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聞
遙望中國西北,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蘭州,有這樣一所蜚聲中外的知名學府——蘭州大學(以下簡稱“蘭大”)。蘭大核科學與技術學院作為其“雙一流”建設特色發展的優勢學科、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創建和北大一樣早,堅守與清華一樣好”。六十多年來,一代代蘭大核學人秉承“鑄劍強國,核以道和”的院訓,從萃英門出發,奔赴全國、走向世界……
蘭大核學科與我國核事業同時起步,伴隨著新中國核科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見證了“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1955年,黨中央作出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原高教部決定由朱光亞負責籌建北京大學和蘭大原子核物理及放射化學專業。蘭大核專業代號505,1959年正式命名為“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
20世紀60年代初期和中期,各校優秀畢業生及留學海外的部分歸國人員陸續加盟蘭州大學。1965年,南開大學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學兩個專業師生整體搬遷并入,極大地增強了蘭大核學科的教學科研實力。1981年,蘭大獲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2001年,蘭大獲批中子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國家重點學科;2005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放射化學特殊學科點。2006年,蘭大正式組建成立了核科學與技術學院。2007年,蘭大獲批教育部特色專業;2008年,獲批特殊功能材料與結構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7年,獲批甘肅省一流學科建設特色學科A類;2018年,獲批核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9年,獲批核環境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獲批甘肅省核燃料循環與核技術應用創新聯合體。

蘭大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蘭大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是我國高校最早設置核專業的兩個院系之一,是目前國內高校核專業設置最齊全的院系之一,是首批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形成了“12345”特色組織架構:“1”指一個中心,學院擁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指兩類學科,學院學科涵蓋理科和工科;“3”指3個系,學院設有核物理系、核化學系、核工程系3個教學基層組織;“4”指4類學位授權點,學院擁有核科學與技術、物理學、化學、能源動力等學位授權點;“5”指學院設有5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核工程與核技術、輻射防護與核安全、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5個研究所(原子核物理研究所、放射化學與核環境研究所、核能與核技術研究所、輻射物理與核材料研究所、中子物理與應用技術研究所)。
學院按照“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工作理念,筑巢引鳳,堅持“穩培引用”并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現有在崗教職工129人,教授42人,其中外籍教授5人,副教授28人。目前擁有雙聘院士5人,赫維西獎獲得者1人、弗拉基米爾·馬耶爾勛章獲得者1人、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者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中國大學MOOC優秀教師1人、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團隊2個、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名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中國核科普先進工作者1人、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特等獎獲得者1人、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獲得者3人、甘肅省領軍人才9人、甘肅省教學名師3人。
學院教學工作堅持以穩促進,以進固穩,進中見效,成效顯著。現有1個國家級、3個省級“雙萬專業”,1門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1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個省級教學團隊。2門課程獲批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課程入選甘肅省一流本科課程。學院擁有1個省級人才培養基地和省級實驗示范教學中心……
作為全國核學科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學院始終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學科為目標,以貢獻求支持、以服務促發展,先后培養了核科學人才4000余人,其中包括兩院院士3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詹文龍、張錦,中國工程院院士夏佳文),校友中入選國家人才工程人員比例名列重點大學前茅。從大漠戈壁到大山深處,從沿海核電站到內陸核設施,從科研院所到廠礦企業,到處都有蘭大核學人的身影,他們撐起了我國核工業的一片“蘭”天。

“鑄劍強國,核以道和”是蘭大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訓
蘭大核學人牢記高科技自立自強使命,圍繞“四個面向”,聚焦核燃料、核技術、核診療、核環保,凝練學科方向,結合稀有同位素變革理論、高效獲取、創新應用、安全處置,組建科研團隊,開展關鍵科學問題和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在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近5年承擔了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12項,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3項;理論指導實驗探測到雙粲重子入選2017年中國科技十大進展;研制的伽瑪關機敏感器已成功用于探月工程嫦娥三號、四號、五號任務;研制的反應堆堆芯中子探測系統已成功用于反應堆運行監測;研制的同位素純化系統和同位素監測系統已成功用于企業實際生產;研制的高產額緊湊型中子發生器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已用于多個國家重大工程;建成的我國首臺全自主知識產權硼中子俘獲腫瘤治療(AB-BNCT)示范裝置已完成總裝調試,使我國成為繼日本后第二個掌握硼中子俘獲腫瘤治療技術的國家;研制的同位素電源技術成熟度已達到五級……
在推進科研創新的同時,學院積極服務社會發展。近年來,學院教師積極參與制訂甘肅省核產業規劃,服務行業發展,承辦第四屆中日核燃料循環國際學術研討會、“一帶一路”西部核能發展科教融合高端論壇等重要會議論壇。為了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普及核知識,學院連續15年成功舉辦以“傳承核精神、科普核知識”為主題的“學術暨核科普月”活動;以“蘭州大學原子核展覽館”為科普基地,組建志愿者團隊,開展科普講座及宣講近百場;在《光明日報》《甘肅政協》等報刊雜志發表科普類文章……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未來,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乘勢而上,順勢而為,進一步凝練核學特色,爭創一流;弘揚兩彈精神,再續輝煌,為新時代學校的新發展貢獻力量,奮力創造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斗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