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強
關鍵詞:人際交往;小學生;團體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2)12-0027-03
【活動理念】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每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需求,同時也有著接納與被接納的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兩種需求會越來越強烈[1]。同伴交往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途徑,正常的同伴交往不僅可以滿足兒童的集體歸屬需要,還可以促進兒童人格和社會認知的發展。
進入小學高年級后,同學交往愈加頻繁,但小學生交往技巧還不夠成熟,交往中可能會出現嘲笑、詆毀等言語傷害。本課通過情景演練、小組討論,讓學生體驗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被言語傷害的感受,學會如何好好說話、說好話。
【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到人際交往中說不好聽的話會對他人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景演練、小組討論,掌握如何好好說話、說好話的技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被人說不好聽的話時的心理感受,體悟言語的力量,從而在人際交往中謹慎選擇語言,好好說話、說好話。
【活動重難點】
重點:體會言語的力量,在人際交往中謹慎表達。
難點:學會如何好好說話、說好話,并能夠在以后的生活中學以致用。
【活動準備】
《奧吉的故事》1分鐘視頻,兩張“奧吉”的圖片,一個“奧吉”頭飾,一套空桌椅,課件。
【活動對象】
小學五年級學生
【活動時長】
40分鐘
【活動過程】
一、懸念導入:奧吉的故事
師:同學們,明天我們班將迎來一位新同學——奧吉。(指向教室里事先準備好的空桌椅)讓我們一起來提前認識一下奧吉吧。(呈現奧吉的圖片)大家看一看,奧吉同學為什么戴著頭盔呢?(將奧吉的照片粘貼在黑板的右側)
生1:他害羞了。
生2:他臉上長東西了。
生3:他長得不好看。
師播放《奧吉的故事》1分鐘視頻,提問:奧吉來到新學校的第一天發生了什么?
生4:他被排擠了。
生5:大家都躲得遠遠的。
生6:他被嘲笑了。
師:奧吉因為臉部的傷疤被嘲笑了。此時此刻,奧吉的感受如何?
生7:他很難過。
生8:他一定很生氣,因為大家以貌取人。
生9:如果我是他,我可能會哭。
師:感謝同學們的分享。是呀,我們都不喜歡被人嘲笑,也不喜歡聽到別人說不好聽的話,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如何好好說話,說好話。(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多媒體和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二、心理小劇場:奧吉的同學
1.團體合作
師: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奧吉的同學可能會對他說哪些不好聽的話?
2.心理小劇場
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扮演“奧吉”,戴上“奧吉”的頭飾,手上舉著“奧吉”的圖片,說:現在,你們作為視頻當中奧吉的同學,可能會對奧吉說些什么不好聽的話呢?
生10:你長成這樣,還是回家去吧!
生11 和生12:他是不是有傳染病啊? 我們還是離他遠一點吧!
生13:我要是你就乖乖躲起來,不出來丟人現眼!
教師扮演“奧吉”,在學生每說出一句不好聽的話語時,就揉一下手中“奧吉”的圖片,并配合做出傷心難受的表情,直到紙張被揉成一個紙團。
師:細心的同學肯定已經發現了,剛才我做了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生14:每聽到同學們的一句嘲笑,就揉一下紙團。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虛擬人物“奧吉”及虛擬的“奧吉的同學”,降低學生對說不好聽的話的防御心理,打開學生的心扉,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采用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聽覺體驗,深切體會當別人說不好聽的話時的感受。同時,教師適當自我暴露,自己扮演“奧吉”,維護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紙團大作戰:爭先恐后話動聽
師:(舉起揉皺的紙團)現在我已經滿身傷痕,心里很難受,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幫幫我呀?
生15:安慰你。
師:你要怎么安慰呢?
生15:說一些好聽的話。
師:既然如此,那就來吧!我非常期待!
生16:奧吉,雖然你長得不太好看,但是你肯定有你擅長的東西,你可以展示一下嗎?
生17:你的頭盔好酷哦!你能帶我去買一個嗎?
生18:奧吉,歡迎你來到我們班!
教師扮演“奧吉”,在學生每說出一句好聽的話語時,就將紙團展開一點兒,并配合做出開心的表情,直到紙團全部展開。
師:謝謝同學們說了這么多好聽的話,我現在感覺好多了!(將攤開的紙張粘貼在黑板的左側)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張“奧吉”,再聯系剛才我們的揉紙團小游戲,你有什么感受?
生19: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
生20:你說的每一句話,別人都會記在心里。
生21:你對別人說了不好聽的話,即使你后來道歉了,也會給他的心靈造成傷害。
生22:語言傷害是看不見的,我們要多說一些好聽的話。
生23: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什么好聽的話,那就把嘴巴閉上。
設計意圖:在上一環節中,當“奧吉”被言語攻擊的時候,“奧吉”的畫像也被揉成紙團;本環節中,教師請學生想辦法讓滿身褶皺的“奧吉”恢復平整,引導學生好好說話、說好話。
四、思維導圖:我會好好說話
學生們已經意識到“好好說話,說好話”的重要性,接下來通過團體動力,小組合作討論并繪制思維導圖:面對生活中的“奧吉”,我們應怎樣“好好說話,說好話”?
學生分享。
教師根據學生的分享,總結集體智慧,板書 “好好說話,說好話”的技巧,如贊美優點、發揮長處、接納不完美等。
設計意圖:心理活動課不僅要有“動”,也要有“思”,將課堂還給學生,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最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課堂的生成性。
【活動反思】
1. 在活動中體驗。心理活動課重在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本節課采用了心理小劇場、小組討論、紙團游戲、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充分體驗“好好說話,說好話”的重要性。
2. 在體驗中感悟。如果只有活動而沒有感悟,也不是一堂合格的心理活動課。教師通過紙團的“揉”和“展”,將“好聽的話”和“不好聽的話”給人們帶來的不同感受具體化、形象化,促進學生對人際交往中語言藝術的思考。
3. 在感悟中成長。教師運用團體動力,啟發、引導學生探討“好好說話,說好話”的技巧,這些技巧均是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生成的,而只有學生自己生成的知識,才能夠更好地離開課堂,走進生活。
4. 本次心理活動課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設計,采取先抑后揚的活動設計思路,整體邏輯清晰,重難點突出,環節緊湊,層層遞進,學生參與度高。后續可以繼續圍繞“好好說話,說好話”的技巧實操部分展開一系列主題課程,幫助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語言技巧,促進良好同伴關系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斯洛. 動機與人格(第三版)[M]. 許金聲,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