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俠
葉圣陶先生說,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當專業作家。語文教學就是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開設,是為了培養一個個與眾不同、個性豐滿的社會人,而不是像工廠生產零件一樣,批量生產出許多規格統一的產品。語文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個性教育,這也是當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作文水平則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那如何指導學生寫出活力四射的作文呢?下面筆者來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海量閱讀,奠定語言基礎
人們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此話絕對是有道理的。看那些寫不出作文的孩子,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唐代大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讀書多么重要。去年我接手了一個四年級,這班孩子的讀書習慣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為此,我做了多方面的工作來培養讀書習慣。在剛開始的階段,我一周安排三次閱讀活動,在閱讀課上,帶領著他們讀《嫦娥奔月》《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每讀完一篇,都深入交流一番。通過交流,孩子們領略了神話故事的魅力,感受了古人豐富巧妙的想象力,嫦娥的美麗善良、精衛的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等人物形象深刻而熱烈地吸引著他們再去讀更多的神話故事。等到下一次閱讀交流的時候,再把最近所讀交流一番,當自己的思維火花與其他孩子的碰撞交織在一起時,孩子們內心就充滿了讀書的喜悅與成就感。進一步激勵他們去閱讀更多的故事。就這樣,通過舉行讀書交流活動,談論書中人物的故事、性格特點以及自己的讀書感受,讓孩子們把讀的東西說出來,在組織語言的過程中深化了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與思考,這樣在談論人物形象、說精彩故事中獲得情感、是非、價值觀的熏陶感染,不僅循序漸進地積累了語言素材,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及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美好的情感。
閱讀習慣初步養成之后,為了便于積累語言,我帶領孩子們做讀書筆記,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在讀書時,遇見好詞好句,就隨時記錄下來;有想法就隨時做批注,批注就是與文本對話,也是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僅如此,常做批注還會使自己的思維更敏捷、談吐更豐富,寫文章時自然就有話可說了。
二、細致觀察,體驗賞的樂趣
班中學生寫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能對一種事物或一種現象作詳細的描述,甚至不知道自己家院子里的石榴樹初長新葉是什么樣的,不知道石榴幾月開花、幾月結果、成熟。每天能夠見到的柿子,什么時候成熟的、什么時候落光葉子的,也不了解。一場秋雨過后,氣候、秋葉有何變化也說不清,這些都源于他們還沒有良好的觀察習慣,沒能養成處處留心的習慣。所以培養孩子們的觀察習慣、提高觀察細致入微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只有把此習慣養成了,才能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對周圍事物做到有意注意,才能主動留心觀察。
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呢?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我帶領孩子做系統的觀察。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學校花園里的海棠花綻開了笑臉,我在開花之前帶領孩子們觀察花苞的生長情況,每天都要花幾分鐘仔細看看花苞的生長進度。在孩子們每天的期盼中,在春風的吹拂下,海棠花終于展開了那粉嫩的花瓣。我讓孩子們邊觀察,邊交流。“今天的花兒與之前幾天的都一樣嗎?”“不一樣,今天開花了。”一個同學說。“今天開花了,但開的不多,而且開花的位置我也注意到了,是海棠樹的南面,北面的還沒開。”另一個孩子說。“你真會觀察!其他同學有什么新的發現呢?”……三天之后我又帶領孩子們來賞海棠花,再次交流。孩子們有的說今天的海棠花全開了,有的說滿樹粉色的花兒真美。有個女孩子說:“我從遠處看這片花,覺得是天上的彩霞落在了校園里。”大家頓時贊嘆她的比喻新奇有趣。有個男孩子又說:“盛開的海棠花就像織女織的一片粉緞子。”多美的比喻啊!人群中間又響起了贊嘆聲……
又比如小動物總是很可愛的,我問學生:“你家的小貓可愛嗎?”他毫不遲疑地說:“可愛”,“怎么可愛的呢?”他卻說不出來了,我告訴他回家和貓咪一起曬太陽,注意貓咪的動作、眼神、聲音以及與自己的互動。兩天后我一進教室,這個孩子馬上跑到我跟前,“老師,我與我家的貓咪一起曬太陽了!它可好玩了!它四條腿伸著,側躺在一件棉衣上,眼睛閉著,我一撫摸它,它還打呼嚕呢!”“打呼嚕是睡著了嗎?”我問道。“不是,它并沒有睡著,我輕輕地撫摸它的身體,它感覺到了我這個小主人對它的喜愛,它打起呼嚕回應我呢!”“真有意思,那你家的小貓咪捉老鼠嗎?”他猶豫了一下說:“我沒見著,我覺得它可能不捉。”我告訴他,了解一個事物光靠感覺不一定準確,要去發現與觀察,還要動腦想一想。他領命而去,一兩個月之后,有一天他欣喜地跑到我跟前,激動地告訴我:“老師,我家的貓咪捉老鼠了,昨天我看見了。”此時我正要進入教室,我就讓他講給全班同學聽一聽他的感受。他告訴我們說,他家的小貓這兩天一直都守在他家倉庫角落的一個老鼠洞前,蹲守的時候聚精會神一點也不嫌煩;相反它很愉快,它眼睛盯著洞口,靜靜地站在那兒,尾巴還慢慢地搖來搖去。我們都不約而同地問他:“這只貓捕到老鼠了嗎?”“捉到了!”說到這兒,他的眉頭皺了一下,“不過遺憾的是我沒見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捉到老鼠的?”一個孩子馬上接著問他。“今天早飯前,我見到它銜著一只老鼠在我們面前邀功來了。”“快給我們講講,我們都還沒見過這樣的場景呢!”大家這樣一說,這孩子更來勁兒了,繪聲繪色地向我們描述起了他的見聞,原來貓咪身上藏著那么多的樂趣!“我昨天看見貓咪在那個洞口前守著,它那么有耐心,一點也不著急,我忙啊,并沒有陪著它一起蹲守。今天起床后我睜開眼睛就趕緊穿衣服,打算去看看小貓有沒有捉到老鼠。我還沒走到倉庫門口,在廚房門口就遇到了我家打了勝仗的大將軍——小貓。它凱旋歸來了,只見它嘴里銜了一只大老鼠,得有十來厘米長吧,不算尾巴,光尾巴就有十幾厘米長。這只貓銜著老鼠可神氣了,它嘴里叼著老鼠嗚嗚地到廚房走走,又到客廳走走,好像是想讓全家人都知道它立了大功,我們全家人還真都夸它了。”“那它把老鼠吃進肚里了嗎?”有同學迫不及待地插嘴問道。“它并沒有著急吃老鼠,小貓把老鼠放在地上,用前爪碰它一下,看它死掉沒有,發現老鼠動了一下,馬上用前爪摁住他,并且一口銜住,一會兒又把它放下,再次重復之前的動作,如此幾次反復之后發現它真地不動了,它又開始玩起來了。它把老鼠用前爪抓起來往空中一拋,等老鼠落到地上又猛地撲過去,用嘴巴銜著往上一縱,一雙前足往老鼠身上抓兩下又放下,又躺在地上用四條腿撓它兩下,再次用嘴巴叼起來,把它拋上空中等它落下……直到我來上學的時候,這可愛的小貓也沒有吃掉那只老鼠。”聽了這孩子的描述,全班同學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這孩子觀察得不是挺仔細的嘛!
