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惟葭 邊俊杰
2022年“第十五屆世界青光眼周”主題是“重視青光眼隨訪,防止視功能損傷”。
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大不可逆致盲眼病,多數患者在早期是沒有癥狀的,極易被忽視從而錯失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機會;同時,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遺傳性,青光眼造成的視功能損害是不可逆的,因此青光眼也被稱為“沉默的光明殺手”。
青光眼一旦確診便是終身疾病,造成的視功能損害雖然不可逆轉,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助于控制疾病,保證患者在有生之年保存有用的生存視功能,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直是青光眼防治的重點,2022年青光眼周的主題在此基礎上更強調了“隨訪”的重要性。
對于青光眼患者來說定期隨訪,關注眼壓、視神經以及視野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許多青光眼患者卻不重視,感覺現在眼壓“正常”,做過青光眼手術了,就沒有問題了,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并且后果有可能也是相當嚴重的!青光眼患者治療的目的就是保護現有視功能,需要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定期隨訪尤為重要,下面我們為大家講解青光眼患者定期隨訪的重要性,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重視。
思想“準備工作”:
長期隨訪和定期復診很重要
首先,臨床上一部分青光眼患者即使采取了治療措施,但不一定都能滿意地控制眼壓,只有定期隨診復查才可以發現是否存在視神經損傷和視野缺損的進行性發展,以便于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將眼壓降到理想的范圍。
其次,青光眼的治療(藥物和手術)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和并發癥,如果不進行隨診復查,這些副作用和并發癥將會對青光眼患者造成危害。不能否認的是,青光眼長期用藥會使患者感到不便,治療的順從性降低,只有通過定期復查,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眼壓、視神經及視野狀況,才能提高患者對治療的順從性,從而達到最滿意的療效。
復診“準備工作”:
間隔不要超過半年
一般情況下,當患者確診為青光眼后,醫生都會給出疾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輕、中、重),根據患者的青光眼類型和嚴重程度的不同,治療策略不同,應該進行的隨訪間隔也不同。亞太青光眼指南中指出:病情發展越快,隨訪應該越密集;病情越嚴重,危險因素越大,隨訪也應該越密集。一般情況下,穩定的青光眼患者,兩次青光眼復診不要長于半年。
患者在到醫院復診前應該想一想,自己眼睛有哪些不舒服?用藥上有哪些疑問?視力有沒有變化?患者清楚自己目前用藥,藥物的種類及用法,最好帶上相關藥物。患者應攜帶好所有與青光眼相關的既往就診資料,包括病歷、檢查結果等。
醫生需要進行的檢查:眼壓、裂隙燈和眼底檢查是每次青光眼復查必不可少的項目。同時根據患者青光眼控制情況醫生會定期安排視野檢查,一般情況一年不少于兩次視野檢查。
心態“準備工作”:積極配合醫生
患者要用一個正確的態度來對待青光眼。許多患者對青光眼知之甚少,錯誤地認為得了青光眼,眼睛一定會失明。這種想法是不完全正確的,我們要從觀念上發生改變,要學會與青光眼共存。患者要做的就是,配合醫生,繼續享受生活,定期進行常規檢查。我們要適應青光眼,我們仍能繼續大多數日常生活及工作。我們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學會怎樣使青光眼變成一個可掌握的問題,而不是被過分擔心嚇倒。適應的另一部分,是習慣于經常進行眼睛的檢查,習慣于每日用藥,必要時進行進一步的眼部激光、手術治療。
青光眼是一種致盲率很高的眼病。不同類型的青光眼發病情況也不一樣。只有對那些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提高警惕,進行青光眼篩查,醫生及時做出早診斷,早期干預和治療,盡量避免青光眼病程進展,最大限度地保持現有的視力與視功能,才是我們要達到的預防與治療青光眼的目的。
責編 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