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楨
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湖南 長沙 410003
唯物史觀明確指出人既是歷史的劇作者,又是歷史的劇中人?;赝袊伯a黨成立以來的百年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階段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偉大成就,不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皆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的地位也實現了從“依靠人民群眾”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嬗變。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向成功,不僅因為在這百年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遵循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更因為中國共產黨具有“以人民為中心”踐行唯物史觀的歷史主動精神和責任擔當。
“人”的問題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哲學最終是解決“人”的問題。這個“人”不是在思維活動中發展的抽象物,而是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從事物質生產、實踐、勞動的“現實的人”。
1.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501。因而,馬克思明確了人不是“抽象人”,而是在現實中從事各種實踐活動的、活生生的自然人與社會人相統一的“現實的人”。西方思辨哲學家認為“人”是在思維運動中生成、發展、活動的思辨產物,因而在唯心的、抽象的、思辨的邏輯體系內是不能深入洞察人的真正本質的,尤其是不能理解“人”這個“活勞動”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在歷史發展中所凸顯的重要作用。因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1]519。這表明,有生命的、現實的人才是全部人類歷史的前提,歷史是“現實的人”的歷史。
2.“現實的人”是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歷史前進的人。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盵1]531所以,物質生產實踐活動是人類創造歷史的前提性活動。縱觀人類歷史,誰能既是歷史的“劇作者”同時又是“劇中人”呢?答案是“現實的人”。這種“現實的人”不是從來就有的自然人,而是在不斷進行生產實踐活動的“發展中的人”?!艾F實的人”首先是為了生存,其次是為了生活,不斷地進行物質生產實踐活動,促進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從而推動社會歷史不斷向前邁進。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私有制的出現,從事物質生產實踐活動的“現實的人”就成了一種巨大的力量,推動人類歷史發展。
3.中國人民是“現實的人”的集合體,中國共產黨就是“現實的人”中的先進代表。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始終把唯物史觀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歷史偉業的科學指引?!耙匀嗣駷橹行摹笔侵袊伯a黨踐行唯物史觀的根本立場,而“以人民為中心”與唯物史觀中“現實的人”在發展中具有內在契合性,即人的能動性和受動性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雙重內蘊?!爸袊伯a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盵2]52這表明,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揚了“現實的人”的實踐性這一唯物史觀的原理,強調通過實踐活動“改變世界”,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強。
1.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物質財富的創造主體。唯物史觀強調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因此,人只有在從事物質生產活動的過程中自身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回望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就是回望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生產力,不斷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解決“餓殍遍野”的歷史困境,譜寫“生活富足”的歷史篇章。通過百年奮斗和努力,中國完成了從“貧窮落后”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華麗蛻變。
2.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精神財富的創造主體。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活動不僅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必需的物質財富,同時也擘畫了一幅彰顯人類偉力的文明卷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盵3]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直重視文化思想的引領作用,相繼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物質和精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精神文明的引領和支撐,沒有精神世界的充盈,就沒有現實力量的磅礴,而這種精神文明的創造主體就是人民群眾。
3.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唯物史觀強調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都會隨著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這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恩格斯認為:“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盵4]這里的自覺性就是能動性,在解決社會基本矛盾、不斷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的能動性作用巨大。在百年征程中,中國共產黨提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比較發達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步走戰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等論斷,這些都是人民群眾在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相統一中作出的歷史選擇。
1.人民群眾的評價標準必須堅持真理尺度。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強調歷史進程始終要以生產力的發展作為最基本的評判尺度,亦即真理尺度。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由于對實際情況掌握不充分,將黨的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導致革命工作屢屢失敗。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總結經驗,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并根據實際情況,明確我們黨的工作必須從城市轉移到農村,又創造性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歷史實踐證明這是正確的選擇,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群眾根據真理尺度作出的正確抉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盵5]9這一論斷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而是中國共產黨基于國情和社會發展新形勢作出的科學判斷,因此,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以人民群眾的評價為發展標準,但必須遵循真理尺度。