三、自主創作,體驗寫作之樂
學生在觀察與寫作中品嘗到了寫作的成就感,體驗了經過自己努力完成一項學習任務的成功的愉悅心理,在接下來的寫作中他們就有了創作的欲望。我讓他們寫日記、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不限內容,我檢查時真地發現了不少新穎的作品。小紅寫《吃桃子》,內容大體是這樣的:媽媽從市場上買來了一堆冬桃,看相極差,好多都裂了口子,而且外皮是棕色的,看著這些桃子絕對激不起你想吃它們的欲望。當媽媽把它們削去外皮切成塊端出來叫我吃桃的時候,我還在拒絕著,“丑不啦嘰的桃子肯定不好吃。”當媽媽拿一塊讓我試試的時候,我把它咬到嘴里,頓時驚奇地瞪大了眼睛。“媽媽,媽媽,你給我吃的是那些丑桃子嗎?”媽媽點點頭。“太甜啦!那么甜、那么丑的桃子味道卻能這么好吃!真不可思議!”我驚叫起來。最后這位同學在末尾寫道:我吃過酸溜溜的黃桃,吃過白里透紅的水蜜桃,甚至還吃過桃肉豐滿的蟠桃,卻從沒吃過這么甜的桃子,它特有的甜味在我口中久久回味。我從“吃桃”這件事中明白了一個道理:看待一個事物,不能只看它的外表是否美觀,而要看它給我們帶來的價值。這個孩子的日記從小處著眼,卻蘊含了精妙的人生哲理,難道不是精彩之作嗎?
大作家馮驥才說,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我要說,只要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欲望,他們便能描繪出比我們常人眼中更美好的世界,從孩子們的日記中,我發現了許多閃閃發光的“金子”,我把這些“金子”展現出來,在班里讀給全班同學聽,或表揚其獨到的視角,或稱贊其美妙的佳句,或夸獎其引用得恰當。那些被表揚的孩子們都異常興奮,而其余沒被點到名字的孩子,則內心暗自決定要全心全意地寫好下一篇日記,期待著自己的某句、某段也能上班級光榮榜。就這樣班級里掀起了一陣創作熱潮,同學們的思維火花不斷地閃現,在享受體驗成功中快樂地寫作、積極地寫作,作文能力自然就逐步提高了。
四、名句模仿,學習表達技巧
在爭相創作的氣氛中,我又引導學生品讀名家名作的片段,抓住一些好的句子進行仿寫訓練。比如品讀季羨林先生的描寫夾竹桃的排比句: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夾竹桃無日不迎風吐艷……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品味作者所用詞語的精妙,和煦的春風、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不僅句式整潔,還概括了三個季節的氣候特點。通過這個排比句的運用,不僅使文章語言形象,還表現了夾竹桃的韌性,通過品味、反復朗讀,孩子們認識到了夾竹桃的堅強。然后讓學生們也來仿寫一段,學習一下季爺爺的表達技巧,就寫月季花吧。孩子們這樣寫道:在春日燦爛的陽光下,在酷暑烈日的炙烤下,在深秋凜冽的風霜下,月季花無日不風姿卓越……從春風到秋霜,從蒲公英花一直到桂花和金達萊無不陪伴。模仿的排比,真有幾分大作家的風采呢!
又比如在學習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時,我引導學生也來寫一種事物的姿態。比如深秋季節正是菊花盛開的時候,我給孩子們展示了各種菊花菊花盛開的視頻之后,也讓孩子們來寫一組排比句。五彩繽紛的菊花真是美不勝收,你看那朵金色的菊花,吐蕊怒放,就像媽媽手中正滾動的一個線團。再看那白色的,就像七仙女撒落人間的一把繁星。還有那黃燦燦的一片,不就像跳舞姑娘那鮮亮的舞裙嗎?……通過模仿與運用,孩子們的表達技巧需提高了,語言也更形象了。
總之,作文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引導孩子們堅持閱讀,不斷豐富自己的積累,在生活中經常進行深入地觀察與思考,也需要在語文老師長期的指導下進行系統的語言文字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