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峰
摘要:腦梗死是臨床腦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類型,發病率較高,致殘和致死率也比較高,很多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后也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目前介入下動脈溶栓是治療腦梗死常用并且療效較為滿意的方法,但是在治療過程中也要配合實施有效、系統的護理措施來提高治療效果。基于此,本文綜述了腦梗死介入下動脈溶栓的護理進展,旨在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腦梗死;介入下動脈溶栓;護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9--01
腦梗死是一種以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為主要特征的臨床常見疾病,靜脈溶栓和手術治療雖然都取得一定臨床療效,但是也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1]。靜脈溶栓治療需要全身用藥,不僅藥物的用量較大,并且對于阻塞血管效果不佳。手術治療對機體的創傷較大,并且還可能導致腦組織其他部位的損傷,從而影響患者的神經系統[2]。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目前介入下動脈溶栓也被用于腦梗死的治療中,該種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治療部位準確等優點,但是在具體應用時還需要配合實施更系統、全面、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為此,本文對腦梗死介入下動脈溶栓的護理進展展開綜述,內容如下。
1 腦梗死介入下動脈溶栓的護理措施
1.1治療前
溶栓治療前一般指的是患者從入院到溶栓治療時所經歷的時間,該段時間較為危險,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動脈血壓等,準備好吸痰裝置、輸液泵、氣管插管、除顫儀等各種搶救設備,為患者做碘過敏試驗,提前留置導尿[3]。依照碘過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造影劑,依照患者身體情況選擇相應的導管以及附件。保持靜脈通暢,給予小劑量溶栓或抗自由基藥物。
1.2治療中
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采取合適臥位,默契為醫生傳遞手術器械,適當按照要求約束患者。另外還要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神志、面色、語言、脈搏、肌力等情況,有任何異常要及時發現并給予相應的處理,例如顱內壓升高時立即給予降低顱內壓和脫水治療;嘔吐時及時清理口腔和鼻咽部的分泌物。
1.3治療后
穿刺部位的護理:治療后要對穿刺部位進行加壓包扎8-12小時,若是在治療中應用的尿激酶量比較大,或者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需要適當將加壓包扎的時間延長至12小時,還要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血腫等情況出現。治療后穿刺側肢體要保持伸直狀態6-8小時,并且還要絕對臥床24小時之后才能慢慢開始活動。(2)病情觀察:治療后要嚴密觀察穿刺部位側下肢皮膚的足背動脈搏動、溫度、顏色等情況,若是出現下肢腫脹、顏色變紫等情況,便表明微循環系統受到影響,若是出現下肢發涼、足背動脈無法觸及等表明可能出現動脈血栓,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搶救[4]。另外還要注意觀察患者皮膚黏膜、牙齦等是否有出血情況發生。(3)預防并發癥: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頭痛、視神經乳頭水腫、血壓上升、嘔吐、呼吸深慢、言語不清等癥狀,防止出現再灌注損傷、腦出血等并發癥。同時還要定期給予患者翻身、保持床單、被褥、衣物的清潔干燥,做好口腔護理,預防感染。(4)康復護理:給予患者高蛋白、低鹽、低脂飲食,多進食新鮮的水果、蔬菜[5]。定時協助患者活動肢體,對于能下地行走的患者要指導其進行坐、站、步行、平衡等康復訓練。護理人員增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需求,針對性的進行疏導,滿足其一切合理的護理需求,讓患者意識到良好的心理情緒對于疾病發展和治療的積極影響。還要注意做好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由于腦梗死大多為突然發病,家屬很多都難以接受,因此護理人員也要注意家屬的情緒變化,告知相關知識,給予適當的安慰,提高家屬配合度,并且鼓勵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和陪伴,提高患者康復信心。
2 腦梗死介入下動脈溶栓護理干預模式
2.1 優質護理
優質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是常規護理的延伸,將常規護理措施的細節處理的更加完善,優化患者治療環境,提高患者身心舒適感[6]。優質護理與常規護理最大的不同便是優質護理更加注重護理細節,例如地面防滑、房間通風、床欄設置、安全護欄、預防壓瘡等,從而減少各種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7]。有研究得出[8],采取優質護理干預的患者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采取常規護理的患者。表明優質護理能夠提高護理效果,確保護理質量。
2.2 臨床護理路徑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較為先進的護理模式,在腦梗死的搶救和治療中能發揮重要作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以在患者入院后便針對性的為其安排科學的護理方案,之后嚴格按照護理流程為患者提供各項護理措施,處理各項護理細節,進而減少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9]。有研究[10]在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并設立對照組進行觀察,結果臨床護理路徑組患者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并且臨床護理路徑組住院費用更低、住院時間更短。表明在腦梗死的治療中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有助于加快患者恢復,提高護理質量。
