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高考語文命題中實用類文本閱讀受到了教師的高度重視,對其內容和試題形式的研究,是當前教師教學中高度重視的內容之一。因此,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對實用類文本進行閱讀,為學生高考獲得更好的成績提供一定支持,當前有必要分析實用類文本的特點,并且針對性的制定出有效閱讀措施。以此保證能夠通過不斷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確保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參與語文高考,為獲得良好的成績提供一定支持。
關鍵詞:高考;語文科目;實用類文本閱讀
中圖分類號:G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03-0033-04
高中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能力,是高中課程重視學生創新意識、能力基本教育理念的一種體現,通過選擇適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治療,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保證學生真正掌握這類新題型的答題要領,進而為學生高考獲得更好的成績提供支持。因此,當前需要在準確了解該文本特點和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制定出有效的備考策略,并且將其應用在實際教學中,確保學生能夠在今后的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
一、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探究概述
在新課程標準制定并且落實的過程中,實用類文本閱讀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其在高考中的分數占比非常高。通過對其在高考中的試題出題形式進行研究和分析,不僅能夠確保在備考過程中,將新課程標準的全新知識點落實在實際中,滿足學生對于新知識學習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斷提升備考教學的質量,為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提供一定支持。按照新高中課程標準中的說明,實用類文本的形式主要有消息或者新聞、報告文學、調查報告、特寫和人物傳記等。
按照高考統一標準中的要求,語文科目的考試重點在于對學生理解、分析、鑒賞等方面的能力進行考查。在所有的能力考查中,探究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語文科目重要的考查點之一。該能力不僅要求學生需要擁有良好的探究能力、探究精神,還需要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實用類文本作為整個考試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整個語文高考試卷中分值大概為25分左右,最后一個小題的分數更是達到了8分。按照歷年教學一線反饋的消息,大概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選擇實用類文本閱讀,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明確了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重要性。
通過對近些年該類型試題高考的答題情況進行分析,發現針對這類題目考查主要有理解分析類、概括分析類等五種類型。但是不管是針對哪種類型考查,該題型主要是在對考生是否具備問題意識、個性化文本解讀能力,以及從某個角度入手深入探究的能力進行考察。而考生在實際答題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內容單薄、觀點不明確、分析不到位等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性的制定備考策略,幫助學生逐漸提升答題能力,這是當前高考備考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
二、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探究備考策略
針對高考來說,探究類試題是一種有著明顯開放性、獨立性、思考性的題型,主要要求學生在答題過程中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這些在文中是無法找到答案的。按照考試大綱中的要求,類型試題要求學生需要在滿足以下幾點的基礎上答題:第一,要求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理會文本中體現出的人生價值,挖掘其中包含的時代精神;第二,要求學生對作者寫作背后意圖以及寫作背景進行分析;第三,要求學生需要對文本中的重難點進行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自己探究后獲得的理解。針對該類型試題來說,本質是一種學生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生可以產生很多不同的想法,但是必須要保證這個想法與高考要求的標準答案相一致。可見,找到答題的規律,選擇正確的答題方式,總結好相關的內容,是答好實用類文本閱讀題的重要基礎。
(一)發掘文本內在價值與精神
實用類文本閱讀探究試題,是高中新課程對于學生創新意識、能力進行考察的基本途徑,針對該題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教師在指導學生備考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考點解讀。針對考點解讀來說,首先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包括正面與反面、個人和民族、當事人和旁觀者、歷史和現實等多個不同的角度。其次,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對考點實施解讀,包括千層、深層、實用、美學等層面,同時也要概括涉及的范圍,如經濟、文化等。最后,可以從人生價值的角度對考點實施解讀,通過了解文本中主要任務表現出來的人生價值、作者在文中描繪的情感態度等。此外,時代精神也是考點解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其主要是指在文本產生年代的精神面貌,也就是分析文本自身精神與當前時代精神之間的聯系。