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嬌,常進紅,冉建容,趙婉婷,王 英△
(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1.神經外科;2.康復理療科,重慶 400042)
職業性腰背痛是指職業性因素導致的,以背部疼痛為代表的一組癥候群或癥狀綜合征,表現為第12肋以下、臀紋以上區域局部疼痛或坐骨神經痛,甚至可使活動受限的疾病[1-2]。國內研究表明,臨床護士腰背痛患病率高達72%,且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腰背痛不僅使護士產生負性情緒、生活質量下降,還可導致護士工作能力下降、職業生命質量降低,進而使護理質量下降,威脅患者安全。長期承受腰背痛的困擾是導致護士離職和影響護理質量、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3-4]。因此,本研究針對重慶地區33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臨床護士職業性腰背痛現狀進行調查,探討分析護士職業性腰背痛的影響因素,為提出有效防護及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1資料 采取階段抽樣法。第1階段:按隨機數字表法抽取重慶市19個區縣,每個地區隨機抽取1所二級或三級綜合醫院;第2階段:由各醫院提供科室目錄和護士人數,按照10%的比例,隨機抽取若干科室符合納入標準的護士。于2020年6-7月采用問卷星的形式發放問卷調查表。護士納入標準:已取得護士資格證并注冊,從事護理工作,工作時間>1年。對本研究知情,同意配合此項調查。排除標準:生理性(月經期、孕期等)、病理性(腫瘤、結核等)、外傷性(腰部手術、外傷史等)因素導致的腰背痛。本研究通過本中心倫理委員會批準(醫研倫理〔2020年〕第92號)。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在結合國內外文獻及咨詢相關專業專家教授的情況下自行設計和編制“護士職業性腰背痛現狀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等)、工作相關情況(學歷、職稱、工作科室、護齡、夜班情況、腰背部鍛煉情況、自我防護等)2個方面,一共27個條目。為了保證問卷設計的有效性,分別請2名主任護師,5名副主任護師,10名主管護師就問卷內容及結構效度進行檢驗,并對問卷設計進行評價,其中選擇高質量的專家有5人,選擇較高質量的專家有11人,選擇一般質量的專家有1人,無專家選擇較低或低質量。
1.2.2調查方法 問卷采用問卷星鏈接形式進行填寫,此次調查共收回問卷1 202份,第2次人工篩選剔除無效問卷(符合排除標準、數據不全等)138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 064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88.5%。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分析,數據以例數或構成比表示,行χ2檢驗及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單因素分析 1 064人中911人近1年內存在腰背痛情況,占85.6%。 女性受訪者中腰背痛情況構成比較男性受訪者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受訪護士中護師職稱腰背痛所占比例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工作時有使用腰背部力量的護士腰背痛所占比例高于工作時未使用腰背部力量的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偶爾失眠的護士腰背痛所占比例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一定心理壓力感受的護士腰背痛所占比例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士腰背痛單因素分析

續表1 護士腰背痛單因素分析

續表1 護士腰背痛單因素分析
2.2多因素分析 以護士腰背痛情況作為因變量,篩選出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女性護士發生腰背痛的風險是男性護士的5.359倍(P<0.05);工作時使用腰背部力量發生腰背痛的風險是工作時未使用腰背部力量護士的8.777倍(P<0.05);參加過防護培訓的護士發生腰背痛的風險是未參加過防護培訓護士的0.528倍(P<0.05);偶爾失眠、經常失眠、長期失眠的護士發生腰背痛的風險分別是無失眠護士的2.610、3.418、1.946倍(P<0.05)。具體賦值及結果見表2、3。

