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新一輪課程教育改革改變了我們對基礎教育的許多認識。建構主義學習觀下的小學科學課堂評價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作為教師不僅應認真設計學生的學習任務,同時也應考慮合理的評價方式。既要考慮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同時也要設置統一的評價標準和評分規則,如此才能幫助學生達成科學知識的進階,使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評價現狀分析
1. 評價內容片面化
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的小學科學教學評價還存在較大的漏洞,教學評價還停留在對于結果的評價上。新課程改革中要求,小學階段的教學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素養的提升而非成績,更加注重學生思維邏輯和學習方法的養成。但還是存在一些科學教師把自己當作副科老師,導致對教學評價的內容不上心,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不關心。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層次性,對于教學任務的設置片面化、沒有創新性,即使教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都用一樣的教學評價內容,沒有達到學習進階。
2. 評價主體單一化
由于小學科學課對于學生日后升初中的學習成績的影響不大,導致被掛上了“副科”的稱號。因此,不僅學生容易忽略小學科學的重要性,就連小學科學教師都很容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受傳統應試思想的影響,現階段還是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少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不高,對科學課的重視程度不高,從而忽略對小學科學課的教學評價。因此,對小學科學課評價的主體就只有教師自己,缺少了學生,也難以引起其他評價主體的評價及參與,最終導致小學科學課的評價存在評價主體單一化的問題。
3. 評價方法單調化
很多學校對科學教師的要求較低,導致科學教師本身的科學素養不高,對小學科學的評價方法往往會以偏概全。對于學生科學課堂評價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家長、學生和教師忽略。小學科學教師的評價千篇一律,評價的方法太單調,并不能從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出發來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不能給學生提供參考性,不利于學生提高科學素養,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
二、基于學習進階的小學科學教學評價觀
1. 評價應注重全體性
對于小學科學教學評價不應該拘泥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不應該拘泥于課堂教學和考試成績的評價,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做到拓寬評價的內容和對象,做到小學科學評價全體性。可以將評價不僅面向全體學生,也面向學校、家長和教師,根據各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評價內容,真正做到基于學習進階的小學科學評價全體性。
2. 評價應堅持探究性
學生的小學階段包括一至六年級,具有很大的跨度,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中需要采用學習進階的方法,即從學生的不同階段出發,學生的思維也呈現出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的變化。尤其是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參差不齊,為了可以幫助學生學習進階的科學知識,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只有學生養成了自主思考和探究精神,才能在教師給出的小學科學評價中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思考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養成樂于探究的習慣。如果小學科學評價堅持了探究性,有利于學生自我反思,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培養探究精神,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3. 評價應具有開放性
小學科學評價不應該僅是局限于評價期末考試成績,而應該放寬到日常學習習慣、課堂表現等方面,這就體現了評價內容的開放性;小學科學評價不應該僅是局限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也應鼓勵學校和家長的加入,也可以學生對教師評價,以此來提高教師的上課質量和科學素養,這就體現了評價對象的開放性;小學科學評價不應該僅是局限于寫評語的方法,也可以通過口頭評價和自評互評的方式,這就體現了評價方式的開放性。
4. 評價應講究過程性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思維中,評價發生在結果發生之后,即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鼓勵教育更要注重學生自身的發展,即更加注重學習的過程。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要帶領學生在評價的同時找到自身的定位,根據學生所處的階段不同,可學習的知識也存在階段性。因此,小學科學的評價也應該以幫助學生學習進階為主要目的,這就需要教師更加注重小學科學評價的過程性。
三、基于學習進階的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策略
1. 體現評價主體性,評價主體多元化
