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被不斷顛覆,無形之中對大學生產生了重要影響,使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變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借助新媒體環境背景來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做到正確認識社會發展下的職業需求,正確認知專業發展下的自我,并結合時代適當調整自己的職業觀念,更好的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變化,在“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大學生教育;職業價值觀
新媒體的運用打破了高職院校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時空限制。大學生只要擁有手機或電腦等終端設備,就能夠隨時隨地接受施教者教育。這種變化一方面給師生帶來新鮮感和使用的熱情度,另一方面也讓教育的內容更能鮮活地呈現在大學生面前,使得教學更加靈活、更加具有趣味性。老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豐富資源,更加主動快速的將信息傳遞給學生,用人類文明的成果促進自身教育形式和內容的創新。
一、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養的意義
職業院校職業價值觀教育是職業指導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幫助大學生正確分析國家的政治經濟形勢,了解社會需求,理解職業價值,正確評價自己,探尋自我結構中不同層次的需要,激發他們自主、經濟地進行職業選擇和職業生涯發展。
在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養過程中,了解社會需要是擇業的前提,正確認識自己是擇業的基礎,社會需要與自我選擇通過審時度勢及時調整最后達成一致。做到了以上三點,才能保證院校大學生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有更強的競爭力。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養
(一)了解社會需要,做好擇業準備
與新媒體時代相比,傳統職業價值觀教育知識體量小,信息相對陳舊,教育影響力弱,覆蓋面較窄,靈活性不足。新媒體時代為高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提供了平等的環境和平臺,教育載體從固定走向移動、從可控走向不可控,職業價值觀教育內容、方式、手段等都得到拓展和提升。
高職院校在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時,不能限制和封閉學生的思想,而要關注不同區域、不同層面、不同特點的國內外信息,吸收世界上最新研究成果,收集和篩選那些時代性強、教育意義強的案例和內容來進一步拓寬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渠道和途徑,并將原本抽象、難以把握、難以表述的內容通過聲、光、電等新媒體技術展示出來,增強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吸引力和實際效果。并秉持開放的姿態和包容的理念,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身心發展和全面發展為原則,對高職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正確分析國家的政治經濟形勢,了解社會需求,引導高職大學生樹立以愛崗敬業為核心的職業價值觀,并在職業崗位上能夠付諸實踐。
(二)正確認識自己,打下擇業基礎
由于高職學生個人的身心條件、年齡閱歷、教育狀況、家庭影響、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人們對各種職業有著不同的主觀評價。高職教師要真正關心高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必須轉變傳統思想觀念,突出為學生服務的理念,準確把握高職大學生合理訴求和實際需求,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進步找準大學生職業觀的邏輯起點,一方面利用新媒體的全球性信息資源共享功能,通過宣傳教育和活動體驗強化大學生的媒體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自律意識和正確的新媒體觀念,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培養辨識網絡信息真假良莠的能力,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合理使用新媒體資源。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公眾號、博客、論壇、空間等工具調動大學生接受并參與教育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坦誠溝通、交流、合作,便于高職大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樹立平等互動理念,與老師在相互尊重基礎上共同探討,幫助他們解決知識學習、技能獲取、生活管理、人際交往、情感控制、職業決策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實現教育目標。
(三)審時度勢調整,做好擇業選擇
新媒體技術的虛擬性和滲透性這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人際交往的心理距離,去除大學生先入為主的交往恐懼心理,使其在精神完全放松的情況下交流思想、表達見解和宣泄情感,這有助于老師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變化軌跡,獲得第一手真實而有價值的信息,從而通過不同的方式主動去解答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并針對他們的各種問題及時準確地加以引導,提高職業價值觀教育滲透的有效性。
老師可以亦師亦友的身份與學生在網上互動,引導大學生就有關社會熱點、學校和班級管理、人際交往等他們關心關注的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在話語的碰撞中讓學生受到教育,開拓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利用新媒體的虛擬性和隱蔽性去教育和影響那些主觀性強、看法片面甚至極端的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自己,探尋自我結構中不同層次的需要。學生也可以隨著著知識的積累、環境的改變和教育的深入而重新審視自己,調整自己,充實自己,接納、利用新知識、新內容、新方法和新技術,久而久之就能夠形成習慣,養成較高的媒介素養,自主地進行職業選擇和職業生涯發展。
結束語
隨著社會進入信息時代,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宣傳有了新的更有效的傳播方式,即新媒體傳播。高校相關教師要在傳統教育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技術的功能、特點,采用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教育高職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為國家培養更多具備良好職業價值觀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段婧.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研究[J]. 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5):129-131.
[2] 尹維紅. 新媒體時代高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創新策略研究[J].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9(1):1-3.
[3] 陳斯詩. 新媒體從業人員職業價值觀的統戰工作策略研究[J]. 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3):29-35.
作者簡介:孫茜(1992.01-),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