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雄英
(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四川 涼山 615000)
彝族刺繡經歷了千年的繼承與發展,現如今已經成為一套集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為一體的民族工藝文化體系。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彝族刺繡文化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各地區將彝族刺繡作為商品進行開發,同時在當地政府引導和支持下,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彝族服裝、掛飾、挎包、日用品等彝族風格產品。在這些產品的銷售中,彝族刺繡文化成為彝族文化的經典代表,也在市場流動中得到創新與發展。然而在刺繡產品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由于市場運作不足、技術欠缺、創意設計水準有待提升,致使彝族刺繡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存在一定問題。還有一些比較急功近利,過度開發,致使彝族刺繡在繼承開發中逐漸異化,開發和保護失衡將影響其生存和發展。為此,必須要有清晰理性的定位,制定有效的傳承與發展措施,確保涼山彝族刺繡文化得到高質量發展。
涼山彝族刺繡工藝獨特,并且有著明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別是甘洛縣民間彝族婦女刺繡工藝,她們憑借著獨特的工藝、精細化的繡工以及豐富的刺繡紋樣,在涼山彝族地區有著一定影響力。
甘洛彝族刺繡一般有枕頭、挎包、錢包、衣服、圍腰、鞋子等。刺繡花樣較多,通常可以劃分為三種:其一,具體或抽象的天象、植物、山水、動物等圖相;其二,具有繁育性、寓意吉祥的圖案;其三,抽象性非常濃烈的圖案,比如幾何圖案弧形、圓形、三角形等。其中具體或抽象圖案包括波浪紋、羊角紋、葉紋等;而寓意吉祥的圖案有變形獸紋、字紋、日月并繡等[1],這些都體現了甘洛彝族人民對大自然的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涼山甘洛彝族刺繡為義諾式刺繡,該工藝特色主要呈現在彝族服飾上,比如男子的衣襟、項背、袖臂;女子的衣襟、袖臂、衣領、項背、頭帕、下擺等,還有小孩子的鞋子與帽子上。甘洛彝族刺繡工藝包括了十字繡、平繡、鎖針繡以及盤繡,其中鎖針繡與盤繡是最具特色的。比如盤繡工藝需要制作盤條,使用5—6 厘米的布條,并將其卷為1—2 厘米的細條狀,以此制作凸起圖案。在刺繡過程中,需要先起盤線,邊盤花紋邊固定。另外,彝族刺繡圖案都有其對應的刺繡針法,而且通常不隨意更改。由于彝族在刺繡時不需要畫稿,而是將其制作工藝固定成紋樣樣式,以此構成相同圖案。比如雞腸紋與窗格紋需要使用盤繡工藝,這樣才能將紋樣的美感凸顯出來,同時呈現濃郁的民族風情。如圖1,馬纓花圖案中的花瓣需要使用鎖花繡工藝,其花芯則使用車輪訂繡等,強烈的程式化是甘洛彝族刺繡較顯著的特點[2]。
彝族刺繡紋飾工藝比較獨特,飾紋尤其精美、蘊藏著深層次寓意。比如彝族刺繡具有顯著的“繁”“密”地域特征。因為甘洛彝族刺繡工藝比較繁復,同一個圖案需要使用不同工藝進行,其傳統圖案眾多、色彩鮮明、繁而不雜,具有雅典莊重之美[3]。而且彝族刺繡呈現了當地人們的精神文化,是一種物質精神產品,能夠展示生活、歷史變遷,這是民族精神文化主要構成部分,有著較高的收藏價值、觀賞價值以及實用價值。

圖 1 彝族繡娘繡制精美彝繡(來源:中新網)