2.3 綜合護理
綜合護理是一種新穎的護理方式,護理干預主要是采用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達到療效干預的效果,綜合護理干預綜合并且優化對患者有利的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從而達到更加滿意的護理效果[11]。有研究[12]給予腦梗死患者綜合護理干預,主要是加強溶栓治療后的康復訓練,給予專業性的康復訓練指導,促進患者肢體、語言等功能恢復,進而護理效果顯著。綜合護理的優勢在于其并不是一項固定的護理模式,而是在工作中依照患者具體情況進行不斷改進的護理方式。
2.4 針對性護理
針對性護理主要強調的內容是依照護理目標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措施。有研究[13]將70例采取介入下動脈溶栓治療的腦梗死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得出觀察組護理后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針對性護理有助于腦梗死患者病情恢復,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質量。
3 結語
當前隨著醫學的不斷更新發展和人們對健康要求的增加,護理也在不斷革新以便于更好的為臨床服務,目前臨床關于腦梗死介入下動脈溶栓治療的護理大多是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并且再增加一些優秀的護理方法,有臨床護理路徑、優質護理、針對性護理、綜合護理等。腦梗死雖然是臨床急重癥,但是大多在經過介入下動脈溶栓治療后都可脫離生命危險,因此在整個治療期間護理工作對患者康復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為了讓患者受到更好的護理服務,需要不斷改進常規護理方法,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術和思想水平,提高護理質量。目前臨床優秀的護理方法有很多,也都表現出了各自的優越性,并且已經在腦梗死的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還需要不斷更新,讓患者獲得更好的護理體驗。
參考文獻:
[1]王一超,張嚴.血管內介入治療聯合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動脈溶栓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0,24(3):16-18.
[2]王一超,湯有飛.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急性期腦梗死尿激酶超早期選擇介入動脈溶栓的臨床分析[J].貴州醫藥,2020,44(5):735-736.
[3]呂尤,張清秀,榮良群,等.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動脈溶栓聯合血管內治療對早期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20,30(23):66-71.
[4]劉國偉,趙幼平,何淑韞,等.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指引下動脈灌注尿激酶溶栓不同時機對急性腦梗死療效影響的比較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3):160-162.
[5]李先鋒.動脈內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介入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刊,2020,55(6):644-647.
[6]楊紅,銀紅梅,趙珺,等.護理風險管理對急性腦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療患者預后干預研究[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1,36(4):534-537.
[7]樊麗娜.無縫隙護理對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NIHSS評分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4):2606-2609.
[8]崔瓊,楊文華.提升希望感的心理護理干預對腦梗死介入治療患者負性情緒和希望水平的影響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4):1790-1793.
[9]盛禮梅,王爭爭,王敏,等.康復護理聯合高壓氧治療對腦梗死患者黏附分子纖溶系統功能因子及血栓因子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0):1742-1744.
[10]易朝暉,麥愛歡,徐穗蓮,等.認知行為配合心理干預對腦梗死合并冠心病PCI術后遵醫行為、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4):10-13.
[11]肖淑立,林慧君,李清月,等.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預見性護理在腦梗死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1,35(2):334-337.
[12]王潔,周佩洋,賽金萍.護理流程優化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率及搶救時間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9,26(6):713-715.
[13]徐麗.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應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溶栓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J].護理研究,2019,33(4):69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