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炫
翁炫
中共黨員,現居蘇州;《莫愁》雜志簽約專欄作者,自2004年至今,在《莫愁》系列刊發表文章超過50萬字。
鄉村振興是當下的重大國策,事關民族復興和現代化強國建設。
如何振興鄉村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就是一份振興鄉村的“行動指南”。其中一項行動,是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本期,我們以《從農業1.0到農業4.0》這本書來理解農業多產業融合發展。
這本書是中國人民大學重大規劃項目“農村與區域發展比較研究”成果之一;作者是溫鐵軍團隊,其成員有中國人民大學、西南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專家學者。溫鐵軍是中國研究“三農”問題專家,在“發展中國家比較發展研究”領域也有很大影響力。溫鐵軍談農業,既有本土化視角,也有國際化視野。
溫鐵軍團隊認為,農業是第一產業,是對農業認知的1.0版。現在,農業已經從1.0版發展到了3.0版(農業和第三產業結合)以及4.0版(社會化生態農業)。搞好農業3.0版和4.0版,能助力中國農業走出困境,步入可持續發展之路。
農業1.0版起源于西方全球殖民時期搞的大農場。它有三個主要特點。第一個特點是規模化經營,每個農場基本上都是數千上萬畝;第二個特點是機械化耕種,種植、收割、噴灑農藥等都是機械化操作;第三個特點是單一化種植,一個地區只種一種農作物。
農業1.0版,中國學不了,也不應該學。
中國小農經濟居主導地位,人均耕地資源相對較少,不能照搬規模化經營模式;中國國土面積70%是山區,無論哪個區域搞單一化種植,都會破壞生態環境。
農業1.0版體現的是霸權國家全球化戰略。比如,每當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釋放出大量流動性的時候,就會流向糧食市場,造成價格暴漲,導致發展中國家進口糧食,進而通貨膨脹,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經濟危機和社會動亂。
農業1.0版時期,財富的主要來源是農業,所以,就有了農業是第一產業的說法。
農業2.0版是用工業的生產方式改造農業,也稱為“農業二產化”。前些年,一些企業下鄉養豬、養雞等等,都屬于農業2.0版。
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地區,都面臨著工業飛速發展帶來的生態危機和農業困局。如何突圍?這本書指出,要綠色創新,也就是進入農業3.0版。
農業3.0版,也可以稱之為“農業三產化”,把農業直接和第三產業結合。農業景觀休閑旅游、鄉土文藝演出等等,都屬于農業3.0版。
農業3.0版,是通過自然資源的三產化重新定價后,獲得高于農業1.0和農業2.0版的收益。在農業3.0版背景下,山區比平原地區有更好的條件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農業3.0版的基礎上,溫鐵軍團隊提出了農業4.0版,即社會化生態農業——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農業,促進城鄉結合廣泛參與的社會化農業,共同維護生態化農業內涵的綜合性、包容性發展。
溫鐵軍團隊認為,農業4.0版是農業的發展目標。
溫鐵軍團隊指出,生態化是人類文明的出路,也是中國農業走出困境進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從自然條件來看,生態化能助中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溫鐵軍團隊回溯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氣候變遷,對農業和社會形態產生的決定性影響。由此認為,是氣候和地理決定了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乃至精神信仰的方方面面。堅持生態文明,是中國上下五千來歷史演變的客觀結果,不是主觀選擇。
書中的一個觀點令人震撼:歷史上,人類認為不正常的氣候現象,放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下,其實才是地球氣候的正常現象。目前,人類所處的氣候期,是地球長時段歷史中最穩定的時代。但是,氣候依然面臨巨大挑戰。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面臨的議題。所以,堅持生態文明,是當今人類追求生存發展的唯一選擇,也是中國作為具有五千余年文明歷史和生態文明傳統的國家對全人類的責任。
從社會基礎來看,生態化能助中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回溯歷史,中國延續千年的傳統農業,一直是生態環境友好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比如,中國的小農經濟體系,一向都是遵循生態規律,注重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通過精耕細作,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生產。不過,近些年來,工業飛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生態危機和農業困局。如何破局?回歸——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產業化農業向農業可持續發展回歸。
從產業結構來看,農業生態化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之一。產業興旺的關鍵是走城鄉融合道路,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多種業態。而三產融合的物質基礎,不是一般農業的“三要素”(土地、勞動力和資金),而是具有多樣性、整體性和系統性,能夠滿足城市市民需求的農村生態資源。所以,推動農業向生態化轉型,是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
此外,溫鐵軍團隊通過國際比較視野研究后認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前進方向,就是生態化。溫鐵軍在書中表示,放眼全球,只有中國有能力做自覺調整,推進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在這本書的推薦序里說:“鄉村攜帶著中華文明的基因,隱藏著中華文明演化的原動力,鄉村興則中國興”“生態文明和回歸可持續的農業文明,才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