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現行的政策提出科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閱讀活動。蘇教版數學教材“你知道嗎”欄目蘊含豐富的閱讀素材。通過對該板塊的文獻綜述研究,發現目前沒有專門第一學段“你知道嗎”板塊學生數學閱讀的教材,也沒有該板塊數學閱讀的課程。基于此,圍繞某校數學組前期開展的“適宜兒童”的數學閱讀特色活動,文章通過實踐研究,開發出“適宜兒童”的第一學段數學課外閱讀的校本課程引領數學閱讀。
關鍵詞:蘇教版;“你知道嗎”;數學閱讀;校本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03-0067-04
《課程標準(2011版)》在“教材編寫與建議”中指出“提供一定的閱讀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識應用等,供學生選擇閱讀”,同時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中提出“應當開發多品種、多形式的數學普及類讀物,使得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有足夠的機會閱讀數學、了解數學、欣賞數學”“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當積極開發利用社會教育資源”。
一、現狀分析
數學閱讀拓展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學生通過閱讀數學材料,感受數學產生、發展、演繹、形成的過程,拓展數學知識和方法,體會數學思想,感受數學文化。
(一)數學閱讀拓展現狀分析
統計后發現,數學閱讀在當下的數學學習中易被忽視。也有人認為,閱讀是語文學科的事情,和數學無關。即使有教師布置了數學閱讀的任務,學生會因沒有專門的閱讀材料,教師也難以拿出專門的時間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指導,而無法真正領悟文本的數學內涵。
(二)第一學段“你知道嗎”板塊數學閱讀拓展現狀分析
通過對該板塊的文獻綜述研究,發現目前沒有專門第一學段“你知道嗎”板塊數學閱讀的教材,也沒有該板塊數學閱讀的課程,教師難以拿出專門的時間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指導。有教師從不同角度以“你知道嗎”板塊去探析教學策略,但不能兼顧怎樣開展適宜兒童的有效的數學閱讀。為何會出現這種現狀?筆者以為如下幾點原因值得關注。
一是教師認識的誤區。部分教師認為“你知道嗎”板塊是數學教材中較小的一個模塊,往往在一節課的最后環節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這一板塊的內容因此會讓學生忽視。以往學生的數學閱讀,并不直接有助于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導致教師推薦的課外書中教輔資料會多于優秀的兒童數學讀物。
二是沒有專門的校本教材。該板塊蘊含的數學文化意蘊和文化價值學生也就難以領悟,其應有的教學價值也因此得不到更好地發揮。
三是課程設置的缺乏。當下數學課程設計中,對數學閱讀缺少專門的課時要求。經過調查,數學閱讀過程對學生的思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師沒有深入的指導,學生往往很難獨立有效閱讀。因此從第一學段開始,需要開發“適宜學生”的數學閱讀校本課程引領數學閱讀。
(三)新時代育人目標對于數學閱讀能力的呼喚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育人目標,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全面發展的人,學校和家長要引導學生課后開展閱讀,這就需要對閱讀材料歸納、組織和建構,建立“適宜兒童”的數學閱讀的有效策略,激發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習慣,發展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是時代對于數學閱讀能力生長的呼喚。
綜上所述,數學閱讀是值得深度研究的教學領域,如何培養適應兒童特點的數學閱讀習慣與能力養成的策略是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南京市高淳區寶塔小學數學教研組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適宜兒童的數學閱讀拓展活動和閱讀教學研究活動。在新時代育人目標對于數學閱讀能力的呼喚下,筆者圍繞我校數學組前期開展的“適宜兒童”的數學閱讀特色活動,通過實踐研究,開發出“適宜兒童”的第一學段數學課外閱讀的校本課程引領數學閱讀。
二、“閱”讀:開發“適宜兒童”的校本課程引領數學閱讀
數學閱讀內容的建立是從閱讀數量開始的。沒有一定數學閱讀量的積累,就難以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習慣;除了關注數學閱讀的數量,還必須通過數學閱讀品質的測查,才能實現數學閱讀能力的養成與生長。筆者以二年級上冊“你知道嗎”板塊為例,分別以數學繪本和圖文并茂的讀本為閱讀材料,就數學閱讀數量、閱讀內容品質的測查及閱讀推廣作了深入的研究,便于發現問題,及時完善,進一步推進數學閱讀活動的開展,把學生數學閱讀活動引向深入。
