發展的評價可借鑒李勇斌等[]的評價體系,從農業保險供給、農業保險需求、農業保險結構、農業保險持續性、農業保險政策等幾個方面進行描述。
利用Vensim軟件繪制農業保險與農業現代化的系統動力學因果關系圖,具體如圖1所示。圖1中,農業保險與農業現代化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一個閉環,其中正向的作用,用“+”表示;負向的作用,用“-”表示。

圖1 農業保險與農業現代化因果關系圖
圖1中表明:農業現代化對農業保險的作用為:農業現代化表現為農業投入水平上升(諸如農業機械總動力投入效率提升、農業從業人員比重下降等等),農業投入水平上升刺激了對農業保險需求,農業保險需求增加又促進了農業保險發展;相應地,農業保險發展推動了農業保險供給增加,農業保險供給又支撐了農業投入水平上升,農業投入水平上升助推了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即農業現代化→農業投入水平→農業保險需求→農業保險→農業保險供給→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現代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
相應地,圖1中也表明:農業現代化表現為農業產出水平增加(諸如農業總產值增加、糧食產量總量上升等等),農業產出水平上升刺激了農業保險持續性增加,農業保險持續性增加又助推了農業保險發展;農業保險發展又通過農業保險供給增加,支撐農業產出水平提升,農業產出水平上升助推了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即農業現代化→農業產出水平→農業保險持續性→農業保險→農業保險供給→農業產出水平→農業現代化,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
圖1中又表明:農業現代化表現為農村社會水平提升(諸如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改善等等),農村社會發展水平提升刺激了農業保險結構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結構完善又促進了農業保險發展;相應地,農業保險發展推動了農業保險政策的保障和完善,農業保險政策的保障和完善刺激了農業可持續性提升,農業可持續性提升又助推了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即農業現代化→農村社會發展水平→農業保險結構→農業保險→農業保險政策→農業可持續性→農業現代化。
圖1中還表明:農業現代化表現為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上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上升刺激了農業保險結構完善,農業保險結構完善推動了農業保險發展;相應地,農業保險發展又支撐了農業保險政策的完善,農業保險政策完善刺激了農業可持續性改善,農業可持續性改善助推了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即農業現代化→農業科技進步貢獻→農業保險結構→農業保險→農業保險政策→農業可持續性→農業現代化。
農業保險發展的具體指標衡量,借鑒了黃靜等[10]對農業保險發展構建的評價指標,分別選取了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農業保險賠付、農業保險收入密度、農業保險賠付密度、農業保險收入深度、農業保險賠付深度、農業保險結構等各個指標來具體分析其性質以及對農業現代化的助推的具體作用。
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具體指標衡量,借鑒了曹衛芳[]對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評價指標,分別選取了農業總產值、農業增加值、農業機械總動力、糧食總產量、農業科技進步貢獻、農產品價格、農產品對外貿易、農業居民收入、農業財政補貼、農業成災面積、低收入農民和家庭保障、勞動生產率等各個指標來具體分析其性質以及與農業保險之間的具體關系。
因果關系圖詳細表明了農業現代化與農業保險之間各個要素之間的相關性和反饋過程,但是無法表達系統中變量的性質,進而無法描述系統管理和控制過程,因此繼續利用Vensim軟件繪制農業保險與農業現代化的系統動力學流圖,明確農業保險與農業現代化各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系統的反饋形式和控制規律,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農業保險與農業現代化流圖
圖中詳細表明了農業保險與農業現代化的系統動力學流圖,圖2中各個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分別為:
(1)農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1)*(1+農業產值增長率)
(2)農業增加值=農業總產值*農業產值增長率
(3)農業結構=農業增加值/GDP值
GDP=GDP(-1)*GDP增長率
(4)農業從業人數=農業從業人數(-1)*(1+農業從業人數增長率)
(5)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總產值/農業從業人數
(6)低收入農民和家庭保險=農業從業人數*農業結構*C
(7)農業保險收入密度=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農業從業人數
(8)農業保險支出密度=農業保險賠付/農業從業人數
(9)農業居民收入=C*農業保險收入密度
(10)農業保險收入結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財險保費收入
農業保險賠付結構=農業保險賠付/財險賠付支出
賠付率=農業保險賠付/農業保險保費收入
(11)農業保險保費收入=C*農業保險制度
農業保險賠付=農業保險制度*C
農業保險制度={C1,隱性干預;C2,不干預;C3,強制干預}
(12)農業保險賠付=農業保險成災面積*C
(13)農業科技保險=農業保險保費收入*C
農業科技保險=農業科技進步貢獻*C
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業科技保險*C
糧食總產量=農業機械總動力*C
(14)農產品價格保險=農業保險保費收入*C
農產品價格=農產品價格保險*C
(15)農業保險收入深度=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農業增加值
農業保險賠付深度=農業保險賠付/農業增加值
(16)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農業保險財政補貼*C
農業增加值=農業保險財政補貼*C
(17)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農業保險保費收入*C
農產品對外貿易=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C
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C表示的是系數,每一個公式的具體系數不同,需要用兩個指標間的數據進行具體的回歸分析求得;另外,公式中(-1)表明的是該指標前一期的存量數據。
從圖中可以看出農業保險從各個方面與農業現代化的各個方面之間的關系都是交叉作用,作用情況比較復雜,系統動力學模型流圖中每兩個具體的指標變量之間的連線都表示著具體的數量關系,通過流圖將農業保險的各指標與農業現代化各指標間的具體定量關系進行了清晰的表達。系統動力學流圖可以對農業保險對農業現代化推動作用進行當前階段的結果圖展示,還可以對未來階段的作用進行動態的預測。
利用圖2中的公式和關系圖,對于公式中采集不同的數據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如果采用的各個指標的數據是各個地區的面板數據,則可以得到不同地區農業保險對農業現代化的作用差異;如果采用的是不同年份的數據,則可以得到不同階段,農業保險對農業現代化的動態作用差異與調整;如果采用的農業保險供給程度不同的數據,則可以得到農業保險發展不同程度對農業現代化的作用的不同力度,尋找最優的農業保險力度。
對農業保險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具體作用利用系統動力學進行因果關系的定性分析和流圖的定量分析,通過不同地區的數據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地區農業保險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差異性;通過不同年份的動態分析,可以得到農業保險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動態作用及其調整;農業保險供給程度不同,可以得到農業保險不同發展階段對農業現代化進程推動的不同力度作用。因此農業保險與農業現代化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在不同情境下可以分析出不同層面的作用,并且模型邊界清晰,可復制和推廣性比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