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豪
摘要: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些年來,國家日趨關注鄉村人才的培養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將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2021年2月24日,中辦國辦提出41條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為鄉村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導。因此,要充分認識到鄉村人才培養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結合黨中央的指示,構建完善的鄉村人才培養機制,逐步實現鄉村人才振興。基于此,本篇文章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公共事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公共事業管理;人才培養
引言
農村公共事業關系到很多方面,這其中與農村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全體村民的教育、文化、環保、交通、等多方面都包含其中。在這個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我們能夠感受到此項事業的重要意義。它與城市公共事業呈現的特征有很大的不同點。近些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提出,讓農村有了新的風貌,農村的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務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使得農民生活的幸福感更加增強了。尤其去年是建黨百年計劃的收官年,為妥善解決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的問題,國家重視建設人才的供給。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呢?首先得是對黨忠誠,真正服務群眾,同時還要有實踐能力。目前這四百多所高校中,專門的農業院校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并未將自身擁有的教育資源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對新時期農村公共事業管理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前瞻性的建設,同時也缺乏對此專業混合型應用人才的定向培養。
1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人才培養的意義
目前,分散經營依然是鄉村農業的主要特征,不具備較高的產業化水平。而通過培育農村經紀人、農業經營人才等,可拓展農產品的宣傳銷售渠道,深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使農業經營的規模化、產業化進程得到加快。一些創業經營型人才將凸顯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打造出來,不僅能夠滿足鄉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需求,又可以對其他農民起到示范作用,這樣農村產業鏈條將會逐步延長,農民群眾的收入水平也會逐步提高。為推動鄉村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將鄉村和諧穩定的狀態保持下去。由于農民群眾缺乏先進的思想觀念與技術,再加上客觀條件容易影響到農業收成,導致農民收入的穩定性不足,容易有一些不穩定、不和諧的因素產生。而通過培育鄉村人才,能夠逐步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認知與能力水平,改善農民群眾的收益狀況。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緊密團結廣大農民,有效共享資源技術與利益風險,可增強農民之間的關系,降低不和諧因素的產生幾率。同時,鄉村人才既具備先進生產技術,又可以向農民群眾傳播先進思想與先進文化,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農民講解政策方針、法律知識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素養與思想水平,促使鄉村整體風貌得到改善。
2農村公共事業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模式
2.1三農問題的“一懂兩愛”
相信認真研讀過習近平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的人,都明白何為“一懂兩愛”。報告強調振興鄉村戰略,需要造就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做一項事業,你首先要熱愛它,從心底摯愛這份事業,你才會有無窮的力量去支撐著你披荊斬棘,其次要想把一份事業做好,你還要深入了解它,懂得它,一個人只有在擅長的領域才能將工作做到極致。所以說,“一懂兩愛”具體、詳細的向我們闡述了振興鄉村這一系統工程中,對于人才基本能力和素養的內在要求。懂農業,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擅長的能力作用到農村的建設上來,愛農村,愛農民,才能對農村有認同感,才能把農民的事記掛在心頭,一心一意造福百姓。因此我們農村公共事業管理人才要做到對農村公共事業熟記于心,對農村問題有解決辦法,我們高校在培養這類人才時,要多這方面有所側重。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不斷強化對農民農村的熱忱。
2.2切實提高鄉村人才待遇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今天,培養鄉村人才,一個有效舉措就是提高鄉村人才待遇,用好的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然而現實情況是,一方面鄉村人才十分匱乏,另一方面卻是鄉村現有人才不斷流失,吸引返鄉入鄉人才更加困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鄉村人才待遇不高,鄉村發展條件差,農民大量流出農村涌向城市,有知識有文化的高素質人才更不愿意在農村工作。與農村相比,城市具有許多優勢:一是城市待遇好,收入高,發展機會多,對人才吸引力大。二是城市公共服務發達。城市有完善的社會保障、發達的教育和暢通便捷的基礎設施等,城市公共服務遠比農村公共服務好,這一對比明顯阻滯了農村人才回歸鄉土。三是城市生活豐富多樣,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在城市生活。因此,要培育鄉村人才,就應該改善和提高鄉村人才待遇。一是實行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制度,使農民、農村人才與城市居民享受統一的社會保障。二是大幅提高鄉村教師、醫生和鄉村干部的收入,創造條件使其收入比城市相應人員的收入略高,以穩定鄉村教師、醫生和鄉村干部人才隊伍。三是推進全民教育均等化,切實辦好農村義務教育,作為過渡,可以允許農村人才子女就讀當地最好的學校。四是加快農村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的新農村。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高校在培養公共事業管理人才時要注重個人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奉獻精神。全社會要共同樹立正確的鄉村建設觀念。新時代、新農村可謂是萬象更新,公共事業領域更需要高水平、新型人才,共同描繪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劉志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公共事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9(11):47-48+50.
[2]周華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公共事業管理優化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8(31):16-17.
[3]趙路.合作治理與新農村公共事業管理創新路徑研究[J].長江叢刊,2018(30):132.
[4]李亞杰.淺析公共事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J].祖國,2018(1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