甘洛彝族刺繡文化保存比較完整,其刺繡圖案主要以生活環境為主。比如他們會在刺繡中增加藍天、花草、飛鳥、白云等圖案。在這之中,彝族女子服裝色調主要為橙、藍色,而彝族男子服裝主要以黑色和藍色為主,通常情況下,彝族女裝的衣領處會圍繡兩圈鮮艷花紋,而男裝大多是素凈花紋。男女裝袖口花紋十分有講究,好似需要將整個手腕部分刺繡完,而且所有色帶都刺繡了非常夸張且復雜的圖案,比如彎曲或規則的線條、花瓣形、草葉形、波浪狀。比如圖2,女裝袖口顏色更加明艷豐富,有黑色、白色、綠色、橙色、黃色、紅色;女裝衣角也比男裝復雜,其衣角處都會繡上相應花邊。此外,男子與女子的頭飾也不同,男子一般佩戴的是大紅、粉紅、金黃、淺綠構成的英雄結頂端,還會留下各種顏色的長須用于裝飾;而女子頭帕繡花多樣且有講究,即分年齡又分性格,針對不同年齡段使用不同的刺繡法。比如少女的繡花更加明艷,中年人則比較簡單,老年人十分重視老成持重。如果少女性格比較活潑,則可以使用色彩十分艷麗的線條,這樣繡花會更加輕快活潑,而性格內向的少女可以選擇綠色或藍色的彩線,確保繡花更加穩重,也不失青春氣息[4]。

圖 2 服飾作品(來源:小涼山彝族刺繡——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烏史大橋鄉是彝族與漢族文化交流之處,對于彝族刺繡設計,其頭帕會使用海色布條纏繞,布帶外露一截則使用紅白綠三色線,以此刺繡出相互間隔的色帶,最外層則使用三色間隔組成不同的純色色塊,以此提升刺繡色彩的協調性。而衣服主要以黃色布、淺色花布、大塊鮮艷的紅花搭配在比較明顯的藍色布料上,長衫會從腰部以下前后共開四道口,前面兩長塊系于腰間[5]。對于領口設計,會選用白黃紅三條色帶,衣服整體給人一種簡單舒適的感覺。
彝族刺繡工藝包括了圖案紋樣、工藝技術、材料工具、色彩運用等方面,因此在傳承中必須要有效整理這些內容,掌握關鍵要點,層層傳承促發展。
1.文化符號
涼山彝族刺繡最突出的功能雖然是審美,但在長期的傳承中,已經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審美符號。這些符號不僅是彝族傳統服飾的主要標志與特點,還是彝族刺繡文化的關鍵內容。比如虎眼紋和羊角紋來自于彝族早期圖騰崇拜,四方八角紋以及渦紋中蘊藏著八卦、宇宙等文化形象,還有彝族刺繡最具代表性的馬纓花,也就是杜鵑花,其代表著純潔、美麗,同時蘊含著彝族禮俗文化;火紋象征著彝族對火塘文化與火的崇拜,彝族比較常見的窗格紋、 鐵鏈紋、火鐮紋、盤繩紋都與彝族人民生活密切相關,這些都從單純的裝飾符號發展成了彝族喜聞樂道的吉祥符號[6]。
這些流行于刺繡中的圖案紋樣,也是傳統文化信息的主要載體,雖然不屬于彝族通用符號,也要進行高效的保存與傳承,如涼山的螃蟹紋、蕨芨紋、石階紋、牛角紋等。此外,由不同紋樣有序組建成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適合紋樣、四方連續紋、二方連續紋等,都需要當做同一組符號進行相應的保存與傳承[7]。還要深入涼山彝族地區不斷挖掘更多不被外界所熟悉的符號元素。
2.色彩文化
彝族刺繡文化種類眾多,其色彩搭配風格差異較大,但各種刺繡最具代表性的標志點就是色彩搭配,如涼山多以紅黃黑為主,并且該地區在色彩搭配上具有相應的規律和習慣,雖然涼山彝族刺繡色彩相比于符號而言其使用相對自由,但為了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以及涼山刺繡人員的組合習慣,還需要進一步傳承創新刺繡色彩。
3.工藝技術
涼山彝族刺繡文化以前全靠純手工制作,從剪樣、裁布、刺繡到加工產品都有相應的技術流程,每一個流程都比較復雜,就比如針法就包括了盤、鎖、繡、滾、釘、嵌等縫繡技術。雖然如今規模化刺繡產業主要依托于機器生產,但有一些加工技術是機器難以實現的,還需要依靠手工技術來完成[8]。
1.市場創新
