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峰(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江蘇 常州 213000)
在我國蘇南地區,鄉鎮大都存在工業園布局多、化工企業集中、經營種類復雜的現象。以常州市鄭陸鎮為例,其下轄26個行政村、4個社區、2 個工業園區,各種生產經營單位6 000余家,其中化工生產企業72 家,危化品批發經營單位67家,煙花爆竹經營零售單位39家,使用危化品企業2 家,如圖1所示。該鎮化工企業以生產經營涂料、水處理劑等為主,涉及液氨、液氯、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甲醇、雙氧水等危化品。從近年該鎮事故統計情況分析,工藝設備老化、違規操作和用火不慎是鄉鎮化工企業火災事故發生的最主要原因,如表1所示。

圖1 鄭陸鎮化工企業統計情況

表1 鄭陸鎮2015年至2020年化工企業事故統計表
化工企業事故形式主要為泄漏、火災和爆炸等,爆炸和火災是危害性最大、損失最多的事故形式,事故比例占75%以上,極易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與物質財產損失。根據前人研究分析的結果,從本身風險、安全隱患和事故發生等方面對化工火災爆炸事故進行風險分析,總結出化工火災、爆炸事故具有以下特點[1]。
(1)事故摧毀性嚴重。化工火災具有明顯的突發性、不可預知性、持續時間和損失程度難預測的特點。由于化工類可燃原料和成品燃燒速度快,使用目前主要的滅火劑,氟蛋白或者水成膜泡沫液來撲救也是很難撲滅的,此外,因為化工類火災的火焰主要通過熱輻射形式向外擴散,對周邊建筑、環境造成嚴重威脅,非常容易引起事故的蔓延與擴大。
(2)事故發生存在季節性。在化工原料、產品的生產、儲存與經營過程中,倒罐、裝卸環節的危險性最大。此類環節的危險性除了與操作人員、設備情況等因素有關外,還和天氣狀況有著很大的關系,因為炎熱的天氣會加快甲、乙類易燃易爆危險品的揮發,更容易形成可燃或者爆炸性環境,溫度易達到可燃氣體的爆炸下限和可燃液體的閃點。此外,夏季是雷雨季節,雷電預防不妥或者意外的發生都會成為易燃易爆危險品的點火源[2]。
(3)化工事故產生源復雜。化工產品生產工藝裝置種類繁多、規格各異,設備操作程序各式各樣,也更為嚴格,同時生產、儲存設備被酸、堿、強氧化劑長期接觸腐蝕,容易老化,一旦對法蘭口、螺紋口、焊接口等重點部位維護管理疏漏,就會造成易燃易爆危險品的泄漏。此外,操作人員日復一日地重復性工作,容易產生麻痹大意,疲勞工作及新員工的不熟練操作等也會引發危險發生[3]。
經調研,鄉鎮化工企業建筑缺少消防行政許可手續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在消防法律、規范等實施前就已經建成的老建筑,當時沒有辦理消防行政許可的法律依據,這些建筑成為現實的存在;二是化工企業使用土地多為集體土地,雖然通過從村委、鄉鎮等基層組織手中轉讓得到使用權,但是實際并未經發改、規劃、國土、建設等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正規程序審批、管控。鄉鎮里大量存在缺少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證照的建筑物。而且,在現有政策下,即使企業現場的建筑物滿足消防規范的要求,還是無法申請辦理消防驗收的行政許可手續。例如,鄭陸鎮的化工企業中共有55家單位未完全辦理消防驗收的行政許可,占單位總數的76.4%,其中1998 年消防法實施以前的建筑有8 家,單位內部分廠房無消防許可手續的13 家。
按照國家規范要求,化工單位應設置室內、外消火栓系統、可燃氣體報警系統等,有必要時還應設置泡沫炮系統、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等。經過排查,鄭陸鎮有29家存在無室內消防栓或室外消防水源等問題,占總數40.3%;有15 家存在消防泵房或其他消防設施未保持完好有效的問題,占總數20.9%。有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而不愿意去配備完備的消防設施系統,大大增加了化工企業的安全隱患。
許多鄉鎮化工企業的建筑設計與施工過程中沒有遵照國家制定的相關標準與規范,防火間距不足、消防車道被占用及建筑物耐火等級達不到要求等現象突出。此外部分化工廠房內部庫室之間缺乏必要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不到位,如:鄭陸鎮有20 家使用泡沫夾芯板搭建附屬用房,占總數27.8%;有13 家存在廠房之間、廠房與倉庫之間防火間距不足的問題,占總數18.1%;有28 家存在消防車通道或防火間距被占用的問題,占總數38.9%。此種現象有些是由于廠區面積太小,企業發展需要擴產,但地方政府又沒有多余的土地可以增加給化工企業使用導致的。
由于存在很多1998年以前建筑及無消防行政許可手續建筑,建筑內電氣線路敷設時未按照要求進行穿管安裝,并有私自拉接電線等現象,而且為了節省成本,小化工企業建造之初并未安裝使用防火、防爆開關、燈具。有些單位的生產設備、設施投用時間已久,存在零部件老化、線路老化等問題[4]。
