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鴻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藥膳巧妙地將中藥和食物結合烹制成美味佳肴,其調理養生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中醫認為藥膳養生要重視五味調和,主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防治疾病,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藥膳補益要因時而異,四季確切地說分為“五季”,即春、夏、長夏、秋、冬,對應五行。春天為木,以養肝為主,宜溫補;夏天為火,以養心為主,宜清補;長夏為土,以養脾為主,宜淡補;秋天為金,以養肺為主,宜平補;冬天為水,以補腎為主,宜滋補。在各種食療方法中提倡,老年人適當吃肉,各種高蛋白的肉類和雞蛋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讓老年人更加長壽。
春季:多喝雞湯
春季氣溫變化大,人體免疫力降低,容易患感冒。春季進補可以選擇能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的雞肉,其蛋白質含量高,且易消化,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中醫認為雞肉性平、溫,味甘,入脾經、胃經,有溫中益氣、活血強筋、健脾養胃、補虛填精的功效。
【保健菜譜】胡蘿卜洋蔥雞腿湯
主料:雞腿、胡蘿卜、洋蔥各適量。
調料:姜、蔥、陳皮、高湯、鹽、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雞腿洗凈剝去雞皮,剁成塊狀,胡蘿卜洗凈切滾刀塊、洋蔥切大塊備用。將雞塊焯水去腥。鍋中放入高湯、姜、蔥、陳皮煮開,將雞腿塊、胡蘿卜塊入鍋武火燒開,文火燉20分鐘,最后放入蔥頭、胡椒粉煮5分鐘,加鹽調味后再煮一會兒即可關火。
雞的肉質內含有谷氨酸鈉,可以說是“自帶味精”,烹調鮮雞時只需放油、精鹽、蔥、姜、醬油等,味道就很鮮美。如果再放入花椒、大料等厚味的調料,反而會把雞的鮮味驅走或掩蓋。但買回的凍雞由于沒有開膛,常有一股腥味,烹飪時可以適當放些花椒、大料,即可驅除惡味。
夏季:兔肉涼血
兔肉有“葷中之素”“保健肉”“百味肉”之名,其質地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且食用后極易被消化吸收。兔肉性涼,所以夏季吃兔肉最佳,寒冬及初春季節一般不宜吃兔肉。中醫認為,兔肉味甘、性涼,具有滋陰涼血、補中益氣、涼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病后體虛、消渴。兔肉可紅燒、粉蒸、燉湯,這些烹調方法的營養流失都很小,且制作方法也很簡單。
【保健菜譜】紅棗燉兔肉
主料:鮮兔肉及紅棗各適量。
配料:熟豬油、蔥段、姜片、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兔肉洗凈,剁成塊狀,紅棗洗凈去核。將兔肉倒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洗凈瀝干。鍋內倒入少許熟豬油,用中火燒至四、五成熱時,用蔥段、姜片爆鍋,再倒入兔肉塊煸炒一會。放紅棗、精鹽,倒入適量的清水燒沸后,連肉帶湯倒入蒸碗內。將鍋洗凈,注入適量清水,將盛肉的蒸碗放入,用文火隔火燉至兔肉爛熟后,放入味精調味即可。
長夏:肉鴿清補
長夏養生講究清補,但不等于只吃蔬菜瓜果,追求飲食的絕對清、素。其實,清補還是強調補養,只不過飲食在補養的同時應兼具解熱消暑的功用,以對抗酷熱的氣候。夏季可適當進補鴿肉。鴿肉四季均可食用,但以夏初時最為肥美。古人認為“一鴿勝九雞”,鴿子的營養價值極高,既是名貴的美味佳肴,又是高級滋補佳品。《本草綱目》中記載“鴿羽色眾多,唯白色入藥”。中醫認為,鴿肉性平、味甘、咸,有補肝壯腎、益氣補血、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
鴿肉鮮嫩味美,烹飪方式有許多種,可做粥、爆炒、清蒸、煲湯、燒烤、油炸等等,其中清蒸或煲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其營養成分。鴿肉較容易變質,購買后要馬上放進冰箱里。如果一時吃不完,最好將剩下的鴿肉煮熟保存,而不要將生肉保存。
【保健菜譜】山藥燉鴿
主料:鴿子一只、山藥適量。
