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豐,仲金枝,張 晶
(1.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信息化的發展,促進了我國醫院建設的進程,加快了公立醫院的改革速度,這對醫療補充機制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醫療服務價格成為當今世界上醫院最重要的問題。早在2016年我國相關部門就根據現階段醫療改革制度,制定了《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對醫療價格進行了規范。采用積極穩妥的方式加快醫療服務價格的改革,將醫療服務的價格更加合理化,與我國眾多醫院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構建健全的動態調整制度,形成了完整的醫療價格體系,提高了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讓整個醫療組織結構完成良性循環。
由于國外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運行較早,因此其運行機制較為完善,醫療服務的價格調整周期設置在1年~2年。運用醫療服務價格標準化,以外部因素為核心,形成健全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比如:美國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通常采用成本核算為基礎,構建完整的調整機制,每年都對醫院服務價格進行公布,每5年就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修改;日本則是根據年度的預算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調整,建立了具體的調整比例,醫療服務價格是由國家嚴格控制,每2年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調整;澳大利亞是直接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全國規定,這個價格是根據醫療服務平均成本來進行計算,主要的影響因素是醫療服務過程中,若醫療成本提高,那么醫療服務價格會隨之提高[1]。
由于我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運行時間較短,還沒有擁有健全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從我國各大公立醫院改革情況來看,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還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調價方式不科學、調價周期過長等[2]。
在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階段,筆者對全國520多家醫院進行了問卷調查,如表1所示,其中有61%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周期均在2年,甚至>2年,大部分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周期都會≤2年[3]。

表1 不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周期的調查對象情況
在問卷調查過程中,有70%的調查對象認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周期過長,大部分人認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應該在半年到兩年之間。
在調價影響因素方面,絕大部分調查對象的數據,能夠反映出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因素,當醫療服務成本、醫保水平和醫療行為等方面出現很強的變化時,對醫療服務價格造成巨大影響,醫療服務成本作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重要因素(見表2)[4]。

表2 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因素調查結果
通過相關人員對部分醫院的現場調查發現,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缺乏合理性,部分區域在制定醫療服務價格方面是以當地的相關政策作為主要核心,缺乏對單個項目價格調整的科學性,并且價格調整存在明顯的政策變動性。在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過程中,需要衡量每個方面的利益,再進行多方面的協同處理,嚴格控制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的運行,在發現問題的第一時間實時控制,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提升醫療服務的整體質量,加強維護患者利益的措施。我國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主要是采用價格平移的方式,只有很少一部分地區擁有豐富的醫療價格調整的經驗,能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合理的調整。比如:在上海市每年都會進行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通過采用比價模型和價格動態控制模型,加快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腳步[5]。
在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過程,需要根據各地區的人均收入情況作為基礎,再融合醫療服務的成本因素,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一直以來醫療服務價格和醫療服務成本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成本的浮動會直接影響到醫療服務價格的增長,因此,相關部門要提高服務工作的規范性,通過對比模板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詳細的研究。在調整過程中,要加強地區經濟發展進程的調查,對地區人均GDP做出及時的記錄,并做出綜合的評估,將評估數據上傳至數據庫,為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提供有力的幫助。從患者的角度來看,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主要是為了保護廣大群眾的利益,減輕患者承擔的經濟壓力,避免給家庭造成很大的負擔。因此,在做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時,不僅要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還要充分體現出醫療服務的質量,對患者的各方面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將綜合評估的數據作為評價的標準。從我國目前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情況來看,區域經濟的發展對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影響較大,在制定醫療服務價格時,不但要考慮到醫療服務的成本,還要考慮到患者的收入情況、支付能力等,要充分從患者的利益出發,與區域的經濟發展相結合。在醫療服務價格的制定過程中,還與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很大的聯系,如財政部門、監管部門等,這些部門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差別,其中涉及的利益非常多,在價格調整時,考慮范圍要比較全面,各部門要做好自身工作[6]。
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將多方面的價格進行調整,從而達到平衡的效果,以此來實現利益最大化。由于我國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運行時間較短,還沒有完全成熟,在制度和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相關部門要對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進行完善,制定相關的規范和措施,給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提供有力的支持。我國政府在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中作為領導者的角色出現,制定出調整的框架,成立專業的價格調整部門,成員由各部門人員組成,制定出行動的具體方案,使涉及的各方利益達到平衡。做好政策的宣傳,衛生部門要做好管理工作,對醫院服務工作實施正確的指導和監督。和醫保部門隨時保持聯系,及時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提供預測和評估,給出調整價格的主要依據。在價格調整和執行上面,要做好嚴格的監督和管理。醫院的醫保部門要對醫療成本、患者利益等方面進行結合,再根據醫保的支付標準,對調整價格進行完善,在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中起到一個保護者的作用,根據實際情況對醫院的數據進行分析,確保醫保方案的順利實施[7]。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目前我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缺乏國家層面的領導力量。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醫療服務價格和醫療服務成本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成本的浮動會直接影響到醫療服務價格的增長,需要對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提供有力的支持,減少醫療服務價格長期不調整的不良現象,采用積極穩妥的方式加快醫療服務價格的改革,使醫療服務的價格更加合理化。與我國眾多醫院的實際相結合,進行動態的調整,從而形成醫療價格體系,加快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速度,保證各方面利益的平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