2.人民群眾的評價標準必須堅持價值尺度。雖然真理尺度是第一要義,但人民群眾的需要和訴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的動力。唯物史觀的邏輯起點是“現實的人”,這里“現實的人”包括現實的需要,也就是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盵1]531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的需要推動人們不斷地進行實踐活動,不斷開辟新的道路,正是在人的需要的引領下,人們才不斷創造自己的歷史,不斷實現人的本質。以實現人民群眾的需要為目標,中國共產黨不斷地創造歷史奇跡,由此發揮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使其真正有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發展什么”和“如何發展”的問題,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群眾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中國共產黨關心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問題,想盡一切辦法在客觀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滿足人民群眾的價值訴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崇高價值的基礎之上。我們堅定,是因為我們追求的是真理。我們堅定,是因為我們遵循的是規律。我們堅定,是因為我們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盵2]50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唯物史觀這一原理就是打開人類歷史之謎的“鑰匙”,只有堅持和發展這一原理,我們才能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探求歷史發展的方向、走上歷史發展的科學道路。
1.“一切為了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價值宗旨?!豆伯a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7]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讓人民群眾擺脫戰爭壓迫和封建束縛,真正過上“人”的生活,在革命戰爭期間每到一處,都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廣泛深入開展土地革命,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使得自身的革命事業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2.“一切依靠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力量源泉。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為執政黨,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始終堅信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宏偉事業只有依靠人民群眾才能走向成功,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取得偉大勝利的力量源泉。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盵8]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廣泛動員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斗爭,甚至直接參與革命斗爭,不斷為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提供物資保障等,中國共產黨才能成功推翻“三座大山”,帶領中國人民徹底站了起來。
3.“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根本方法。毛澤東指出:“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绱藷o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盵9]899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中國共產黨成長于人民群眾之中,從人民群眾中汲取養料,才得以壯大和發展,因而,必須扎根到人民群眾中去,這是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活力的價值邏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深入群眾中去開展調研、聽取意見,才能根據人民群眾的需求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一切權利屬于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飽受剝削和壓迫,在政治上毫無權利可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群眾發揮了創造歷史的根本作用,因此,一切權利必須屬于人民群眾。毛澤東指出:“勞動者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管理文化教育的權利。實際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最根本的權利。沒有這種權利,勞動者的工作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等等權利,就沒有保證?!盵10]中國共產黨堅守人民主體地位,國家的權利屬于人民,人民有權參與管理國家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事業的權利,中國人民才能逐步走上當前“中國之治”的發展之路。
2.“民主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關鍵環節。恩格斯指出:“民主在今天就是共產主義。……民主已經成了無產階級的原則,群眾的原則。……當各民族的無產階級政黨彼此聯合起來的時候,它們完全有權把‘民主’一詞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盵11]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制度,這是中國共產黨將唯物史觀國家學說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舉,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都是民主執政的具體體現。
3.“人民監督”是中國共產黨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人民”的國家,中國人民是國家的創造者,是國家的主人,所以,中國人民必須有監督權、話語權。毛澤東明確共產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9]809。人民監督在中國共產黨執政期間具有重要作用,它使中國人民的地位在國家中得到認可,人民享受當家作主的權利,同時中國人民得到國家的認同。
1.堅持人民立場,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立場,凝聚人民力量,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篇章。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并發揚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原理,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此,黨中央提出“我們的一切政策是否符合發展生產力的需要,就是要看這種政策能否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12]。這一政策不僅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而且還激發了人民群眾的勞動熱情。從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創辦經濟特區,都是中國人民群眾發揮首創精神,創造的偉大歷史功績。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持續發揚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精神。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價值旨歸的科學體系,指出“三個代表”的本質就是執政為人民。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發展依靠人民就是發揮人民群眾偉大的創造精神。胡錦濤指出:“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盵13]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創人類歷史創造新篇章。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意味著中國前進發展道路上面臨眾多風險挑戰,都需要中國人民在群眾創造歷史的實踐活動中加以解決。面對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政治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踐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創造性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5]139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4]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初心”。