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與消防責任落實上,企業安全失控、漏管現象嚴重:消防責任人、管理人不明確,消防檔案不健全時有發生;規模相對較小的單位,門衛處并不能保證值班人員24 h在崗,外來人員有時可以隨意進出;單位內部未設立明顯的消防安全警示標牌、標語;各種原料、成品未能嚴格分類儲存、擺放,未進行防火分隔,未標明理化性質及應急處理方法;未落實正規的消防安全檢查、巡查等;安全員、操作員雖然多為老員工,但是過于依賴經驗,不按規程操作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從業人員缺乏基本應急意識,對滅火、疏散、逃生技能生疏,如圖2所示[5]。

圖2 鄭陸鎮化工企業消防安全隱患統計表
蘇南地區的鄉鎮面積廣闊,各類小化工單位繁多,但消防監督檢查力量和滅火救援力量顯著不足,使得防、滅火工作的開展并不能達到專業、便民、高效的宗旨。如鄭陸鎮的消防監督人員共有四人,包括派出所消防民警、輔警各一人,政府消防辦公室監管人員一人,消防大隊掛鉤鄭路鎮的消防監督員一人;現有專職消防救援站一個,共兩車15人,針對處理化工事故的裝備嚴重不足,也未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庫,突發情況發生時,并不能滿足第一出動的車輛裝備需要,火災初期的防控能力受限。雖然消防救援部門大力推進微型消防站的建設,即使單位的微型消防站能進行實體性運行,但是對付化工這類專業性很強的事故,火災防控效果甚微[6]。
住建部門應督促、幫扶有條件辦理消防行政許可的單位,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盡快辦理。除了應嚴格按照住建部51號令《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暫行規定》,將化工企業工程納入消防設計審核或消防設計備案范圍外,消防設計審核涉及GB 50160—2008、GB 50183—2004、GB 50074—2014等其他專門的國家標準時,應執行其中最嚴格的安全條款。消防驗收時,可以查閱應急管理部門出具的《試生產(使用)備案意見書》《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竣工驗收意見書》《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證》以及相關的安全評價報告,并且可以邀請安全領域專家參與消防設計審核和消防驗收的專業論證會,提出專業性的意見和措施[7]。
雖然消防救援機構經歷了比較大的改革,但是消防監督管理職能仍保留下來,作為國家重要安全管理部門,消防救援機構內的消防監督人員有責任、有義務對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負責,以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消防監督人員,要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質,不僅要熟悉消防法律法規及其他消防安全知識,還要具備政府行政執法者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在注重學習國內知識及經驗、教訓的同時,還可以借鑒國外化工管理和消防監督措施,吸收國外對于化工行業安全管理的有利之處,運用于國內化工生產企業,為我國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添磚加瓦。作為一名基層消防監督人員,深知消防監督工作并不
像外人看到的那么簡單,并不只是對企業的消防設施檢查幾遍就有效果了,安全隱患源于任何一個環節的可能疏漏。因此,必須提高消防監督人員的能力素質,加強專業素質建設[8]。同時消防監督人員應重視消防業務知識儲備,在行政執法中做到盡職盡責、公正嚴肅,嚴格認真對待執法工作,要了解相關化工企業的生產工藝、原材料類型、產品特性等,不斷提高消防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
根據目前消防救援機構對化工企業消防監督檢查的形式主要為對單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職責情況的“雙隨機”檢查,以及不特定時期的專項檢查等,對化工企業的生產工藝、裝置設備等事項不應作為法定監督檢查的內容,但可以嚴格化工單位實施消防安全評估報告制度。同時消防救援機構也可以與應急管理部門共享安全評價報告的相關內容,因為各化工企業委托安全評估機構每三年一次出具的安全評價報告,內容具體明確,要求嚴格,意見切實可行。此外,消防救援機構也應向應急管理部門學習,邀請各行業、部門、單位的消防安全專家參與日常監督檢查[9]。
