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霖 賀錦





摘要 文章以1978—2020年甘肅省經濟數據為基礎,對2035年和2050年甘肅省GDP、城鎮化率等數據進行了分析預測。在此基礎上,采用回歸分析法與彈性系數法,對甘肅省客、貨運輸總量進行了分析計算,提出了2035年和2050年甘肅省客、貨運總量預測建議值。并對各小區客貨需求OD分布進行了預測,為研究甘肅省綜合交通網合理規模與結構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客貨運輸;需求預測;空間分布;OD分布
中圖分類號 U4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6-0050-03
引言
近年來,甘肅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由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構成的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奠定了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以及溝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地位,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交通運輸發展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對甘肅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城鎮建設、擴大開放等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打造立體互聯、質量卓越的甘肅省綜合立體交通網,是構建甘肅省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的先決條件,是甘肅省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指導未來15~30年甘肅省綜合交通發展的頂層設計。因此,對甘肅省綜合交通客貨運輸的需求預測及空間分布進行分析研究十分必要,是研究甘肅省綜合交通網合理規模與結構的基礎,對進一步研究提出甘肅省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方案和甘肅省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布局方案,確定甘肅省綜合運輸通道,提出重大工程具有一定理論指導意義。
1 甘肅經濟發展數據分析預測
從1978—2020年甘肅省客、貨運量、GDP、城鎮化率的情況來看(見圖1),客、貨運輸量、GDP、城鎮化率雖然在不同時期受各自因素的影響,其增速略有差距,但長期來看,三者的增長趨勢基本相同。通過數據擬合,也可以發現甘肅客、貨運量與甘肅GDP,甘肅客運量與甘肅城鎮化率呈現出高度相關關系。因此,通過GDP、城鎮化率與客、貨運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彈性系數對未來甘肅客、貨運量進行預測,具有合理性[1-3]。由于2008年與2014年公路統計口徑變化,這兩年的客貨運量有較大幅度變化,該研究采用了異常值處理的辦法,使計算結果更具合理性。
結合現狀分析,參考有關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權威機構與專家關于經濟、人口、城鎮化率增速的分析[4-5],預測得到:一是甘肅省2035年、2050年的人口規模為2 729.75萬人和2 657.35萬人。二是甘肅省2035年人均GDP約為96 920元,總GDP約為26 457億元,2021年到2035年總GDP年平均增速為7.34%;2050年人均GDP約為216 490元,總GDP約為57 529億元,2035年到2050年總GDP年平均增速為5.31%。三是2035年甘肅省城鎮化率達到64%左右,2050年城鎮化率達到74%左右。
2 運輸需求預測
2.1 預測思路
采用回歸分析法與彈性系數法對甘肅客貨運輸總量進行預測[6-9]。其中回歸分析法是建立甘肅省貨物運輸總量與GDP之間、旅客運輸總量與GDP和城鎮化水平之間的回歸關系模型,在2035年、2050年甘肅省GDP預測數據的基礎上,預測2035、2050年甘肅省客貨運輸總量。彈性系數法是測算甘肅省貨物運輸量增長率與甘肅GDP增長率、旅客運輸量增長率與甘肅GDP和城鎮化水平增長率之間的平均彈性系數,結合對甘肅省綜合交通發展趨勢判斷,在2035年、2050年甘肅省GDP預測數據的基礎上,預測2035、2050年甘肅省客貨運輸總量。
2.2 客、貨運量預測
2.2.1 回歸分析法
(1)甘肅營運性客運量回歸預測。以甘肅營運性客運量為因變量y1,選取甘肅GDP與甘肅城鎮化率水平作為自變量x1與x2,對1978—2019年甘肅營運性客運量、甘肅GDP、甘肅城鎮化率進行多元回歸分析,能夠得到如下線性關系:
采用對甘肅GDP的預測數據,結合方程(1),能夠計算出2035年甘肅營運性客運量為62 828萬人次,是2019年甘肅營運性客運量的1.4倍;2050年甘肅營運性客運量為124 119萬人次,是2019年甘肅營運性客運量的2.8倍。
(2)甘肅貨運量回歸預測。以甘肅貨運量為因變量y2,選取甘肅GDP作為自變量x,對1978—2019年甘肅貨運量與甘肅GDP進行回歸分析,能夠得到如下線性關系:
采用對甘肅GDP的預測數據,結合方程(2),能夠計算出2035年甘肅貨運量為170 788萬t,是2019年甘肅貨運量的2.3倍;2050年甘肅貨運量為374 509萬t,是2019年甘肅貨運量的5.1倍。
2.2.2 彈性系數法
(1)甘肅營運性客運量彈性預測。類似回歸分析思路,選取GDP與城鎮化率兩個指標作為影響營運性客運量的主要影響因素。通過分別計算營運性客運量—GDP彈性(Eg)與營運性客運量—城鎮化率彈性(Eu),預估甘肅GDP與城鎮化率(UR)增長率,進而對2035年與2050年的甘肅營運性客運量(Y)進行預測。主要公式為:
其中,Y2019是2019基準年的營運性客運量,Y2035是2035年的營運性客運量預測值。營運性客運量—GDP彈性(Eg)與營運性客運量—城鎮化率彈性(Eu)的計算方法為:
