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軍 爨淑楠 蔣平 曹建文 賈哲 徐光沛 張婭菲 余學玉
摘要 思政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課教學中進行課程思政滲透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對獸醫病理學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注意事項進行了探討,并闡述了獸醫病理學課程教學中民族自豪感和制度自信教育、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人生觀和奉獻精神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工匠精神教育的課程思政滲透方法。
關鍵詞 獸醫病理學;教學;課程思政;滲透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7-0275-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7.06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filtr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Veterinary Pathology Course
XU Hai-jun, CUAN Shu-nan, JIANG Ping et al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Anhui? 237012)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nne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ecaution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veterinary pathology course, and expound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f veterinary pathology course, such as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pride and system self-confidenc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dedication spirit,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raftsman spirit.
Key words Veterinary pathology;Teaching;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Infiltration
黨的十八大以來,課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明確和加強。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殷切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思政教育是人才培養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以前思政教育往往由專門的思政課來承擔。然而,實踐表明,最有效的思政教育往往是通過各個學科、專業和各門課程自然滲透、有效遷移來實現的[1]。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課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門課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2]。從教育的本質看,高校課程思政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把握個人與世界的關系、個人與國家和民族的關系、個人與社會他人的關系、個人與自然的關系、個人與學科及專業的關系等[1]。
獸醫病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是動物醫學專業的重要主干課程之一,是連接基礎動物醫學和臨床動物醫學學科的橋梁性課程。獸醫病理學重點研究疾病的發生原因、發病機理以及患病動物所呈現的代謝、機能與形態結構變化及其發生、發展、轉歸規律的基本理論。在獸醫病理學教學中開展系統性的課程思政,這在國內外同類課程中比較少見[3-5]。筆者對獸醫病理學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注意事項進行了探討,并闡述了獸醫病理學課程教學中民族自豪感和制度自信教育、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人生觀和奉獻精神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工匠精神教育的課程思政滲透方法。
1 獸醫病理學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注意事項
1.1 教師要精心備課,挖掘恰當的思政元素,并思考融入方式
教師要對課程的知識點理解透徹,在此基礎上挖掘可作為思政素材的知識點,并思考如何在該知識點教學中有機地融入課程思政。一定要避免為了思政而思政,從而出現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現象,這樣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必須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和學科前沿,把最新的知識和案例帶進課堂,抓住學生的眼球,保證課程思政常講常新、常抓常新[1]。教師要善于將社會熱點、學科前沿知識與專業知識點結合起來,并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達到潤物無聲的思政效果。
1.2 開展課程思政時要講究技巧,把握火候
在開展課程思政時要注意火候的把握,不宜長篇大論、喧賓奪主。有些思政內容點到即可,學生一點就通,能意會即可。在引入課程思政時,宜采用啟發式教學,通過設置一種情境引入一個問題,讓學生假想自己是當事人,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判斷。最后,教師再進行點評。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提高思政的效果。
1.3 要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對課程思政的看法
在實施課程思政的過程中,要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對課程思政的真實看法和課程思政的效果。調查采取座談、個別交流、匿名問卷調查等方式。
1.4 為課程思政開辟第二課堂
為了節省課堂授課時間,部分課程思政的補充材料可通過QQ群、微信群等途徑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后進一步閱讀、學習。
2 獸醫病理學教學中課程思政的實施
獸醫病理學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素材,授課教師應認真挖掘、合理利用。以下列舉了該課程一些典型的課程思政素材。
2.1 民族自豪感和制度自信教育
尸體剖檢是病理學研究和病理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講授獸醫病理學的研究手段——尸體剖檢時,介紹了我國宋朝法醫學家宋慈著的《洗冤集錄》。該書是我國第一部法醫學專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通過介紹該專著,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我國武漢率先暴發,在當時對該病毒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投入到這場偉大的抗疫斗爭中。僅僅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就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在國外,雖然有我國成功抗疫經驗可供借鑒,但是由于社會制度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國外許多國家的抗疫效果與我國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講授“疾病發生的社會條件”時,通過列舉這個例子,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而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