(一)閱讀數學:數學閱讀數量的評估
筆者依據校情、學情,將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材中“你知道嗎”板塊中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名題、數學史、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滲透等眾多數學閱讀材料進行分級整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恰當類別的閱讀材料,這個體系也會隨著學生的情況、資源的豐富不斷更新,也為數學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的培養構建了科學的、整體化的目標培養體系。
(二)了解數學:數學閱讀內容品質的測查
數學閱讀中思維水平的測查能體現出學生的數學閱讀內容的品質。有效的數學閱讀一定是主動的閱讀,除了能捕捉文字、圖形、符號所表達的數學信息,還能進行靈活轉換,理解材料中的數學知識與數學問題;能夠體會到閱讀材料中滲透的數學思想。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第一學段學生難以獨立有效閱讀的特點,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培養數學閱讀習慣與數學閱讀興趣,進而提升數學思維水平。
三、“悅”讀:開發“適宜兒童”的校本課程深入數學閱讀
筆者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并收集相關資料,從平時看的兒童數學讀物中自主推薦適合二年級上冊“你知道嗎”板塊4個內容的數學讀物,采用好書推薦卡的方式推薦適宜二年級學生閱讀的數學讀物,經過圖書漂流,讓學生用“小研究學習”的方式方法,帶著研究的視角和眼光,以二年級上冊“你知道嗎”中富含“研究”意蘊的問題為抓手,進行自主的、合作的、重在探索和發現的學習活動,以實現數學課外閱讀校本課程設計與開發俱進,深入數學閱讀。
(一)好書推薦卡:在制作中實施閱讀分享測查
好書推薦卡是向同學推薦兒童數學讀物的卡片。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喜好創作,好書推薦卡上要有書名、作者、出版社、推薦人、主要內容、推薦理由,也可以記錄讀后感悟。色彩明麗、圖文并茂的推薦卡既能提升同學們閱讀的興趣,激發他們讀好書的熱情,同時也是自己閱讀心路的展示。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的閱讀品質自然呈現。
案例1:“你知道嗎——七巧板”的數學繪本閱讀
該內容學生自主推薦的是數學繪本《奇妙的圖形》中的相關內容,采用好書推薦卡的形式讓同學們了解該書,培養閱讀興趣,產生強烈的想了解七巧板的欲望;推薦卡引領學生閱讀其中的《七巧板的由來》,通過該內容閱讀材料的收集,筆者將學生自主提供的閱讀照片、視頻引入課堂教學進行閱讀分享,這既是營造數學閱讀氛圍的途徑,也會使介紹的同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激發閱讀興趣。熱情高漲的學生還將該書中《七巧板的制作方法》制作成視頻,吸引了眾多學生的興趣,自制的七巧板一一在班級展示。將本課納入數學課外閱讀校本課程進行開發利用,能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發展中數學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讓他們認識到“七巧板”的偉大,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二)圖書漂流卡: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閱讀指導測查
圖書漂流卡是記錄圖書被借情況的卡片。卡片上需要記錄書名、書主人、聯系方式、漂流人、漂流時間、起航時間,也可以記錄漂流心得。這種方式,既可以讓閱讀數量得以顯示,又可以根據圖書漂流卡上的記錄及時補充受歡迎的閱讀材料,不斷豐富閱讀資源,更好地實現資源共享。
案例2:“你知道嗎——×和÷由來”的數學繪本閱讀
學生有了推薦“七巧板”閱讀素材的經驗,在開展“×和÷由來”閱讀活動時,學生一下就從班上圖書角拿出了《中國兒童數學百科全書》《買賣國的乘法隊長(乘法)》《歐利與他的懶弟弟(除法)》,同學們紛紛踴躍借書并認真填寫漂流卡,這些書很快進入圖書漂流。(如圖1)筆者利用早讀課時間讓學生進行面對面的閱讀分享,這種分享方式無疑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閱讀的主動性,但數學閱讀過程會受第一學段學生識字量、理解能力等的影響,造成學生閱讀分享的困難。筆者以其中的繪本《歐利與他的懶弟弟》為載體對學生上了一節深入的閱讀指導課,通過書主人、圖書漂流卡上借過該書的學生對該故事的數學閱讀分享,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并從自己的數學閱讀研究中了解了×、÷由來。學生在全班進行介紹和展示的分享過程能幫助學生實現數學閱讀材料的內化,對于提高數學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數學閱讀能力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將本課納入數學課外閱讀校本課程進行開發利用,能讓學生了解了國外數學家,感受到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了有效的數學閱讀。四、“越”讀:開發“適宜兒童”的校本課程豐富數學閱讀