同時,應督促化工單位實行全員消防安全責任制,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范圍和考核標準等內容,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定期演練的同時,進行消防工作的檢查考核,安全費用應保證適當比例用于消防工作。對于易燃易爆危險品生產、經營、儲存場所等重大火災危險源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限期搬遷或者改變用途。
目前很多省消防條例都專門規定了鄉鎮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職責,將消防安全內容納入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并嚴格組織實施。結合鄉鎮區域內化工企業的特殊性及消防站的建站標準:郊區的普通消防站保證轄區面積不大于15 km2,消防車5 min內到達轄區邊緣為原則,如果設置特勤站,需要滿足轄區面積不大于7 km2的要求,同時需配套消防通信設施、救援物資儲備等。其次,推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落實專項經費保障,對于化工企業周邊現有道路缺少消火栓的位置,增設市政消火栓,保障消防供水。對于新建道路,確保按照國家規范設置公共消防供水設施[10]。此外,基于對可能發生火災事故類型和規模的分析,規劃建設泡沫藥劑儲備庫,預估泡沫藥劑供應種類和儲備量,做到有備無患,應急救援處理能力、信心顯著提升。
生產、經營、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較集中的鄉鎮,各單位應當建立掌握工藝流程、具備應急處置能力的專業處置隊伍,設置輔助應急救援指揮決策的專用資料箱,根據需要配備專用滅火器材、儲備專用滅火劑并保持完好有效;加強各單位間的聯防聯動機制,定期組織企業之間溝通交流,進行應急救援演練。發生事故時,應當立即啟動區域應急救援預案,調取專用資料箱,調派專業處置隊伍及時開展和參與相應處置。
化工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相應的消防安全知識和管理能力,建議實行履職情況累積記分管理。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易燃易爆危險品等火災高危企業應當投保火災公眾責任保險。加大對安全生產方面的投入,制定先進技術改造計劃,提高工藝技術自動控制化水平。同時對購置消防車船、個人防護裝備、滅火藥劑用于專職消防隊、微型消防站建設的單位,給予一定的稅收抵免優惠政策,激勵企業做好消防裝備建設工作,從而提高化工單位自身的滅火救援等應急救援能力[11]。
在化工企業發生的火災、爆炸事故中,純火災事故極少,絕大部分為物理爆炸、化學爆炸引發火災,火災再引發爆炸事故,而事故多數是由于設備運行故障、工藝設計缺陷、員工違章操作或誤操作等原因引起的。除了純火災事故外,化工企業發生的其他類火災爆炸事故與消防救援機構履行消防監督管理職責并沒有太直接關系,而應與應急管理局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有直接關系[12]。因此,不應在事故發生后,對消防救援機構進行監管責任的追究。
注冊消防工程師制度已經在全國開展實施,消防救援機構可以逐步要求化工企業專職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取得注冊消防工程師資格。同時要求企業每年委托有專業資質的評估單位對單位消防安全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消防安全評估,消防安全評估報告及存在問題整改落實情況應及時向消防救援機構備案,更好地督促企業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
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自身的創新能力,同時隨著國家機構改革的深入推進,具有消防監管職能的部門在界限的劃分上也會越來越明確。目前,中國越來越重視化工行業的安全生產問題,為了更好地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做好化工企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重要前提。根據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執政的法治思想,以及《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的實施,各地需進一步促使職能部門聯合發力,齊抓共管,督促化工企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安全工作,加強安全意識,落實消防安全責任,確保我國化工行業的安全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