1.“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彰顯著人民群眾對“站起來”的價值訴求。中國作為東方古國,曾創造出眾多人類歷史上的文明奇跡,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近代以來,由于封建統治者的腐敗無能,西方列強對中國肆意侵略瓜分,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因此,近代中國人民的價值訴求集中體現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上。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將唯物史觀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科學剖析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明確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對象、力量和任務,不斷踐行唯物史觀的斗爭學說,不斷證明唯物史觀的科學性和革命性。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2.“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彰顯著人民群眾對“富起來”的價值訴求。1981年,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我國主要矛盾被科學表述為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鄧小平同志提出:“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15],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中國共產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滿足國家和人民群眾對生產生活的需要,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中國人民逐漸富起來了。
3.“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彰顯著人民群眾對“強起來”的價值訴求?!爸袊厣鐣髁x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5]9這一主要矛盾是踐行唯物史觀矛盾學說的創新成果,因為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突破了過去中國人民基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抽象化理解,轉而將目光投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具體問題的訴求,標志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5]79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必然真正強起來。
1.中國共產黨在滿足人民價值訴求中走向“人”的現代化。“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人民是現代人,它的國民從心理和行為上都轉變為現代的人格,它的現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管理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獲得了某種與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性,這樣的國家才可真正稱之為現代化的國家。”[16]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主體,所以,任何現代化都離不開“人”的現代化。國家要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發展培養具有現代化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主力軍。由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501。因此,要培養現代化的人,必須構建現代化的社會關系以塑造現代化人的本質。中國共產黨歷來致力于用新科技、新體制、新教育、新治理、新環境塑造中國“新人”,讓人民群眾盡快擁有現代化的思維方式、實踐能力、活動空間、價值觀念等,從而擔當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2.中國共產黨在滿足人民價值訴求中走向“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等。社會主義的國家走向現代化發展道路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形成現代化系統布局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要求,如領域覆蓋、層次覆蓋、機制覆蓋、主體覆蓋等[17],這些都需要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需要“現代化的人”通過“現代化的方式”建設“現代化的國家”。歷史和實踐證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是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
3.中國共產黨根本的價值目標著眼于實現人民共同富裕,從而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內在價值目標具有一致性,因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相契合。隨著社會主義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共同富裕本身也生成了更高要求,共同富裕一定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人民必須共享富裕的成果。這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本質體現。唯物史觀強調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根本前提,因而,我們要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1.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動力。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價值體現,推動著社會前進發展。中國人民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世界人民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夙愿。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發展各種矛盾突出,面對霸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復雜局面,世界人民渴望生活在一個永久和平安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之中。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唯物史觀創造性地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5]433
2.尊重和保障世界人民權利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尊重人民權利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的價值準則。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本國實際相結合,堅持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多年來,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效保障了人民發展權益,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18]世界各國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國家,各個國家都應該平等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任何國家無論大與小、貧與富、東方與西方、發達與不發達,一切權利平等,任何國家都必須尊重他國獨立發展的道路,不能以任何理由干涉他國內政,從而始終維護世界的公平正義。
3.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相耦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馬克思“真正共同體”的繼承和創新,是實現自由人聯合體的必然階段。中國共產黨在普遍交往中實現每個人自由全面的發展,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尋求世界人民共同發展的全球價值目標具有內在的一致性。馬克思認為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必須處于“世界歷史”語境下,只有在世界歷史的邏輯體系內,人才能真正實現人的本質。在全球化時代的背景下,世界各國已經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世界只有處于“世界共同體”之中,才能謀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相互促進、相互認知、相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軔于中國,發展于世界,理應由世界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