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安安
摘要:新高考模式重點調整了考試內容、評分方式與試題構成,對語文教學與學生學習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適應新高考形勢,教師要創新語文教學模式,重點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強化語言體系;組織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圍繞實際生活,開展遷移學習;創新教學方法,全方位優化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舊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高中語文教師需結合新課程標準、新高考模式,重新構建語文教學模式。其中,教師要樹立新型理念,緩解學生的高考壓力,通過素質提升、教學優化,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學習體系,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
一、加強語言積累,強化語言表達體系
結合分析研究得知,新高考模式下,語文試卷對傳統文化知識給予了高度重視,對學生語言積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其中,語文教師要重點關注語言材料的典范性,在實際教學中,除了考察高中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落實日常教學任務,定期講解經驗語言,調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構建健全的語言體系。同時,學生在學習經典語言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語文素養,可以鼓勵學生積極閱讀傳統名著,大范圍了解語言運用規律、豐富其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經驗語言的記憶與理解深度。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循序漸進的積累語言,指導學生分層閱讀,持續強化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除了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想象力,帶動學生探究語言內在規律。結合語文學科而言,其知識體系離不開語言基礎,因此加強學生的語言思維邏輯極為必要。例如,在授課期間,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靈活選擇教學方法,設置多元化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充分融入情境,感受語言魅力和語言規律。期間,教師要積極提問學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或借助各種實踐活動,發散學生的語言思維,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范圍,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二、設計實踐活動,加強學生語文素養
新高考模式與社會人才標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對此,在新高考模式下,教師要全面關注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結合學生的學習優缺點,針對性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期間,教師要給予高中生充足的鍛煉機會,可以開展各類綜合實踐活動、專題教學,全方位發展高中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定期開展“文言文專題訓練”“寫作訓練”等,強化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同時,教師要積極組織戶外實踐活動,鼓勵高中生走出課堂,深入各個文化領域增長見識與認知,感受不同的文化氣息,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為其寫作、閱讀理解提供重要幫助。通過此種方式,全方位熏陶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強化其綜合素質打下基礎。
三、圍繞實際生活,落實遷移轉化學習
學生學習語文學科除了詞句記憶、內容理解,還要加強語言運用,實現遷移轉化學習。特別針對高中生而言,其即將步入大學,需要接觸更為廣泛與多元的社會群體,因此加強語文和生活的關聯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幫助。其中,遷移轉化學習需要教師抓住語文學科與其他實踐活動的聯系,通過剖析其特點,加強學生的遷移轉化能力,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開展實踐活動,從而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同時,遷移轉化學習可以整合其他學科知識,對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素養具有重要幫助。
四、創新教學方法,全面優化語文教學
由于新高考模式更加多元與開放,因此教師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構建新型語文教學模式。其一,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講解課文《祝福》時,要求學生圍繞“祥林嫂的性格”等重點知識,帶動學生自主探究,穩定提升閱讀能力。其二,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針對重難點知識,可以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和探討,加強教學過程的開放性與靈活性,進一步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其三,高效整合新型教學資源。新高考模式增加了語文實踐運用題,這也是教學工作的重難,對此,教師在授課期間,要加強學生對學習技巧的運用,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為學生高效解題做好準備。其四,持續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在授課期間,教師要充分把握新高考模式的特點,特別針對題型變化、試卷結構等內容,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帶領學生突破傳統考試模式的局限,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為學生全力備戰高考提供重要幫助。
結束語:
總結上文所述,新高考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在此基礎上,高中語文教師要立足多個方面,重新構建語文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重點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完善其學習體系,培養其核心素養,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基礎,高效備戰高考,推動學生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隨蓮.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轉型研究[J].文學教育(下),2020(03):80-81.
[2] 張小莉,楊衛華.新高考視域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思考[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高中教研),2021(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