(一)特級工作室活動:在“小研究學習”課堂中實施閱讀品格測查
“小研究學習”指學生帶著研究的視角和眼光,以一系列富含“研究”意蘊的問題為抓手,進行自主的、合作的、重在探索和發現的學習活動。實踐證明,以“學”為中心,構建“小研究學習”的課堂非常適合實施閱讀研究測查,實現為品格而教。
案例3:“你知道嗎——用手勢表示9的乘法口訣”的圖文并茂讀本的數學閱讀
筆者依托特級工作室,以“學”為中心,構建“小研究學習”課堂。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和用口訣求商》這一課時,以學生探索富含研究意蘊的“如何巧記9的乘法口訣”為主線進行教學,除了教材上記憶9的乘法口訣的方法,學生還對《小學數學趣味閱讀(二年級上)》中“神奇的‘九九”中的“掰手指,算乘法”進行了自主的、合作的閱讀分享。這套叢書圖文并茂,筆者借助該課研習單的設計、制作書簽等方式進行閱讀指導,并把本課納入數學課外閱讀校本課程進行開發利用,不僅能快速記憶9的乘法口訣,還能讓學生了解到法國的數學文化,進一步建立學生數學閱讀的有效策略,激發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習慣,發展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二)欣賞數學:在社團活動中豐富閱讀
社團是一種“較高層次、開發智力、生動活潑”的課外教育,筆者借助趣味數學社團開展數學閱讀課外拓展活動以豐富閱讀,進一步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拓寬閱讀范圍,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案例4:“你知道嗎——九九歌”的數學繪本閱讀
該內容適合的數學讀物比較多,如學生推薦的繪本《數學家阿湯的苦惱》《大家來做乘法表》等。筆者以社團作為數學閱讀拓展的途徑,以繪本《數學家阿湯的苦惱》(如圖2)為載體對學生上了一節深入的閱讀指導課。通過九九國的數學家阿湯奉命制作使用方便的九九乘法表,學生產生如何系統整理全部乘法口訣的需要,經歷利用乘法口訣的排列規律制作乘法口訣表的過程,了解“九九歌”的由來,感受“大九九”和“小九九”的區別。經過社團活動實施閱讀拓展測查,該內容能讓學生知道九九乘法表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化的一項重要貢獻,故將本課納入數學課外閱讀校本課程進行開發利用,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通過對以上內容開展數學閱讀拓展課課例研究、專題研討等實踐研究,整理出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你知道嗎”板塊數學閱讀內容的校本教材——《“你知道嗎”數學閱讀揭秘號》(如圖3),該書還收錄了學生自主推薦的其他數學讀物、學生制作的“好書推薦卡”“七巧板”,記錄的圖書漂流卡等(如圖4)。
通過持續的數學閱讀活動的測查與評估的嘗試,學生明白了數學閱讀的內涵不只是“你知道嗎”板塊的課外閱讀,實踐研究已讓他們明白一切和數學學習有關的閱讀都應納入其中。《“你知道嗎”數學閱讀揭秘號》中對數學閱讀方法的實踐發現,第一學段學生會受識字量、理解能力特點影響造成獨立記錄的困難,如何將較難理解的文字信息轉換為更具體的、易于理解的圖形語言記錄等,將是教師進一步開展研究的內容。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克服急躁和功利心態,及時根據測查獲得的信息進行反思和改進,進一步挖掘出拓寬第一學段學生數學閱讀的材料,探索出適應兒童特點的數學閱讀習慣與能力養成的策略。
參考文獻:
[1]施偉.強勢推進《數學課外閱讀計劃》全面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07.
[2]吳卓.閱讀反饋: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生長的“肥沃土壤”:南京市玄武區小學數學“五位一體”評價體系之數學閱讀篇[J].小學數學教育,2018(1-2):23-24.
[3]周衛東.為品格而教[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21:83-98.
[4]祝錫炯.新媒體時代下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2018:36.
作者簡介:胡曄(1980~),女,漢族,江蘇南京人,高淳區寶塔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