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孝銀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因其較強的實用性和工具性在教育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學生知識學習的深度增加,數學呈現出來了新的特點---較強的抽象性,考查的是學生思維能力。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和深入,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在傳授數學知識時要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啟發和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問題;措施
一、當前小學數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我國越來越重視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從小學階段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將具有深遠的意義。但是一般來說,初高中階段更為重視,小學階段數學對思維能力的培養關注較少。但是小學生數學思維培養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是真實存在的:形象思維為主,模型意識淡薄、知識遷移的能力較弱、逆向思維不能夠靈活運用等,這是現階段小學生數學思維存在的普遍現象。它成為了數學深入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瓶頸和阻礙學生數學綜合素養提高的絆腳石。就我的實際教學發現以下問題:
(一)教師不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且教學形式單一
這一問題產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教師沒有真正領會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教師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幾乎磨滅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一切可能。固執地認為只要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結合起來,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預習--聽課--記錄--解題的工作即可,讓學生從典型例題中總結一般規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又十分有限,費力不討好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教學進度。因此,他們不愿意將較多的時間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 學生主體地位缺失,數學學習興趣不高
從學生層面來說,學生本可以依靠學習單等輔助材料,將原本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具象的行動操作,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感知數學知識,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然而因為教師授課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讓學生小組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得出結論這一過程進行的非常倉促,甚至有的時候直接給出示例讓學生得出普遍結論,就像是在完成任務一樣,不加深入思考,因而學習效果不佳。甚至用字母來表示簡單的公式,有些基礎較弱的同學出現了錯誤,也就是說數學語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基礎,也是數學思維的主要載體,學生使用數學語言的過程也是思維鍛煉的過程。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自主探究性學習的習慣,知識的習得完全靠老師的“灌輸”。
二、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措施
(一)教師要完善教學設計,改革教學方法,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
教學設計不搞“一刀切”,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教師要及時改變教學觀念,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實踐,這樣學生掌握的知識才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絕非耽誤課程進度,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留出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有很重要的意義。該階段的學生處于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但是我們剖析數學案例發現,應用題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想聯系的,具有較強的具體形象性。教師要讓學生去主動地發現知識,激發學生的好知欲,給學生實踐的平臺開展合作式探究學習,最終實現“兵教兵”,教師再進行授課就會輕松且高效。
(二)開展情境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巧設問題情境,活躍學生思維
古語有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知識,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比如在學習“減法的性質”時,我們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幫助他們理解。如:你有234元的壓歲錢,你花費66元買了自己最喜歡的毛絨玩具(變形金剛),又花了34元買了自己喜歡的樂高,那么你還剩多少錢?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出自己的算式,再由小組合作分享和探究不同的算法。遠比直接給出學生公式讓他們去觀察不同,經過一番計算,再給出結論效果要好,因為學生接觸的不是干巴巴的數字,而是結合具體的實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理解能力、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師要合理設置驅動型問題。
2.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對故事幾乎毫無抵抗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這一學生特點充分研討教材,將數學知識與童話故事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在“認識圖形”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創設情境---“圖形爭霸”,將圖形擬人化,讓圖形們“說”出自己的“家族產業”(具有形狀相似的一切事物),最終由同學們裁定出最厲害的圖形。通過這一情境的創設,學生更加專注,也增進了對圖形的理解。
3.開展是實驗化教學,拓展學生思維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要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像五年級《可能性》這一課時,我們自制了一個“抽獎”轉盤,轉盤被分成了7份,其中“一份練習卷”占了1份,“草莓棒棒糖”占了2份,“花樣筆記本”占了3份,“橡皮泥”占了一份,讓學生隨意轉動轉盤,看看轉到不同禮品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并讓學生大膽猜測哪個禮品被轉到的可能性最大?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制轉盤,驗證剛才所得結論是否正確。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猜測-實踐-推理-結論-驗證這一全過程,可以總結出知識得來的一般思路--數形結合,思維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結束語
數學思維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定的思維方式,學生在學習和理解數學的時候,能夠將所習得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最終完成學習目標的一種思維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逐步學會通過空間想象能力來推理、總結、歸納數學問題和知識等,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教師要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海東.談數學思維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體現[J].小學生(下旬刊),2021.08
[2]曾美華.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教學[J].家長,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