目前,對小學科學評價的主體就只有教師自己,缺少了學生,也難以引起其他評價主體的評價及參與,存在評價主體單一化的問題。為了可以使學生更加客觀地了解自身的科學素養和水平,教師應該基于學習進階,了解每個學生的自身情況,尊重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例如,在學習《油菜開花了》時,教師提問如何才能記下油菜花的各部分名稱并能對應,這時學生就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拍照記錄并在旁邊標記名稱、和同桌合作完成等方法。教師在聽后對學生們的方法進行評價,并鼓勵他們嘗試。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也鼓勵了學生自主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2. 關注評價全面性,評價內容具體化
不少科學教師總是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評價的時候以偏概全,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差異性。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要杜絕這種現象的出現,要體現出評價的全面性。首先,評價的主體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可以搞特殊;其次,評價的內容不僅要包括結果的評價,也要包括學習習慣和課堂表現的評價,使評價的內容具體化;最后,評價的角度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這樣才有利于基于學習進階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例如,在學習《拯救野生動物》時,教師可以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通過展現各種野生動物的照片,讓學生說出動物的名稱,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而教師要在學生大膽發言后,給予肯定的回答和表揚,有效地調動課堂的氛圍。在展示完照片后,可以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瀕危動物的視頻,使學生進階學習到這些瀕危動物是多么需要被保護。教師此刻可以鼓勵全體學生說出看完視頻的感受,并且給予肯定的評價,最終引發學生對如何保護瀕危動物的思考。教師在本課通過評價學生的課堂發言表現的同時也評價了學生積極思考得出的結論,使評價的內容更加具體,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小學科學學習的興趣。
3. 注重評價有效性,評價方式多樣化
小學科學的核心素養包括了科學觀念和應用的考察、科學思維的創新、科學的探究精神等,傳統的筆試已經不能評價小學科學的學習成果了。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豐富自身閱歷,了解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基于學習進階來創新小學科學評價方式,應該從傳統的筆試,到教師訪談、成長檔案袋、手工作業評價等評價方式。例如,有的學生課堂發言積極,思路可以跟著教師走,可以看出這類學生是對小學科學有濃厚興趣的,教師可以平時給予他們較多的肯定,鼓勵他們對小學科學課的積極性;有的學生眼神發散,從不舉手發言,教師可以在課后與他們談話,在評價時給予他們較多鼓勵,提高該類學生對小學科學的興趣。多樣化的小學評價方法可以幫助教師全方面地了解學生的能力和科學素養,可能有的學生擅長背記科學知識,有的學生擅長動手做科學實驗,這都需要老師通過多樣化的科學評價方式來了解學生是否具有進階學習的能力,有利于每個學生都可以查漏補缺,發展自己擅長部分的同時,也補全自己不擅長的部分,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4. 展現評價過程性,評價時機全程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小學生的教育不再是傳統的重視考試成績,而是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學習反饋等方面。簡而言之,就是從關注結果變成了關注學習的過程。而教學評價是可以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的方法,但是目前階段,各教師對于教學評價的理解不夠準確,并且對教學評價的使用也存在較多的弊端。例如教學任務的設計不能緊扣學習目標和本課的重難點,教學任務的設計沒有層次性和遞進,以及教學任務的評價和評分明細不清晰、規則不明等。小學科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培養探究精神,而學生在素養和精神方面的養成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因此展現評價過程性是尤為重要的。同時,也需要教師在這個長期過程中及時追蹤學生的情況,體現評價時機的全程化。
例如,在學習《月相的變化》時,教師先拋出問題“月亮有哪些不同的變化”,引發學生的思考。大部分學生一定會回答“圓形”“月牙形”等,教師要在學生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就給予肯定和表揚,更加重視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科學學習習慣。在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對答案進行補充,將本課要講的月相的多種變化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學習進階的知識。而教師在開課前拋出的問題就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將科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結果,教學評價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規范和指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評價是可以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的方法,但是現階段教師對于教學評價的理解不夠準確,并且對教學評價的使用也存在較多的弊端。因此,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應努力改正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同時也要不斷地鉆研教學評價,使教學評價做到與時俱進。學生的水平是有層次的,學生的學習也應該是遞進的,因此,基于學習進階的小學科學評價有利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素養,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