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海
終于不再奔波打拼職場。退休了,繃緊的生理心理之弦,頃刻松弛下來。以前時常聽到年邁長輩問“今天周幾啊?”,如今自己也遠離職場,不知禮拜幾,竟在自個身上有了應驗。看著兒孫輩每天早出晚歸地忙工作、上學,偶爾會有“今夕何夕”的迷惑。
我成了時間富翁,有大把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或是揮霍。人離開了職場忙碌,心系上了情感聯絡。我有懷舊情結,時常流連于老友新朋的聚會。與昔日老同事、老同學、老農友、老鄰居,以及由各種因緣結識的朋友間交往,讓夕陽時光看起來很美。
但有些聚會次數多了,也覺無趣。尤其是那種大團圓式的聚餐,每次聚會情狀都是前一次聚會的翻版,包括餐桌上類似的菜肴、熟悉的話語。其實這樣的聚會,很多人只是打了個照面或是寒暄了兩句,根本沒有情感交流。也有一些聚會,屬于共同興趣愛好交流,參加人數不多,原本應該彼此好好聚聚敘敘的雅約,往往被其中自我感覺良好者滔滔不絕地把控著寶貴時間,弄得旁人難以敞開心扉說話,只得洗耳恭聽其人過去的“驕人成績”,現時的“心得領悟”,讓我覺得浪費生命。
社交是人類的需求,可是又何必一定要聽到別人虛情假意的認可呢?把我們取得的成績告訴最親的人就好了,和最親的人一起慶祝,他們才是最真誠的。人生已經足夠擁擠了,沒必要再把太多的人請進自己的生命里。過好自己的日子,對親人更好一點,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重要,你也沒必要花精力那么關注。對自己好一點,畢竟陪著自己一輩子的也只有自己。
有朋友說,我們現在的社交應該做“減法”,好好享受夕陽中的悠閑時光。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你將大量精力投入其中,勢必在其他方面會有所疏忽。
所以,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社交活動已經讓你感到疲于應對,那就說明你該適當的減少一些無效社交,否則只是不斷地內耗自己,最后什么也做不好。
給自己一些獨處和思考的空間,相比低質量的社交,高質量的獨處會帶給你更多情感上的滿足。
那么,要怎樣減少無效社交,學會和自己獨處呢?學會篩選自己的朋友圈,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交朋友。有的人會希望能和每個人都維持好關系,但這是不現實的,而且會消耗你大量的精力。你要有所篩選,有些人其實可以適當保持距離。
比如,只給你傳播負能量、天天和你抱怨生活的人,他們只是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很少能給你帶來一些正面的幫助;
又或者那些單純的酒肉朋友,和他們在一起,吃飯喝酒可以,但是想要和他們探討更深層次的問題時,你就會發現自己不被理解或者彼此之間難以溝通。
對于這些人,你就需要思考是否值得花時間去交往。都說身邊最近的人是你的一面鏡子。只有能夠處于同一軌道,不斷激勵、成長、互勉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
第二,把時間花在更值得的地方,提高自己的價值。適當放下手機,多花點時間陪伴家人,你會發現和家人間的關系更加親近;多讀點好書,你會發現,你的思維境界以及氣質都在慢慢提升。這時候,你會發現,你接觸到的是更優秀更有魅力的人,也更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在相處的過程中你會感到更加輕松快樂。
第三,每天留出時間,用于自我思考。與其花費時間去取悅別人,不如進行高質量的獨處。就像很多商業精英即使再忙,都會留點時間進行獨處來反思或者冥想。花一些時間沉靜下來,回想自己今天一天的得與失,你才能從中收獲經驗,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其實,人生就像坐上一列高速飛馳的列車,一些乘客雖然相鄰而坐,卻不是能夠彼此交流之人。很多乘客雖然相緣同車,卻也各有各的不同到站點。旅途漫漫,我們會相遇很多人,不必皆與之熱絡熟悉,行微笑點頭之禮或是問好打個招呼即可。生命匆匆,我們會相緣很多人,但真正的知己不會太多,如果緣分使彼此相遇,我們該好好相聚相惜。
生命需要伴侶,心靈可以獨處。枝枝蔓蔓的無謂情緣,不必牽絆住自由時光;熙熙攘攘的無緣路人,可以相忘于塵世江湖。生命暮年,我們應該做好人生的“減法”,化簡無效的社交,讓自己好好享受午后美麗的時光。
責編 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