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城市之間的運輸交流不斷增多,然而橋梁作為交通網絡主要組成部分,其質量關系到整條交通線路運營的效率,同時也關系到出行的大眾財產安全和生命安全。為了確保橋梁正常運營,必須定期或不定期對其承載能力及安全問題進行荷載試驗,及時了解橋梁結構實際情況,保證橋梁的安全和耐久性。文章以某立交橋為例,通過荷載試驗技術的應用對該類橋進行檢測評定分析研究,及時了解該類橋的承載能力,并通過對試驗結果分析,更好地掌握該類橋的運營現狀,為后期的加固提供技術支撐,供類似工程參考。
關鍵詞 荷載試驗;承載能力評定;橫向分布系數
中圖分類號 U4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6-0169-03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交通量也隨之增加,車輛的載重能力也越來越大,同時橋梁各類配套設施由于長期運營及自然環境影響出現了侵蝕,對橋梁荷載能力帶來較為不利的影響,極大地影響了正常運輸與人們出行。因此,須對橋梁結構進行荷載試驗工作,保證其良好的使用性能[1]。
1 橋梁概況
某肋板式橋梁位于??谑校ǔ捎?994年,橋梁全長103.4 m,跨徑組合為(12.22+4×17+12.22)m的連續板梁。該橋橋面雙向通行,上部結構為整體結構,未分幅,橋面布置為:(0.5+11.0+1.0+11.0+0.5)m,雙向六車道。上部結構采用(12.22+4×17+12.22)m的連續梁肋板結構,主梁高60 cm,共設置11個混凝土肋,肋寬100 cm,在全部墩臺頂處設置橫梁,在17 m跨主梁跨中設置橫梁。全橋結構共設置一聯,僅在主梁與橋臺間設置伸縮裝置。施工采用支架現澆鋼筋混凝土。下部結構中,0#、6#孔采用U型臺結構,橋墩均采用多柱墩;0#臺、1#墩、2#墩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其他墩臺采用明挖擴大基礎。
2 荷載試驗設計
該橋經過外觀檢測得知,全橋橋面鋪裝缺損較為嚴重,鋪裝普遍磨損嚴重、粗集料外露,同時存在多處橫向、縱橋向或網狀開裂,部分區域大面積坑槽;搭板處路面存在跳車現象,臺后路面多處橫向開裂。此外,該橋橋臺伸縮縫錨固混凝土破損嚴重。其中6個支座存在開裂現象,多個支座發現砂石填埋。下部結構整體狀況良好,0#臺臺帽存在1條豎向裂縫,縫寬0.18 mm,縫深2.3 cm,為表面裂縫,個別構件局部破損。基于檢測結果的現狀條件下進行橋梁承載能力評估,并根據承載能力評估結果進行荷載試驗驗證[2]。
2.1 測試截面及測點布置
2.1.1 模型計算
采用橋梁結構計算分析專用程序Midas/Civil對主橋上部結構建立結構離散模型,為考慮該橋的橫向效應,將主梁采用梁格法進行離散,共劃分了759個節點,1 418個單元的計算幾何模型。
活載作用下的彎矩包絡圖見圖1所示,撓度圖見圖2所示。
2.1.2 測試截面與測點布置
根據肋板梁的受力特點,選取如圖3所示的L/2截面(1-1、3-3、6-6)及L/4截面(2-2、5-5)作為應變及撓度的主要測試截面,選擇墩頂附近截面(4-4)作為應變的主要測試截面。
2.2 試驗荷載及加載試驗效率
根據《城市橋梁檢測與評定技術規范》(CJJ/T 233—2015)的建議,靜力試驗荷載的效率宜為1.05≥η ≥ 0.95[3]。
靜力荷載試驗效率:
式中:Sstat——在靜力試驗的實際工況荷載作用下,控制截面的最大內力或變位計算值;
Sk——控制荷載作用下,控制截面的最大內力或變位計算值;
μ——設計沖擊系數;
ηs——靜力試驗荷載效率。
該橋設計荷載為汽車-超20級,掛車120,荷載試驗中采用等效荷載進行加載,試驗中加載車輛選用同一型載重汽車,總重350 kN(前軸重70 kN,中后軸重140 kN,前中軸距350 cm,中后軸距135 cm)。
3 荷載試驗結果分析
3.1 撓度及應變實測數據分析
(1)通過荷載工況作用下對截面實測撓度與理論值的比較可以得知,某肋板式橋梁各測試控制截面在試驗荷載作用下撓度、應變實測值均小于理論計算值,校驗系數小于1.0,表明上部結構剛度、強度滿足設計荷載要求。
(2)某肋板式橋梁各測試控制截面在試驗荷載作用下相對殘余撓度小于20%(最大14.10%),說明橋梁基本處于彈性工作狀態,具有良好的彈性恢復能力。
3.2 橫向分布性能分析
在荷載作用下對應截面的實測橫向分布系數與理論值的比較見圖4和圖5。結果表明:實測橫向分布系數與理論值在總體分布上存在一定區別,實測情況的總體分布更為均衡。其中,橫向4#~8#梁的實測值大于理論值,而邊梁實測值小于理論值,兩者的最大值基本一致。
3.3 脈動試驗
該橋動力計算分析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 2015,建立有限元模型圖。
通過對該橋進行豎向脈動試驗,采集了橋梁實測自振頻率與振型[4]。豎向脈動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值比較情況見表1,以及進行實測振型和理論振型比對,經分析試驗數據可知:實測自振頻率fmi與理論計算頻率fdi比值均大于1.1,評定標度為1,說明橋梁的整體剛度滿足要求。
4 結論
(1)靜載試驗中各主要控制截面應變及撓度實測值均小于理論值,校驗系數均小于1,表明主梁結構強度及剛度滿足設計荷載要求。
(2)靜載試驗中各控制測點的相對殘余撓度及應變均小于20%,表明橋梁結構在試驗荷載作用下基本處于彈性工作狀態。
(3)實測橫向分布系數與理論值在總體分布上存在一定區別,實測情況的總體分布更為均衡。其中,橫向4#~8#梁的實測值大于理論值,而邊梁實測值小于理論值,兩者的最大值基本一致??傮w而言,該橋實際橫向分布能力優于理論模型。
(4)脈動試驗結果表明實測豎向自振頻率值大于計算值,可認為橋梁整體剛度大于理論剛度。
參考文獻
[1]唐國文.荷載試驗在公路橋梁檢測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設備管理與維修, 2019(21):153-154.
[2]李存. 公路橋梁設計荷載及其組合研究[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20(15):1576.
[3]城市橋梁檢測與評定技術規范:CJJ/T 233—2015[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5.
[4]宋十妹. 論荷載試驗在高速公路橋梁檢測中的應用[J]. 建材發展導向(上), 2018(10):108-109.
收稿日期:2022-01-14
作者簡介:劉修治(1987—),男,本科,工程師,從事橋梁與隧道工程及管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