實際上這也是對新課標中實用類文本閱讀模塊教學要求的一種概括以及總結。第二,典型試題精選。主要是指將以往年度高考中涉及具備一定典型的試題作為實例,通過帶領學生分析實例并且給出標準參考答案,比對學生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的差異,探究二者意思表示的共同點和差異點,進一步分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偏差,并就偏差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明確在實用類文本閱讀答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內容、掌握的要領等。如往年高考題中給出的題目為:該報道具備較高的社會價值,結合文本、新聞背景說出你的理解。先引導學生根據題目要求練習,引導學生自主答題,然后給出該例題的參考答案,使學生能夠在對照答案的過程中,了解答題的出發點,不斷地提升答案標準型,為學生更加標準的答題提供支持。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自我分析進行點撥,深化學生對于答案的理解層次,幫助學生明晰答案的分析方法和表達技巧。要特別注意的是,文章的社會價值和時代特征是貫穿于全文的主線。每一個段落的分論點可能因為作者思考的層次不同,對社會價值內涵的剖析也是不同的。題目可能就這種微妙的變化進行提問,讓學生就作者的措辭進行剖析。這個時候,就要讓學生學會分析作者情感的變化,探究是否因為文中具體事例的闡述導致了這種變化。第三,技巧點撥。在實際的閱讀中,主要是需要將體現的人生價值、時代精神作為主要內容進行探究,在作答時要從提供的資料作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通過對材料中最能夠將主題思想表達出的內容作為切入點,實現周到、仔細地分析,對其中包含的人生價值、體現出的時代精神進行挖掘、整理、分析和提煉。以此保證學生可以在自己的理解下,重新審視問題、思考問題,并且將問題描述出來,得出屬于自己的結論。這樣就能夠滿足實用類文本閱讀對深入解讀、真正表達出自己獨特感受的答題要求。在具體的答題過程中,教師需要使學生了解具體需要解答些什么,保證答題的規范性同時,將自己的獨特觀點表達出來,滿足該題目在考查學生能力方面的要求。不同類型的題目有不同的答題要點,要注意答題時所運用的語句風格。切莫在作答時因為作答風格而失分。具體包括三點要求:結論性題目需要保證觀點的明確,不能夠含糊其詞,要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概括性題目需要在對文本內容充分把握的基礎上,答案全面表達出文本的內容,并且保證表達的完整性,不能有漏洞;闡發型題目則需要與文本中體現的具體實例相結合,對實例做出合理的分析。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解答相關題目時,將自己的思索過程在草稿紙上完整的展現出來。思索的過程一定要包括通過哪些語句體現的文章的內在價值和精神。要讓學生對這些語句進行進一步的剖析,對其中的重點詞匯進行進一步的辨析。
(二)探討文本寫作背景與意圖
明確實用類文本的寫作意圖和寫作背景,是閱讀探究的基礎,也是答題的重要保障,通過對文本的寫作背景和意圖進行分析、探究,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基本內容,能夠為答題的準確率提供保障。在備考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第一,考點解讀。任何文本類作品的問世,都與作者的創作背景和意圖有關。一般情況下,創作背景主要包括文本創作當時的政治背景、社會審美情緒、社會基本價值觀念、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等,而創作意圖就是指作者創作這個文本內容的主要用意。因此,在備考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脫離文本自身,通過閱讀理解,明確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文本的創作背景。在解析創作背景時要讓學生聯系歷史知識,對當時的重要歷史事件有一個比較簡單的了解,明白歷史事件對作者所處時代的民眾的影響。特別是一些影響較大的思潮,要讓學生深入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人在巨大的歷史事件的沖擊下所面對的挑戰和心理變化。探究這種變化對人思想的影響,引起的人行為方式的變化,導致民族發展面臨的危機和機遇。在這種情況下答題,就能夠保證答案的標準性和準確性。第二,試題精選。如在對“結合文章分析‘沒有天堂這個標題的真實意蘊”實用類文本閱讀內容進行理解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文本寫作意圖、背景的角度,對學生答題方向進行規范,具體包括以下幾個要求:東西方宗教中對于“天堂”一詞的不同理解可以看出,地球地位上的唯一性;地球當前面對的實際問題;需要立刻行動起來將問題解決,保護地球保護家園。在選擇試題的時候,要注重不同試題的比較,比較的方面要從文本和題目兩個角度出發,對試題進行辨析。首先是文章辨析,要注重向學生傳授不同文章的透視技巧,通過簡單的通讀全文就可以掌握文章的框架,并通過比較不同文章的框架結構總結出一般規律。通過對框架結構的分析,了解重點語句可能的分部情況。第三,答題技巧。通過分析歷年來的高考試題可以了解到,單純從背景和意圖角度設置的題目并不多,主要是需要考生運用這些角度,個性化的進行閱讀理解和創新性思考。因此,在對該類問題進行解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如引導學生對作者的生活背景進行了解,明確作者創作出該文章的實際目的和動機;從作者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了解和總結作者自身對于人生的態度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確保學生實現對文本內容有創意的表達。還要注意對題目的辨析技巧。這里的辨析是要讓學生理解一道閱讀題目中不同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從命題者的角度出發,探究命題思路,要讓學生通過解答前面的較為簡單的題目預判后續題目的解題范圍,解題思路,解題過程。要讓學生具有一個“預判性”通過前面的小問,猜測后續的問題的答題方向。因為一道題目的風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對于文章剖析的角度也是固定的,命題的脈絡也是固定的。那么,題眼就是固定的,可預測的。這樣,學生就會做到在每一次的閱讀過程中“有的放矢”,在無形間搜集自己想要找到的答案。總的來說,在解答該類題目的過程中,學生想要真正準確的將寫作目的體現出來,可以在實際作答過程中,將“作者為什么這樣寫?”作為為中心進行分析,闡述觀點過程中不需要固定答案,只要能夠圍繞考點提示,針對性的從多個角度發揮,就能夠真正做到“言之有理”,獲得較好的成績。
