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山縣渭北初級中學 關香蓮
學生的運算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可以根據數學法則與運算規律正確解決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還要引導學生尋求運算途徑,有機結合運算知識順利解決問題.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教師過于重視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忽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嚴重影響學生的運算能力.因此,在核心素養下,教師為確保有效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必須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式,改善并優化教學,促使學生更加全面、健康地發展與成長.
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學生良好的運算能力是奠定課堂學習的良好基礎.分析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知識的特點可以發現,小學數學是幫助學生打開數學知識的“大門”,而初中數學則變得越來越復雜、煩瑣,逐漸加入各種各樣的公式,如函數中的計算、冪的運算等,任何一個知識的拓展都是建立在運算基礎上的[1].例如,在學習直線與拋物線交點的知識時,如果學生不理解拋物線方程y=ax2+bx+c(a≠0)中a,b,c的作用,甚至不了解拋物線的一般解析式,即使教師將直線與拋物線的交點知識講得特別詳細,學生也無法真正理解與掌握知識內容.因此,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具有緊密的聯系.
學生不管學習什么學科,都需要很好地理解基礎理論知識,才能夠確把握知識間的聯系與轉換,從而逐漸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數學運算首先就是運算法則的運用,但是初中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嚴重缺乏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例如,存在計算不準確、概念不清晰、記混公式與法則等許多問題,學生在數學運算過程中會產生許多不易察覺的小問題導致結果錯誤.
無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教師的教學,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雙邊互動,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掌握一定的運算技巧,數學運算能力才能得到快速提升.然而,對我國西北部地區初中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教師并沒有系統如向學生傳授運算技巧,對一些比較復雜的題目學生都是毫無技巧地解決,這極其不利于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
初中生正好處于青春期,十分活潑好動,極其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擾,對學習沒有較大的熱情,特別是學習數學這種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的過程中,遇到一系列復雜的運算規則與算理時,學生會徹底失去學習的欲望.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難度相對較大,這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困擾與問題,讓學生逐漸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再者,教師已經習慣傳統的應試教育,不管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理念,都過于單一,極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運算能力.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為確保學生運算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重視學生運算技巧的培養,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遇到數學運算難題時,選擇一種合理、簡潔的運算方式進行解答,有效地節省運算時間,不斷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有理數的加減運算”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倒序相加法這一運算技巧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的運算越來越簡單.學生在計算1+3+5+7+……+1 997+1 999的值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多項式首尾相加得到2 000,再將第二項與倒數第二項相加得到2 000,因為1到1 999中共具有1 000個奇數,所以可以湊成500個2 000,因此,計算出1+3+5+7+……+1 997+1 999=1 000 000.因此,學生掌握運算技巧,不僅可以減少運算,節省大量的時間,也使自身的運算能力得到提升.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為確保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首先需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原理,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夠確保學生靈活地運用數學原理解答問題,不斷開拓學生的運算思維.因此,只有學生掌握了數學的原理與依據,才能夠確保在運算時,把握有效重點,并進行正確的運算.例如,在講解“整式的乘除與因式分解”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x3-9x”這個式子進行因式分解,其結果為x(x-3)(x+3).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題目內容,因為題目中明確提出要因式分解,所以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因式分解具體的方法,然后指導學生有效地結合題目內容與因式分解的方法,促使學生明白需要使用“平方差公式”與“提公因式”兩種方法.其次,在學生實際的運算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醒學生注意整體的運算規則與計算順序,以及盡可能保持清晰的運算思路,才能夠確保學生進行正確的運算.
在學習初中數學知識時,運算能力屬于極其重要的一種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并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為確保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熟知知識原理,也需要幫助學生掌握運算技巧,進行合理、簡潔的運算,還需要規范學生的解題,不斷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促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與成長,從而使初中數學教學滿足核心素養的教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