2.2 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
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而辯證唯物主義由辯證的唯物論、唯物的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三部分組成。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既統一又斗爭,促使事物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規律。疾病發生發展過程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6-7],例如外因和內因在疾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疾病發生過程中的損傷與抗損傷斗爭和轉化規律、疾病發生過程中的因果轉化規律、疾病發生過程中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都是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生動體現。
此外,許多病理現象都有其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在教學中可進行辯證法思想的滲透。例如,炎癥的本質是機體對有害病因及其引起的損傷進行斗爭的一種以防御為主的病理過程。炎癥過程中,始終存在由病因引起的損傷性變化和機體產生的抗損傷反應,二者不斷進行斗爭。機體通過炎癥過程中的各種抗損傷反應,消滅和清除各種有害因素,促進組織對損傷的修復。一般情況下,炎癥反應增強表示機體抵抗力增強,炎癥反應減弱表示機體抵抗力減弱。但是,強反應性炎癥(變態反應)也不能看作機體防御力增強。因此,對炎癥要具體分析,全面考慮炎癥過程中損傷與抗損傷的各個方面。在臨床實踐中,要運用炎癥的病理知識,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增強機體的抗病力,消除病因,促進受損傷組織的修復,使炎癥朝著有利機體的方向發展。同樣地,水腫和發熱對機體也存在有利和不利的影響。獸醫工作者在治療時應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治療方案,以發揮有利的影響、減少不利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可教育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要能在危機中看到機會,學會“轉危為機”。
2.3 人生觀和奉獻精神教育
獸醫病理學課程中多次提到死亡,包括疾病轉歸中的整個機體死亡、組織損傷中的細胞壞死和細胞凋亡。在介紹死亡現象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生命意義和人生觀教育。既然死亡是任何生命體不可避免的最終結局,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度過有限的生命?在引發學生深思之后,可引用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作為正確的生死觀,向學生進行教育,即在活著的時候要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作出最大的貢獻,當死亡來臨時坦然面對,以一種葉落歸根的平和心態接受死亡的到來。
在講授細胞凋亡時,先用擬人的手法向學生介紹許多器官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一些細胞會為了整體利益主動通過凋亡來犧牲自己。要向這些甘于奉獻的細胞學習,當祖國和人民需要自己時,也能夠勇敢地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古往今來,正是有千千萬萬的仁人志士甘愿像這些主動凋亡的細胞一樣,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主動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的犧牲重于泰山,將永遠被后人所銘記和懷念。在專業知識背景的學習中引入人生觀和奉獻精神教育,對學生的心靈有較強的震撼作用。
2.4 職業道德教育
動物醫學與人類醫學一樣,都必須有非常高的職業道德(醫德)要求[8-10]。例如,在學習酸堿平衡和水鹽代謝紊亂的知識后,提醒學生在臨床治療中要盡量減輕動物的痛苦,提高人文關懷素養;在發生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時,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用藥和輸液基本原則,守住醫德底線,不能為了盈利昧著良心進行過度治療。
2.5 工匠精神教育
動物醫學雖然診治對象是動物,但也應該精益求精,不斷提高醫療技術,為減輕動物病痛而努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學生應該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工匠精神。例如,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判斷直接關系到治療手段的選擇以及對病情預后的判斷。如果是良性腫瘤,由于動物醫生檢驗不細心,誤診為惡性腫瘤,不僅會給動物主人帶來沉重的精神壓力,而且可能會讓動物主人提出給患病動物實施安樂死的要求;相反,如果誤將惡性腫瘤診斷為良性腫瘤,最終也會因動物病情惡化死亡而給動物主人帶來嚴重的精神傷害,甚至造成醫療糾紛。因此,動物醫生必須具備工匠精神,細心鉆研,盡最大努力作出正確診斷,才能為后續的正確治療奠定基礎。
3 結語
獸醫病理學課程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素材,教師在課程思政時要精心挖掘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思政元素,注意課程思政的技巧和方法。只要教師不斷思考和鉆研,一定可以將該課程的課程思政實施好,從而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胡靖,馬星宇,王俊榮.從高校“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4):41-43.
[2] 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2):50-58.
[3] 涂健,宋祥軍,邵穎,等.動物病理學從精品課程向一流課程發展的路徑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21,38(5):120-123.
[4] 陳俊紅,蔣加進,戴鼎震.“獸醫病理學”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1(15):125-128.
[5] 吳玉紅,王阿榮,寧宇晨,等.畜牧獸醫類課程思政建設對策探討:以內蒙古農業大學為例[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3):28-31.
[6] 張華莉,王慷慨,劉瑛,等.《病理生理學》慕課建設中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20,7(6):100-102.
[7] 任艷艷,尹學磊.淺談課堂思政在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9(26):10.
[8] 段麗芳,李鑫,張曉芹,等.病理生理學教學中課程思政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5):81-82.
[9] 宋予震,呂玉金,湯法銀,等.“大國獸醫”課程開發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1(21):141-143.
[10] 李揚.對高職動物醫學專業融合課程思政的思考[J].湖南畜牧獸醫,2021(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