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鑫
摘要:伴隨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融入金融行業之中。這些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降低了基礎建設成本。在2016年召開的G20峰會中,數字普惠金融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泛指所有可以利用數字金融服務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活動。就其影響而言,數字普惠金融可為農村居民提供公平的金融服務,深化金融服務滲透力,優化農戶的收入結構。雖然目前關于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戶收入的影響情況存在爭議,但是學術界普遍認同普惠金融發展能影響農戶收入情況。
關鍵詞:數字科技;金融素養;數字金融;金融教育
引言
隨著金融科技與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各類金融產品層出不窮,個人在進行金融消費時,需要更多的金融知識與更高的金融素養。消費者金融素養水平會直接影響其對數字普惠金融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意愿與程度。在2020年兩會上,提出要發揮數字技術的優勢,加強國民金融教育,特別是加強偏遠農村地區的金融教育水平,使更多的主體享受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紅利”,提升金融素養,農村居民是要優先考慮的對象。
1數字金融對居民金融素養的影響機制分析
1.1提高家庭收入,進而提升消費能力
收入是決定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數字金融可以在許多方面提高居民的收入和購買力。第一,數字金融可以通過促進經濟增長來增加收入;二、數字金融可以優化新聞環境,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增加家庭收入;畢竟數字金融可以增加房地產收入。關于家庭財務管理,數字金融可以降低門檻,提高交易成功率,降低交易成本,幫助家庭了解新型創新財務管理,并負責財務發展。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增加家庭收入,對不同的家庭產生不同的影響。
1.2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農民幸福感
包容性金融中的數字應用是基于互聯網和云計算等信息網絡技術,能夠突破金融機構的實體銷售網點,突破金融服務的空間限制。它不僅節省了時間和成本,而且提高了資本使用效率,幫助小企業和微型企業以及個人實現機會均等。通過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一體化,數字包容性融資可以提高農村包容性融資的廣度和深度。關于農民問題,它在促進農民收入、消費、就業和創業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通過數字包容性融資,我們可以改善資本流動,降低資本成本,促進機會均等,促進創業和就業,促進農村經濟和工業發展,從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提高農民滿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貧困。
1.3減少不確定性,進而增強消費意愿
許多家庭非常重視未來的不確定性。為了避免將來的風險和減少消費,一些家庭先發制人地儲蓄。一方面,數字金融可以改善原有的財務管理方法,家庭可以通過適當的投資分擔風險,減少未知的風險。穩定家庭消費,提高消費意愿。另一方面,數字保險豐富了原有的分銷渠道,完善了服務體系。數字保險的包容性可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需求,促進他們的購買力。實證結果表明,數字保險還可以促進財產保險的總體應用。
2數字惠普金融下提高居民金融素養的相關建議
2.1金融機構完善自身建設
金融機構應夯實自身服務基礎。重視完善金融產品的創新機制,增加資金的投入,加大金融服務供給,給農村居民和信用和效益較好的農村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增強對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育,給予客戶良好的服務體驗,也有助于向農戶普及金融知識,避免與其發生利益沖突。做好給農村居民金融知識的普及工作。加強對金融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金融素養,創新更為多樣的推廣方式,使自身的專業素養得到有效運用,在開展業務時注重向農戶普及金融知識,包括金融產品知識等,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金融相關應用軟件的使用率,學習國外優秀的金融教育普及經驗,更好地向農戶普及金融知識。推動農村經濟與數字金融相結合。調查顯示,經濟水平越高的農戶金融素養越高,金融機構應深入基層了解情況,針對不同的村鎮設置相配套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方案,加大金融資源的傾斜力度,拉動內需,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居民金融素養水平。
2.2從消費者層面提高居民金融素養
從消費者層面幫助其提高金融知識和技能,在國家普及金融教育的過程中,消費者應該主動學習金融知識,更好地了解金融市場的多變性,使得投資者在運用金融知識時可以辨別信息的真偽。在參與金融活動前,要有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不要盲目聽從,多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積極學習新知識。此外,消費者應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不要因為技能不足缺乏信心,要勇于嘗試新的金融創新產品。
2.3農戶主動提升金融素養
增強對金融素養的重視程度。在信息化數字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不少人通過信息技術、數字金融實現了財富增值。對于農村地區而言,缺乏良好的金融素養的鄉村居民容易做出失當的金融決策,不利于其財富的保值。為縮小貧富差距,鄉村居民應提高對本身金融素養的注重程度,樹立正確的金融行為觀念;關注金融市場發展,培養一定的抗風險意識。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絡。農村居民可以通過農村地區的各種媒體網絡,對媒體宣傳的數字普惠金融知識進行認真學習,從而使得本身對數字金融的認知得到進步。
結束語
數字金融的包容性和共享績效能夠更好地滿足村鎮小企業的權力下放和小額資本需求,實現服務對象的減少和多樣化。同時,中國供應方改革正在進行。政府對農業、農村和農民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為農村數字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通過數字產業鏈,可以發揮數字經濟的長尾巴效應,降低成本,促進信息交流,促進產業鏈所有環節的附加值,提高產業鏈的活力,支持農村振興。
參考文獻:
[1]陽坤林.數字普惠金融對家庭金融參與的影響[D].湘潭大學,2020.
[2]王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影響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20.
[3]周雨晴,何廣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農戶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J].當代經濟科學,2020,42(03):9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