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水軍
摘要:《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物理教學要注重概念和規律的成立過程,同時可以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通過觀察現象、觀看表演、自己做實驗等,培養學生觀察和實驗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概括、分析與綜合、推理與判斷的能力、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高中;學習能力;物理
高中物理在繼續深化和擴大初中課程的基礎上,同時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而學習能力的形成是高中物理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新的物理思維教育
伴隨著教學改革的全面展開和新教材的全面實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只簡單傳授物理基礎知識已不能適應當前教學方式,如何加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成為物理教師的教學目標。創新思維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社會發展和進步所必需的高級思維能力。高中物理教學要充分把握其中的積極因素,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全面完善適合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模式,使學生能開發學習的潛力。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要求學生隨時保持對物理問題的發現與研究。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進行創造與探索的機會,優化教學設計,讓學生發現問題,并進行有效的科學思考。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老師要創新情境設計,學生提出問題是進行科學探究的目的和前提。走進學生生活,把對物理現象、原理的探究帶到日常生活,是創新教學的有效途徑。為此,教師要善于改善課堂教學情境,學會利用學生的各種課外資源,才能更好的為物理教學提升發展。讓教師在教學中優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高中生具有強烈的渴望知識的欲望,也在思想上對認識的問題產生困惑,正是這些思想上的困惑和認識上的疑問讓學生更加渴望追求知識。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任何概念知識或定律都經歷了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的表象總結的經歷。 對于物理教師來說,在課堂上探索有效問答的要素,引導學生有方向的思考,讓學生在智力上體驗、思考和探索,參與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規律的推演過程是關鍵。 學生只有自己參與探究,才能體會到知識形成背后的思維方式,知道它們是什么,為什么是這樣。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需要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提高認識,轉變思維,積極為學生提供教材,指出思維的方向和線索,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需要學生主動發現矛盾、探索、解決問題,培養和形成學生正確的創造性思維方法。
二、以實驗教學,加強學生整體能力
(一)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習科目,做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新課程提倡在課程實施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質疑,激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結構,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學生是高中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任何教育教學的影響,都只能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轉化為學生的熱情參與。所有的知識和技能,只有通過學生的認知結構提煉和轉化,才能為學生所用,如沒有學生的主動性,就不能對物理學科的發展進行討論。
問答學習作為與接受性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創新教育的載體,是科學學習的核心方法。問答教學的本質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方法帶入課堂,讓學生通過互動探究的過程,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在培養科學探究的同時。 利用物理實驗進行問答教學,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知識。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通過觀察自然現象、進行實驗和練習,讓學生可以對物理有一個清晰、具體的認識。它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第一步。 通過學生訓練和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這對學生對物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此,必須大力加強學生演示和實驗訓練。當前,在物理教學中存在著對實驗不夠重視的現象。 每個學生實驗必須由每個學生親自操作。 還必須進行演示實驗。 學生必須仔細觀察和分析觀察到的現象。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實驗和觀察能力。 一般來說,實驗教學應該在學生的手中完成。
三、養成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一)在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研究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養成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講解不用太細節,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學習的空間。鼓勵學生獨自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學會自己整理所學知識和方法,經過獨立思考,達到學會運用,形成正確的認知框架,從而提高獨立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偠灾?,教書育人,老師千萬不能代替學生去學習,這是作為教師的職責與素養。
(二)人才培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學生能力的培養則更為復雜。 有些老師總是希望能總結一些非常具體的知識內容,認為只要教授一些非常詳細的內容,學生的能力就會提高。 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關于理解能力和簡化了能力培養。 老師應該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務實的學習方式。 要以課程標準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實施教學,提高知識吸收能力。促進研究型學習,讓學生茁壯成長; 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和組織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權利,而不是干預學生學習。 教師在講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時,要讓學生了解原理,幫助學生了解如何研究問題。
結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學得好,學得自由,這是教學深度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要降低教學難度,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的物理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云杰.高中物理能力培養教學探討新課程(高中版)2010,(7)
[2]沈志斌.預設認知沖突 激發思維活力.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0,8:7-9.
[3]許秋蓮.談素質教育下的高中物理解題能力培養中華少年(教學版)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