涼山傳統彝族刺繡文化最顯著的功能就是美化服飾,而在現代文化背景下,傳統的彝族刺繡文化生存越發困難,要想長久傳承彝族刺繡文化,還需要制定更加科學的發展規劃。可以在現代工藝品中創新融入這些古老刺繡文化與技藝,以此轉變涼山彝族刺繡文化的發展方向。比如進一步提升刺繡產品在旅游文化市場中的占比,開發更多的刺繡畫、屏風、掛毯、掛件等環境裝飾市場,不斷創新設計高級刺繡藝術品,確保涼山彝族刺繡文化得到更加寬廣的傳承與發展空間[9]。
2.創新圖案色彩文化
彝族刺繡文化最顯著的標志就是紋樣圖案,這也是彝族刺繡文化傳承核心點。如果創新是隨意更改彝族刺繡文化符號,這會導致彝族刺繡文化基本特征消失,并且在刺繡成品中無法看到民族屬性。但若只是墨守成規單一照搬傳統符號進行傳承發展也是難以生存的,因此涼山彝族刺繡文化還需要使用辯證法進行文化符號的創新,同時要堅持不可不變也不可亂變的創新原則,創新設計后的彝族刺繡文化符號必須要保留彝族文化風格與特色,能夠使人一眼望去就知道屬于彝族刺繡。
創新彝族刺繡文化首先要以平面構成理論為導向,堅持變化與統一、對稱與平衡、對比與協調、韻律與節奏的原則,保證彝族刺繡文化基本特征作為創新基礎,進而在變化萬千的圖案組合中創造更多可能[10]。其次要保護和保留涼山彝族刺繡文化風格,優化色彩搭配與組合,還可以根據時代流行色彩提高刺繡時代感,同時整合傳統圖案和現代元素,增添時尚感的同時保留優秀傳統元素,以此拓展彝族刺繡文化受眾人群。最后結合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分別設計彝族刺繡文化產品,比如時尚化、大眾化、生態化等不同類型的產品,以此達到各消費群體的要求,還可以重視個性化設計,量身定做彝族刺繡產品。
3.創新工藝技術
基于規模化、產業化視角,彝族刺繡文化的傳承不僅要保存傳統優秀工藝,為刺繡品牌、品質奠定基礎,同時要不斷創新工藝提高刺繡水平。其一,要重視產品設計技術的優化創新,也就是提高產品設計、制作、刺繡以及加工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其二,優化工藝制作技術,整合刺繡與不同材質,比如結合木料、金屬、塑料、草編等工藝;其三,深入探索傳統刺繡工藝,整合現代技術與傳統工藝,制作出既具備傳統工藝特色,同時也具有現代工藝特點的刺繡產品。
創新設計彝族刺繡產品的基本要求就是堅持繼承傳統優秀工藝。涼山彝族刺繡文化在時間更迭中積累起來的美感與藝術,是手工與心靈最根本的交流和呈現,也只有欣賞彝族刺繡作品時才能感受其中奧妙。涼山傳統彝族刺繡圖案和刺繡對應的手工技藝是相互成就、高度融合的,刺繡工藝能夠讓圖案裝飾效果更加深層次。創新發展彝族特色刺繡文化產品,必須要堅持本土化,將彝族文化作為核心要點,把涼山彝族民間圖案作為切入點,真實還原手工作品手心合一的效果,呈現當地匠人對于刺繡美感的追求與詮釋[11]。在繼承與發展中如果肆意改變或者簡化刺繡工藝,就會嚴重影響刺繡圖案最原始的美感。為此,繼續使用本土化手工技術也是傳承彝族刺繡文化的一種方法。
比如對甘洛刺繡產品進行再次設計和創新時,應繼續沿用傳統優秀手藝,同時結合現代化技術,保證設計的文化創意產品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繼續使用基本工藝技術的同時,不斷注入符合現代化的設計元素。涼山彝族刺繡文化產品創新發展也可以增加現代生活元素,保存傳統精湛技術的同時,制作出更受當下時代各群體喜愛的產品。