配料:蔥、姜、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鴿子去毛、取出內臟洗凈,放入開水鍋里煮至水開時撈出。山藥去皮,切成菱形塊,蔥切段,姜拍爛。將砂鍋內倒入足夠清水,放入鴿子,武火燒開后加入山藥塊、蔥段、姜塊。文火燉至鴿肉六成爛時,加精鹽,并將鴿子翻在上面,使山藥在下面,繼續燉鴿肉熟爛,放入味精調味即可食用。
炒鴿肉片時最好配精豬肉;油炸鴿子時,最好以蜂蜜、甜面醬、五香粉和熟花生油為配料。
秋季:豬肚補虛健脾
秋季飲食要選擇既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時能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物,秋季食用豬肚,可緩解秋燥癥狀。
豬肚即豬胃,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具有補虛損、健脾胃的功效,適用于氣血虛損、脾胃虛弱、食欲不振、中氣不足,氣虛下陷等癥的食療。中醫認為,豬肚味甘,微溫。《本草經疏》說:“豬肚,為補脾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常配其他的食療藥物,裝入豬胃,扎緊,煮熟或蒸熟食用。如配黨參、白術、薏苡仁、蓮子、陳皮煮熟食用,可治脾虛少食。
【保健菜譜】油爆雙脆
主料:豬肚頭、雞胗各適量。
配料:蔥末、姜末、蒜末、精鹽、味精、熟豬油、濕淀粉、清湯各適量。
做法:將肚頭剝去脂皮、硬筋,洗凈,用刀劃上網狀花刀,放入碗內,加鹽、濕淀粉攪拌均勻,雞胗洗凈,剝去內外筋皮,用刀劃上十字花刀,放入另一只碗內,加鹽、濕淀粉攪拌均勻。另取一只小碗,加清湯、料酒、味精、精鹽、濕淀粉,拌勻成芡汁待用。炒鍋上旺火,放入豬油,燒至八成熱,放入肚頭、雞胗,迅速炒散,倒入漏勺瀝油。炒鍋內留油少許,下蔥、姜、蒜末煸出香味,隨即倒入雞胗和肚頭,并下芡汁,顛翻兩下,即可出鍋裝盤。
豬肚燒熟后,切成長條或長塊,放在碗里,加點湯水,放進鍋里蒸,豬肚會漲厚一倍,又嫩又好吃,但注意不能先放鹽,否則豬肚就會緊縮。豬肚不適宜貯存,應隨買隨吃。
冬季:鵪鶉賽人參
冬季天寒地凍,萬物收藏,人體為適應冬季寒冷的氣候環境,需要增加營養和熱量。同時,進補也是人們抗病毒、提高抵抗力的需要。鵪鶉肉可與補藥之王人參相媲美,譽為“動物人參”,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特別適合老幼病弱者以及高血壓、肥胖癥患者食用。
中醫學認為,鵪鶉性甘、平、無毒。鵪鶉肉適宜于營養不良、體虛乏力、貧血頭暈、腎炎浮腫、瀉痢、高血壓、肥胖癥、動脈硬化癥等患者食用。
【保健菜譜】鵪鶉蘿卜粥
主料:粳米、鵪鶉肉、白蘿卜各適量。
調料:大蔥、姜、料酒、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鵪鶉去毛,取出內臟,洗凈泡去血污。蘿卜去皮,切絲,蔥姜切末。鵪鶉加入蔥末、姜末、鹽、料酒稍微腌制后,用武火蒸半小時,肉熟爛后拆去骨頭。蘿卜絲放入沸水鍋中燙一分鐘,再撈出涼水中過涼,備用。粳米淘洗干凈,浸泡半小時后撈出,放入鍋中,加入適量冷水,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熬煮。待米湯濃時放入鵪鶉肉和蘿卜絲,加鹽、味精調好味,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冬季還可以多喝鵝湯,吃鵝肉,尤其對治療感冒和急慢性氣管炎、慢性腎炎、老年浮腫、肺氣腫、哮喘咳痰有良效。中醫認為,鵝肉性平、味甘,具有益氣補虛、和胃止渴、止咳化痰,解鉛毒、祛風濕、防衰老等作用,適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民間有“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說法。
鵝肉鮮嫩松軟,清香不膩,以煨湯居多,也可熏、蒸、烤、燒、醬、糟等。其中鵝肉燉蘿卜、鵝肉燉冬瓜等,都是“冬季養陰”的良菜佳肴。
【保健菜譜】三味燉大鵝
主料:鵝肉適量。
配料:土豆、干紅辣椒、油菜心各適量。
調料:花椒、大蔥、姜、豬油、味精、鹽等各適量。
做法:將鵝肉切成塊,用冷水浸泡5個小時,再放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土豆去皮切成滾刀塊,辣椒去蒂、籽切成斜刀塊,油菜心洗凈,花椒放碗內加水泡制出花椒水備用,蔥切段,姜切片。將鍋內放入豬油,燒至八成熟,放入鵝肉塊煸至淡黃色,添入適量高湯,加醬油、精鹽、白糖、花椒水、蔥段、姜片,大火燒沸。用小火燉1個小時,放入土豆塊燉至軟爛,再加上油菜心、尖辣椒塊、味精,再燉片刻即可。
鵝肉偏涼,身體虛寒、體質陰虛的人,特別是受涼、腹部冷痛、腹瀉、腰痛、胃寒、痛經的人不宜食用,皮膚瘡毒和溫熱癥患者也應少食。
責編 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