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雪
摘要:不少教育工作者認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可以幫助幼兒打好基礎。但這實際上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與認知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幼兒的童年快樂。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的教學效果并不好,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為了優化幼兒教育,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教師要及時更正這種錯誤觀念,還給幼兒快樂的童年時光,保證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管理;幼兒教育;小學化
引言
我國有關教育部門在2010年就針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做出了明確規定,嚴禁幼兒園提前給學生教授小學內容,但是現在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情況依然存在。很多學校和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認為這樣有利于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并不知道這樣的教學方式會使孩子產生厭學心理,不利于兒童創造力天性的拓展。
一、引發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原因
(一)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
雖然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幼兒教育已經逐漸改善,但是傳統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幼兒園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開展“灌輸式”知識教學。大量的知識灌輸并不能讓幼兒形成扎實的知識基礎,反而會導致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不完全。幼兒天性愛玩、好動。如果教師強制要求幼兒掌握大量知識,這會成為幼兒的一種負擔與束縛,給其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家長的心理壓力
每個家長對孩子都有著殷切的期盼,激烈的入學競爭不僅是對孩子的要求,更是給家長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讓家長更迫切的希望孩子能夠進入一所好的小學。調查顯示,大部分幼兒園學生的家長認為,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教學方式是正確的,他們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小學測試時取得更好的成績,進入好的小學好的班級,但是忽略了這個階段孩子的成長心理,導致孩子容易產生厭學心理。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幼兒園不教學生小學相關內容是錯誤的,覺得學校不應該每天只是帶著孩子唱歌、做游戲、講故事等,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理念直接影響了幼兒園對學生的教育方式,迫使幼兒園不得不對兒童進行小學低年級相關內容教學。很多家長一起交流時,總是認為幼兒園的孩子會背很多古詩,能夠做出簡單的計算題才是優秀的,不能夠理解學前教育圍繞情感與素質培養的這種教學觀念,害怕孩子在上小學時跟不上學習進度,導致家長產生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憂慮。
(三)規范的教育監管機制缺失
學前教育并不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規范的學前教育機制,私立幼兒園的普及,以及魚龍混雜的存在和惡性競爭的加劇,無形之中也為小學化教育提供了契機。另外,當前很多小學都有入學測試,部分內容以小學知識為考查點,以成績作為分班依據。這也給學前教育造成一定的壓力,不得不進行小學教育。
二、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策略
(一)轉變教育觀念
要想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幼兒園就及時改變家長與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應正確認識幼兒教育的培養目標,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挖掘幼兒各方面的潛力,促進幼兒全面成長。此外,幼兒園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與家長交流的平臺,加強與家長溝通,邀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參加親子活動,從而給家長傳遞正確的教育觀念,使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落實素質教育,還給幼兒快樂童年,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二)加強家園共育,家庭教育去“小學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幼兒園的家長們對幼兒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基于現狀,要求區內各幼兒園重視并加強家園共育工作,呼吁幼兒園與家庭一起做好幼小銜接,做到家庭教育的去“小學化”。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南》精神,召開“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專題家長會,通過講座和現場答疑的方式,使家長明白3—6歲幼兒需要什么,幼兒園應該教什么,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應該做什么,等等。通過多樣的家園交流平臺,助力家庭教育去“小學化”觀念與行為有效改變與融合。
(三)注重幼兒教師隊伍的培養,提升其專業水平
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是幼兒教育的保障,幼兒園在應聘教師的過程中對教師的專業水平進行考核,在確保應聘教師有著合格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以后才能夠正式聘用,這是對幼兒教學的負責也是讓家長能夠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的前提。幼兒園要對學校教師進行定期專業技能培養,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用更多種類的課堂模式促進幼兒天賦的發展。除此之外,學校要端正教師的職業素養,幼兒園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愛,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有著足夠的關愛,為學生在未來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保持樂觀的態度,為學生傳遞陽光向上的精神,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四)注重保教結合,教育方式去“小學化”
保教并重是幼兒園教育的特點。要求區內各鄉鎮園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依據,遵循幼兒的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實施彈性作息時間,依據幼兒活動的進展進行彈性管理,有效利用本土教育資源,追隨幼兒的腳步去發現、去探究,讓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引發真正的學習。堅決杜絕集中讀寫、集體訓練等“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積極進行課程園本化、班本化的探索。
(五)遵循幼兒成長規律
幼小銜接不能局限于文化知識方面,還要包括生活技能、學習習慣及心理素質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幼兒教育必須遵循幼兒成長規律。幼兒園要根據幼兒認知水平設計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活動,保證幼兒在玩中學,促使幼兒的綜合能力和知識儲備循序漸進地得到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讓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幼兒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須清晰認識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明確幼兒教育的位置,除了要給幼兒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還要確保幼兒能夠在學中玩、玩中學,使幼兒擁有快樂的童年,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胡珍.幼兒園管理視角下的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J].求知導刊,2021(48):17-19.
[2]許玲玲.幼兒園管理視角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分析[J].考試周刊,2021(59):167-168.
[3]杜翠容.從幼兒園管理視角下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C]//2019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年會論文集.,2019: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