經濟實力是一個國家強大實力的體現,文化產業也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更多國家也將本國文化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彝族刺繡文化產業發展具體表現為:第一,彝族刺繡在旅游行業發展中尋找到了一條適合文化保護、開發、繼承與發展的通道,即將彝族刺繡文化產品轉變成旅游觀光中吸引游客的特色商品,這也是了解彝族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全面了解彝族刺繡工藝與旅游的關系,可以讓涼山彝族傳統刺繡文化得到有效傳承與發展。第二,當彝族刺繡基于旅游行業進行發展,該產品會成為旅游產業的附屬產品,自此可以得到產業化、規模化的開發與創新,讓傳統彝族刺繡文化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進而得到有效傳承與發展[12]。第三,保留彝族刺繡文化部分元素,根據現代化審美需求,步入產業化發展道路,創新更有價值的繡品、工藝品,保存最具特色的傳統彝族刺繡產品與文化,在創新中傳承。第四,堅守彝族刺繡文化思想,積極應用先進技術,拓展彝族刺繡文化范圍,繡出全新的彝族刺繡作品。通過現代化技術,推動彝族刺繡生產產業化、規模化發展,設計出最具涼山彝族文化特色的刺繡,在產業化發展中繼承發揚彝族刺繡文化。第五,結合旅游景點特征,開設彝族刺繡文化相關表演或項目,讓國內外游客深入感知、學習、體驗刺繡的樂趣,以此宣傳發展彝族刺繡文化。
想要提高彝族刺繡的高級感,在設計與制作中需要創新思想,強調刺繡的精品化、品牌化發展目標,這也是理性開發與發展彝族刺繡文化的根本。品牌本身也是一種復雜的符號,具備了深層次的價值、文化與個性內涵,但如今涼山彝族刺繡在國內外市場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品牌戰略和精品戰略,這直接制約了彝族刺繡在市場上的拓展、發展,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彝族刺繡文化品牌建設[13]。
設計彝族刺繡時,要如何提煉悠久歷史中累積下來的手藝人技術和智慧,并將這些智慧融入新產品設計中,是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我國一些漢族民間刺繡在不斷繼承發展中,逐步擺脫了服飾附屬位置,成為獨立的刺繡藝術品,同時這些產品的價值也在不斷提高中。但是彝族刺繡產品還比較依賴于服飾,那么要想拓展產品屬性,必須要改變這一局面,將產品向多方位擴展,強化精品化意識,讓彝族刺繡成為獨立的藝術品。
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重視產品功能與價值的提升,這是彝族刺繡轉變傳統發展模式,步入現代化特色文化發展道路的基本方向。只有肩負起傳統工藝品的傳承與創新使命,在使用和需求中生存,以此得到大眾認可,進而得到傳承與發展。彝族刺繡創意產品必須要與現代化生活相互融合,才能設計出更加實用和高級的產品。一件完整高級的產品,其設計過程需要緊跟產品中蘊藏的文化價值,并且彝族刺繡作為少數民族文化中的創意產品,必須要積極探索民族文化互通點,全面展示地域文化的同時,強調文化產品中蘊藏的世界價值理念,進而發展成大眾接受的民族特色文化產品。而且民族傳統文化受到地理環境、文化氛圍等差異性影響,彝族刺繡產品承擔著本土文化的呈現任務,為了達到差異化審美要求,彝族刺繡必須要強調古老手藝、現代化技術以及地域文化通融性,并且彝族刺繡產品設計必須要具備當代日常功能性,這才是繼承、創新與發展彝族刺繡文化的關鍵[14]。
涼山彝族刺繡文化是涼山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記錄見證了涼山的發展,呈現了最真實的文化演變和文化現象。傳承與發展涼山彝族刺繡也是為了有效保護彝族文化。在民族文化旅游產品銷售中增加具有特色的彝族刺繡產品,不僅能帶動涼山彝族地區經濟發展,還能豐富彝族文化旅游內涵,最終實現彝族刺繡文化的有效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