表2 自變量賦值

表3 護士腰背痛多因素分析
3.1現狀分析 由于護士職業特性,職業性腰背痛的問題普遍存在于護理工作人員中,澳大利亞、尼泊爾及伊朗3個國家護士腰背痛發生率分別為56%、65%、69.5%[5-6]。我國護士職業腰背痛平均發生率為75.9%[7],本調查結果得出重慶地區護士職業性腰背痛發生率為85.6%,與國內外文獻報道一致。其中性別、腰背部力量使用情況及睡眠情況為其獨立影響因素,同時本調查結果還顯示參加過腰背部自我防護相關理論培訓對腰背痛有一定的正面影響作用。因此,筆者建議各醫療機構管理層面及護士自身均應重視職業性腰背痛的問題,增強防護意識,學習腰背部防護相關理論與技術。
3.2影響因素分析 本調查結果顯示,性別與護士職業腰背痛發生有關,女性護士發生腰背痛的風險是男性護士發生腰背痛風險的5.359倍(P<0.05)。目前國內外護士群體中女性均占主導地位,但女性具有特殊的孕育生理特性,育齡期婦女在妊娠期間的生理改變可使其腰背部受力增加,負荷加重,文獻[8-9]也報道了生育史與腰背痛發生有關系,且絕大多數育齡女性護士在工作之余還需承擔家庭事務及子女教養工作,導致其腰背痛發生風險比男性更大,因此筆者建議優化崗位工作任務分配,部分腰背部力量使用較多的崗位盡量安排男性護士擔任。
本調查結果顯示,工作時使用腰背部力量是發生職業腰背痛的影響因素之一,工作時使用腰背部力量的護士發生腰背痛風險是未使用腰背部力量護士的8.777倍(P<0.05)。由此結果看來,筆者認為日常工作中護士缺乏腰背部力量使用相關知識及防護是根源。有研究報道,護士日常工作中25%的時間,甚至有的崗位36%的時間處于彎腰或被動受限的工作姿勢,而搬抬患者、晨晚間護理、翻身叩背等這些常規的護理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高頻率地彎腰、腰背部突然發力受力等腰背部力量使用情況,這些都可能對腰背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職業性腰背痛的發生[10-12]。然而本研究結果中91.9%的護士未曾參加過腰背部自我防護相關理論培訓,91.2%的護士1年內未曾參加過腰背部自我防護操作訓練,僅有12.3%的護士進行過腰背部鍛煉。本研究總體情況顯示,護士腰背部疼痛預防相關知識知曉率較低,與馬琰喬等[13]研究一致。職業防護知識的缺乏導致絕大多數護士不了解人體工學原理及操作中省力保護腰背部的方法,也沒有充分了解過床板、超滑翻身單、翻身枕等輔助器具的作用,無法利用其減輕勞動強度和腰背部受力情況。同文獻[14-15]觀點一致,因此筆者認為除了護士自身重視,還需醫院科室管理層面介入落實相關培訓,引導護士正確防護行為[16-17],對所有護士開展有關腰背痛預防知識、人體力學知識、搬抬患者技巧及正確工作姿勢等知識宣教。建議通過加強培訓建立規范化流程、改善設施及使用防護用具、開展腰背肌鍛煉、編制腰背痛預防手冊等綜合措施[15,18-19],從根本上促進防護效果,促進其職業健康,使護士腰背痛發生率有效降低。
本調查結果顯示,睡眠狀態也是發生職業腰背痛的影響因素之一。多項研究表明,不固定的睡眠時間使睡眠失去晝夜節律導致生物鐘紊亂;部分護士夜班后睡眠質量差、睡眠時間不能保障,使機體無法得到充分恢復,還可能使護士情緒低落、煩躁易怒,這些因素均可能導致腰背部肌肉疲勞,引發職業性腰背痛[18,20-22]。薛媛媛等[23]研究表明,睡眠質量與情緒勞動、職業壓力呈正相關。筆者建議護理管理者合理安排工作,保證護士下夜班后的休息時間,護士自身也需安排好下夜班后的家庭事務、娛樂交友等,積極采取措施保障下夜班后的睡眠休息質量。同時護理管理者還應關注臨床護士的情緒勞動水平和職業壓力水平,積極對其進行評估、開展相關培訓、采取干預措施,減少其情緒勞動和職業壓力,提高護士的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職業性腰背痛廣泛存在于各個行業,護理行業更甚,對護士的生活、工作、職業發展、心理各方面均可能造成不良影響,已成為護士自身及醫院層面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護士自身防護意識、防護知識培訓、護理管理幾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培訓制度、規范自我防護培訓,促進自我防護。本研究結果顯示重慶地區護士職業性腰背痛發生率高達85.6%,具體影響因素包括工作中腰背部力量使用情況,參加腰背部自我防護相關培訓、近1年內睡眠情況幾項。本研究不足之處為局限于重慶地區護士職業性腰背痛情況,下一步將結合多地區、大樣本進行研究,以進一步了解國內護士職業性腰背痛現狀,為改善護士職業性腰背痛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