即,營運性客運量—GDP彈性(Eg)是1979—2019年每年營運性客運量—GDP彈性Eg(i)相加后取平均值,每年營運性客運量—GDP彈性Eg(i)等于每年營運性客運量增加比率((Yi?Yi?1)/Yi?1)除以每年GDP增加比率((GDPi?GDPi?1)/GDPi?1),同時考慮實際因素對結果進行修訂。營運性客運量—城鎮化率彈性(Eu)同理可得。代入相應數值計算可得計算結果如表1:
采用對甘肅GDP的預測,通過方程(3)(4),計算可得2035年甘肅營運性客運量為56 418萬人次,是2019年甘肅營運性客運量的1.3倍;2050年甘肅營運性客運量為83 126萬人次,是2019年甘肅營運性客運量的1.9倍。
(2)甘肅貨運量彈性預測。選取GDP作為影響貨運量的主要影響因素。通過分別計算貨運量—GDP彈性(Eg1),進而對2035年與2050年的甘肅貨運量(Z)進行預測。主要公式為:
其中,Z2019是2019基準年的貨運量,Z2035是2035年的貨運量預測值。貨運量—GDP彈性(Eg1)的計算方法為:
即,貨運量—GDP彈性(Eg1)是1979—2019年每年貨運量—GDP彈性Eg1(i)相加后取平均值,每年貨運量—GDP彈性Eg1(i)等于每年貨運量增加比率((Zi?Zi?1)/Zi?1)除以每年GDP增加比率((GDPi?GDPi?1)/GDPi?1)。代入相應數值計算可得結果Eg1=0.67。
采用對甘肅GDP的預測,通過方程(7)(8),計算可得2035年甘肅貨運量為159 194萬t,是2019年甘肅貨運量的2.2倍;2050年甘肅貨運量為279 576萬t,是2019年甘肅貨運量的3.8倍。
結合兩種方法預測結果,預判實際發展趨勢給出建議值,見表2。
3 運輸需求空間分布
通過建立各交通小區客貨發生吸引量與人口、經濟數據之間的關系模型,基于各交通小區經濟、人口預測數據,采用基于土地利用形態的發生吸引預測方法、彈性系數法等方法,可預測各交通小區客貨發生吸引量[10]。經過比選,該研究采用彈性系數法對未來甘肅省各小區客貨發生吸引量進行預測。
式中:Q——未來各小區客貨發生吸引量;Q0——現狀各小區客貨發生吸引量;T——客貨運量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彈性系數;RGDP——GDP增長率。
甘肅省內交通小區按照縣級節點劃分為87個小區;相鄰省份交通小區按照省級節點劃分為6個小區;其他交通小區按照區域節點劃分為6個小區;共劃分為99個小區。基于歷史數據,建立甘肅省客貨運總量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間的彈性系數模型,計算客貨運總量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彈性系數;基于該研究對甘肅省未來GDP 增長率預測數據,預測甘肅省客貨運總量增長率;根據高速公路客貨運量聯網收費OD數據等,計算甘肅省各交通小區現狀客貨發生吸引量。在上述工作基礎上,預測2035年甘肅省各交通小區客貨發生吸引量;基于各綜合交通小區現狀OD分布,據此標定參數,采用Fratar法預測2035年各交通小區客貨運量分布情況,如圖2、3所示。
可以看出,甘肅省客、貨運分布期望線在空間上呈現出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的分布格局。從客運OD分布來看,呈現以蘭西城市群為核心的放射狀,從客運聯系強度來看,沿線城市聯系最緊密,省內中南部地區客運聯系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從貨運OD分布來看,主要的貨運通道為大陸橋走廊和西部陸海走廊等,將形成以蘭州、酒嘉為中心的發展格局。
4 結論
甘肅省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統籌考慮國家戰略要求與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立足甘肅省省情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強化網絡服務可及性及公平性,實現綜合交通網對全省國土空間的高效覆蓋。該文對未來甘肅省綜合交通客貨運輸需求進行了定量綜合分析預測,旨在使運輸需求和空間分布預測結果為全省綜合交通布局規劃提供技術支持,對支撐規劃決策具有一定參考意義,對分析研判區域型綜合交通運輸需求具有借鑒意義。下一步將強化規模結構、布局方案與重大工程研究,為統籌謀劃、頂層設計甘肅省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嚴作人, 杜豫川, 張戎. 運輸經濟學[M]. 第二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72-75.
[2]毛保華. 運輸系統協調理論研究[J]. 系統工程, 1994(4): 54-58.
[3]張翔. 城市化與道路客運發展關系研究[D]. 西安: 長安大學, 2010.
[4]劉紅亮, 金文俊. 甘肅省人口預測研究報告:基于PADIS-INT的分析[M].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2014.
[5]甘肅省統計局. 統計數據[DB]. http: //tjj. gansu. gov. cn/tjnj/2019/indexch. htm.
[6]莫楊輝, 張培林, 吳宏宇.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綜合交通客貨運輸需求分析與預測——以湖北省為例[J]. 物流技術, 2018(3): 1-4+24.
[7]金雙泉, 汪作為, 尹良龍. 新時期綜合交通運輸需求預測[J]. 綜合運輸, 2015(5): 30-35.
[8]潘亞初. “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的需求分析[J]. 現代經濟信息, 2018(17): 359.
[9]周家才, 張勇. 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要求和需求特征分析——以湖北省建始縣為例 [J]. 交通企業管理, 2019(4): 56-58.
[10]任福田, 劉小明, 孫立山. 交通工程學(第三版)[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7
收稿日期:2022-02-15
作者簡介:崔文霖(1990—),男,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