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哇卓瑪,李豪杰,祁永梅,王 鑫,董海波,張玉清
(青海省人民醫院,青海 西寧 810000)
新冠肺炎是我國面臨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國家的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重大沖擊[1-2]。為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青海省采取了最嚴格的管控措施[3]。嚴峻的疫情形勢和嚴格的管控措施對青海省醫療衛生事業提出了嚴酷的挑戰,其中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力軍”,公立醫院的住院診療活動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4-5]。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評價工具的數據來源是住院病案首頁信息,是客觀真實評價住院醫療服務的科學選擇[6-7]。本研究探討了新冠肺炎疫情對青海省公立醫院住院醫療服務的影響,以期為公立醫院制定相關措施,快速恢復正常醫療服務提供數據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住院醫療服務DRG評價系統2020年1-6月(疫情期間)住院醫療服務評價數據,與2019年1-6月進行對比分析。
1.2方法 從醫療服務能力、效率、質量3個維度選取6項DRG指標,構建住院醫療服務評價體系,主要指標包括:(1)總權重,即住院服務的總產出,數值越大表示醫院服務總量越大;(2)DRG組數,即收治病例覆蓋的疾病類型范圍,數值越大表示醫院的診療范圍越大;(3)病例組合指數(CMI),即收治病例的診療技術水平,數值越大表示收治病例的診療難度越大,或醫院收治的疑難危重癥患者比例越大;(4)時間消耗指數和費用消耗指數,即治療同類疾病花費的時間或費用,數值等于1,則表示時間或費用靠近平均值;數值小于1,則表示時間較短或費用較低;數值大于1,則表示時間較長或費用較高;(5)低風險死亡率,即疾病本身導致死亡概率極低患者死亡的概率,該數值表示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可能存在問題,是醫療質量與安全的敏感指標。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總權重、DRG組數、CMI、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采用M(P25,P75)來表示,組間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低風險死亡率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2019年1-6月相比,2020年1-6月公立醫院的總權重下降20.07%,DRG組數下降5.19%,CMI上升6.06%,時間消耗指數上升5.56%,費用消耗指數保持基本不變,低風險死亡率下降18.18%。
2020年1-6月總權重、DRG組數、CMI、時間消耗指數與2019年1-6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費用消耗指數、低風險死亡率與2019年1-6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3。

表1 醫療服務能力指標變化情況[M(P25,P75)]

表2 醫療服務效率指標變化情況[M(P25,P75)]

表3 醫療服務質量指標變化情況
3.1新冠肺炎疫情大幅降低了醫療服務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2019年1-6月比較,本院疫情期間總權重、DRG組數下降率分別為20.07%、5.19%,CMI上升幅度為6.06%。提示新冠肺炎疫情對該醫院的住院服務量、服務范圍、患者病情結構產生了顯著影響。疫情時期,青海省采取了嚴格的“居家隔離”措施,對阻止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嚴格的管控措施對患者來院就醫造成一定影響,導致該醫院收治患者數急劇減少,以及住院服務總量、服務范圍顯著降低。有研究顯示,在疫情期間,部分病情穩定或較輕患者延遲了就醫需求或選擇了醫療服務可及性更好的就醫方式,但病情危重或危急患者卻不得不前往醫院選擇住院治療,從而導致了醫院住院患者病情結構的變化,即疑難急危重癥患者比例明顯上升[8-9]。疫情期間,患者病情的急危重程度是決定患者就醫行為的重要考量,部分輕癥患者或慢性病患者擔心感染新冠肺炎而抑制了自身醫療需求。由此推測,疫情形勢稍微緩和后,被抑制醫療需求的輕癥患者勢必會出現大量反彈,極易造成“報復性”就醫[8]。公立醫院應借此機會,加大互聯網醫院等遠程醫療服務建設[10],及時疏導患者就醫需求,保障疫情后快速恢復正常的醫療服務。
3.2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療服務效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該院疫情期間時間消耗指數上升明顯,而費用消耗指數較小幅度下降。提示本院疫情期間服務效率有所下降,主要表現為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延長。本院疫情期間CMI上升明顯,表明醫院收治的疑難急危重癥患者占比升高,而病情越危重意味著需要更長的住院時間和更高的治療費用[11]。這可能是導致醫療服務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疫情期間,本院作為青海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力軍”[12],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成立了單獨的隔離病房和留觀病房,調撥了如CT機等必要的醫療資源以供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診療使用,造成醫院醫療資源短期內相對緊缺,對住院患者的檢驗檢查等診療需求造成一定影響,這也可能是導致平均住院時間延長的原因之一。
3.3新冠肺炎疫情對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有限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院疫情期間低風險死亡率雖有較小幅度下降,但與2019年1-6月比較,并無顯著差異。提示本院疫情期間醫療服務質量與疫情前基本一致或變化不明顯。疫情期間住院患者中病情較輕或穩定的患者占比較少,如若出現低風險死亡病例,則低風險死亡率會大幅上升,不利于醫療質量的改善和提升。但在住院患者服務總量減少,工作負荷降低的情況下,醫務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照護病情急危重患者,同時諸多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正面媒體報道等社會因素,也激發了醫務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使命感[13],對醫療質量與安全的改善也會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對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造成了較大影響,主要表現在降低了醫院住院醫療服務能力和醫療服務效率,但對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并不明顯。疫情形勢緩和后,被抑制的醫療需求得到釋放,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會短期內快速上升至正常甚至更高的醫療服務水平,公立醫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或其他重大傳染病疫情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和認識,精準研判就醫需求、就醫行為等醫療服務形式的轉變,并及早采取相應措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