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志華
在實施新課程標準之后,目前教育工作者要逐步消除傳統教學中的缺陷性因素,借助更多可行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達到一隅三反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物理這門學科中,物理學習本身對于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讓他們學有所獲。基于此,本文就著重探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方法。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學生而言,他們不能僅僅在教師的引導下去完成課本內容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創造性能力,只有學生具備創新能力,他們才能在已有的學科內容上加入新的元素,挖掘更多的科學真理。因此,對于教師而言,作為重要的引路人角色,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基于此,本文就針對這一內容展開探索。
一、研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性
其實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有價值的。就創新能力這一概念而言,著重點在于以各種技術和實踐活動為途徑,涌現更多具有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等價值的思潮、方法的一種能力體現。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讓學生更加大膽地進行思考,并且踴躍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在之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只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法和思路都是固定的,他們沒有提出新想法的意識。在這種情形下,很多學生都容易出現思維定勢的情況。但是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會不斷鼓勵學生,讓他們在觀察到不同物理現象或者是得出物理結論之后可以直言不諱。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為活躍,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愉悅感和成就感。不僅如此,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擺脫傳統思想帶來的束縛,更加高效率地去完成學習。比如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體系復雜,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時往往都會覺得比較困難。但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時,教師會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進行嘗試,遇到問題時能夠另辟蹊徑。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遇到問題時,他們不是直接放棄,而是積極地去思考不同的應對方法,學會有效地解決物理學習難題。
二、探析現階段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現狀
即便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發展學生的物理思維,也能夠發展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但是在現階段的課堂教學中,其實關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現狀還不夠理想。第一點是在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未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納入到教學重點。對于教師而言,他們身上承擔的教學內容比較繁重,且他們需要保證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精力和時間去針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制定計劃。在教師未引起足夠重視且未做好詳細安排的情況下,學生的創新能力根本難以得到培養;第二點是在現階段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時并未體現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大多數情形下,都是教師直接拋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度是很強的,他們完全只是在教師的指示下去完成特定的思考。在此種培養模式下,無法達到理想中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目的;第三點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雖然創新能力更多強調的是讓學生能夠大膽圍繞著所學內容進行探究和實踐,從不同角度來論證,得出結論。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是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勢必需要進行合理地干預,讓學生能夠結合物理問題實際來進行研究,而不是讓學生盲目質疑,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目的。但是對于很多教師而言,他們并未意識到這些問題,只讓學生進行思考,沒有合理發揮自己的引導性作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還未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三、研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育學生創新能力的可行手段
由以上可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思考,勇敢實踐,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但對于某些教師而言,他們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培養還未找到有效的方法,培養效果不夠理想。基于此,下文將圍繞著物理教學中學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幾點可行建議。
(一)以生活現象引入,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實踐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其實往往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物理實驗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散自己的創新思維。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然后讓學生去研究這些物理現象的成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的提出不同的猜想。并且,學生在提出猜想之后,可以自由設計不同的方案,來論證相關猜想合理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思維,大膽思考和實踐。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個視頻短片,在視頻短片里面為我們展示了不同物體從高處下落的現象,如熟透的果實從樹上墜落,還有樹葉或者是紙片從上空落下。在觀看這些視頻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有些學生發現,在視頻里面,重的物體會下落得更快,而輕的物體會下落得更慢,所以重物會比輕物下落更快。還有的學生認為,有些較輕的物品可能會比較重的物體下降的更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猜想,接著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所提出的猜想去完成不同的實驗。比如有的學生通過橡皮和紙片來在同一個高度下進行下落,在落下之后,學生進行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把紙進行對折,再對折,然后揉成紙團。每一次都將讓紙和橡皮從同一高度進行落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來進行觀察,得出相應的結論。借助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大膽地進行思考,結合教師提出的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并且根據這些現象來提出一些新的實驗方法來論證結論的合理性,以此有效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鼓勵學生大膽提疑,多途徑探析
其實對于很多高中學生而言,他們自身是有一定的創新意識的。但是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能很多教師沒有給予學生發揮的機會,他們總是習慣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進行學習。在這種情形下,就直接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在現階段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鼓勵引導模式,不要直接否決學生的觀點,而要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積極地進行表達。比如在教學“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輔助工具。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打點計時器,然后讓學生將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且與小車連在一起,當小車向前運動時,這時候紙帶就出現了不同的點,記錄了關于小車在不同時刻的實際位置。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觀察,根據紙帶上各點之間的間隔長度來研究小車的運動規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會分析小車在做什么運動?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有些學生發現,紙帶上各點的間隔長度相對分布均勻,所以學生覺得小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但是有些學生經過精準測量,發現間隔長度仍然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所以學生認為小車在做勻變速運動。在這個過程中,針對學生所提出的不同觀點,教師不要急于否認,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圍繞著不同的觀點來展開辯論。并且為了論證自身結論的合理性,學生可以自己重新圍繞著物體的運動設計新的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又會得出與之前不同的一些結論。在這種情形下,能夠刺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大膽地進行創新,不再束縛自己的思維。并且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創新意識,針對于那些提出了合理觀點并進行了有效論證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肯定和獎勵,讓學生收獲更為強烈的成就感。與此同時,針對于那些提出想法但未能被正確驗證的學生,教師也需要給予鼓勵,讓學生再接再厲,不要輕言放棄。
(三)注重自身引導,強化學生創新意識
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是初學者,由于知識體系建構還不完善,大多數情形下,學生不太敢于邁出創新的第一步。所以在這種情形下,就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因此,在現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通過“失敗案例引導法”的方式來刺激學生。比如在學習“彈力”這一部分的內容時,為了驗證彈力的產生以及彈力的方向,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來進行嘗試。比如教師借助彈簧來進行實驗。但是在具體的實驗探究環節,教師可以故意犯一些小錯誤。比如教師在操作彈簧時,不將力作用在同一處。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教師最終得出的實驗結論就會有偏差,與課本上所描述的有一定的差異。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引導學生,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學習時有可能無法得到某些正確的結論。在這種情形下,我們能夠做的不是直接放棄,而是再從其他的角度來進行思考,選擇正確的方法去完成物理學習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進一步擺正自己的心理,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學科內容進行分析和論證,大膽質疑和嘗試,以此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生的物理學習是有益處的。但對于很多教師而言,他們并未意識到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或者是還未找到可行的培養方法。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創新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發展。因此,對于當代高中物理學科教師而言,需要深入思考,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有效引導,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