(三)抓住文本內容重點與難點
每個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會融入一些作者自身的想法,而由于每個人對于事物的理解存在差異性,這種個人想法理解起來也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針對高中生來說,其自身的生活閱歷并不多,想要保證學生能夠理解一些深刻的人生價值、社會價值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實際的備考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通過充分挖掘和解析文本中的重點、難點內容,幫助學生學會抓住文本中的主要內容,為學生更加容易的解答文本內容提供支持。同時,要讓學生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將作者幾十年的人生旅程以一種易于理解的表達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并通過自己的闡述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可以從作者的角度去看待文章所闡述的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考點解讀。文本中包含的內容不僅能夠體現出整個材料的重點,也包含一些難以理解的部分,這些內容學生如果能夠真正理解,就可以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發現凸顯文本價值的內容,如議論、抒情的部分,而難點則是指一些客觀存在不容易弄清楚的部分,如說出自己的見解等。在實際答題的過程中,只要能夠得出科學的結論,言之成理,就能夠獲得較為標準的答案。在指導學生時,首先要讓學生根據寫作意圖進行分析,這一過程可以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正面剖析,順著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結構去思考其蘊含的情感。反過來看,可以讓學生思考作者既然有這種感受,具體是由于文章中的哪一部分的描寫引發的呢?作為讀者,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思考呢?你和作者的思考結果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這一思考的過程,其實就是尋找答案的過程。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見解、理解和作者的意圖相融合,在理解作者文意的基礎上對其主旨進行再次升華。第二,典型例題。如針對實用類文本閱讀“針對黃賓虹和張大千來說,二者都是非常著名的學者,但是二者的人生態度非常不同,這種情況能夠為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示?”來說,在指導學生分析和探究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恪守傳統、甘于寂寞的藝術追求;求真務實的人生態度;淡泊名利的做人本色。在藝術追求和人生理念之間找出二者的共性,也要注重二者的聯系。明白其中的因果關系,探究其互相促進的原因,要讓學生思考是怎樣的人生理念才讓黃賓虹和張大千有了這樣的藝術追求。第三,技巧點撥。針對實用類文本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來說,在對其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結合本次探究的對象,明確探究的實際意義,并且提出對應的假設,將探究的過程展示出來,即能夠非常完整的作答。具體來說,基本的答題思路為:先將需要探究的問題中,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然后用簡潔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明確探究的實際意義,再次將自己對該問題的看法或者觀點闡明,與探究的問題建立起聯系,要注意根據題目要求和文章的主旨對自己的看法進行簡要的剖析。最后將探究的路徑、根據展示出來,盡可能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對問題進行分析。要注意站在什么角度和層面上進行分析,不要局限于作者或者文章提及的角度。也不要只思考到與文章中相反的角度。要學會從側面看問題,讓問題立體化。避免形成“非黑即白”的思考慣性。注意在分析的過程中要找出“重中之重”,突出自己的分析層次。在闡述的過程中要注意不同層次的邏輯,最后用簡潔的語言進行總結,這樣就能夠保證答題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三、結語
語文學科不僅是高考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整個學習階段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包含了非常豐富的知識,而根據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探究內容在整個試卷中的分數占比以及難易度等情況進行分析,針對性的對該試題類型進行備考,是有效提高學生分數的重要保障。因此,備考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充分的重視,按照發掘文本價值和精神、明確寫作意圖和背景、抓住文本重點和難點的方式,確保學生能夠準確地解題、答題,為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曲朝延.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探究題的“探點”梳理[J].語文知識,2017(9):71-73.
[2]林立瓊.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30):59.
[3]任想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策略[J].課外語文,2020(7):93-94.
[4]曾令華.高考實用類文本有效閱讀策略芻探[J].成才之路,2020(36):116-117.
作者簡介:何金平(1981~),男,漢族,甘肅平涼人,甘肅省涇川縣第三中學,研究方面: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