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并不是守舊僵化的代名詞,傳統繪畫藝術作為一個國家、民族理性和智慧的積淀,對現代設計的發展有著多方面的啟迪。設計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將完全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那么怎樣才能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將傳統繪畫藝術進行延伸與突破,并能夠與之有機地融為地融為一體,這是我們每個設計人員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傳統繪畫藝術;現代藝術設計;新舊交融
引言: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最具傳統特色的繪畫藝術即書、畫、印,本文通過對傳統繪畫中的筆墨、書法及印章構成要素的研究和探索,圍繞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現狀及趨勢來分別闡釋兩者之間的融合。進一步體現出傳統藝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力,號召更多的設計藝術家應該將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國際,天衣無縫地融合起來,使其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
一、傳統繪畫中筆墨與現代藝術設計的結合
筆墨是中國傳統繪畫的特有語言,否定了筆墨的審美與表現價值,就等于說中華民族不可以再使用漢字語言一樣,豈不荒唐。要達到平淡、清新的藝術理想,繪畫便開始減弱色彩的表現,加強筆線的獨立性。吳帶當風式的墨線、水墨為上的新觀念,在盛唐時期形成。用筆的起伏節奏隱藏于起筆、吸筆、轉筆的微妙變化中,隨著色彩的日趨淡化,用墨與用筆一起成為度取物象之真的手段,墨分五色就是以墨取氣韻,墨色所傳達出的物象內在生命意蘊,才是最重要的。用色只不過是補墨韻的不足,即以色助墨光,以墨顯色彩。
結合傳統繪畫筆墨藝術的現代藝術設計不勝枚舉,例如浙江旅游形象標志構思巧妙,寓意深刻,手法新潮,藝術性高。它采用單純的藍、白二色,具有實用性和視覺沖擊力強等特點,并利用水墨渲染了這樣一種意象:它像錢塘江風起云涌的大潮,又像西湖變幻莫測的水波,還是飄蕩不定的,虛幻的意境讓人產生無限遐想,水墨設計的效果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再例如香港華潤標志,索性用中國繪畫的潑墨形式打破單調,來表現波瀾壯闊而具有時代特色的c形巨龍,畫面簡潔而不單調,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力。這些標志是設計師們不斷從中國傳統藝術中吸取精華的結晶,在融入自己思想后對傳統藝術元素的再利用。這樣的設計作品不僅代表著中國的形象,更體現出中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真正結合傳統繪畫藝術的現代藝術設計作品。
二、傳統繪畫中書法與現代藝術設計的結合
字典中對書法的解釋是:文字的書寫藝術,是指用毛筆寫漢字的藝術。書法從起源就與中國漢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說漢字就是書法藝術的母體,書法藝術在傳統繪畫藝術中是古老而又嶄新的話題。以書法作為視覺語言的圖形符號,在正式商標獨立出現以前就早已萌芽。不管是史前社會的陶文符號,還是青銅時代的徽族銘文,或秦漢時期的印信瓦當,揆其功用,都是一種具有某種標記意義的圖形符號。而整個漢字的演變過程,就是書法藝術創造過程,書法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平面表現藝術的設計史。隨著計算機繪圖的普及,設計師漸漸厭倦了機械制圖, 達其性情,因寄所托的書法成為了人們抒發情懷最直接最得力的表現工具。
一如多姿多彩的書法藝術一般,結合傳統繪畫書法藝術的現代藝術設計也都別具一格。例如中國銀行的形象是以中代表中國,以古錢幣代表銀行,將新舊元素組合起來,創造了簡潔而富有時代感的形象。還例如,中國書法家協會所采用標志,將書圣王羲之所寫的草體書字略加改造,使上半部成為一個草體的中字,這樣,中與書合體,來代表中國書法藝術傳統。再例如,大家所熟知的中國郵政標志,雖用整飾的幾何形體,但在設計中還是用古文字中書寫動勢,并巧妙地借用信封和大雁的形狀,表達出鴻雁傳書的意思。從設計作品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將圖案在設計中的直接應用,而是對藝術設計傳統的深入理解和對現代設計中對傳統因素的處理和駕馭能力,這就要通過設計者對傳統的因素進行主觀上的分析、提煉、加工然后設計出符合時代發展、滿足大眾審美需求的作品。
設計者常常從草書點畫運動軌跡上表現運筆的往來疾徐,在筆法的變換對比與律動中發現創造的靈感,于自由化寫意中捕捉霎那間的自然形象。如四川電視節的標志,利用四川二字的草體連寫山東電視臺臺標將王羲之草書山字形象處理成一只飛鳥。它們都并用了現代設計的一些元素,賦予了傳統草書以現代的構成形式與時代特色,堪稱書法設計的經典之作。
三、傳統繪畫中印章與現代藝術設計的結合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云:印,執政所持信也。由此可見印章很早就被當作國家權力的象征,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一種可以適應生產交換和行政職能的信用憑證物事,于是官私璽印逐漸發展起來。在民間方面,唐時的閑章,宋、元以來的私印,卻有不少可觀賞之處。有的印章如同古鼎、葫蘆、魚形式樣,也別有趣味。從元代到明清及近現代,就書畫創作而言,在作品上至今以姓氏印、堂號印、紀念印和表意抒情的閑章,以及后來的收藏者加蓋的一方方收藏印,所有這些印章的加入使原繪畫作品的畫面更為豐富,作品的內涵也相應地有了或多或少的變化。隨著印章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書畫作品中,印章漸漸地成為書畫創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后來竟成為中國書畫創作的慣例,進而成為傳統,形成了書、畫、印合璧的模式。
北京奧運會標志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與五環徽有機結合起來,充滿了激昂的活力,凝聚著東西方神韻。以古老的印信寓意著有數千年誠信傳統的華夏古國的莊嚴承諾——世界給我以信任,我給世界以輝煌!中國印章的印面形狀主要是方形,通常蘸紅色印泥蓋在紙、絹上,古稱鈐朱',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其視覺效果是一個紅色小方塊,方形給人穩重、簡潔的特性,在現代藝術設計中這是較好的造型語言之一能夠突出作品的側重點,增加作品的莊重性,具有很強的藝術說服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國際化的合作、交流、傳達的活動中,或許會有語言的障壁、地域的限制和文化差異,但是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如果能夠吸取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的表現方式和表現手法并將其作為設計的構成要素,就能夠通過設計作品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設計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孫珍珍.傳統繪畫技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結合[J].藝術大觀,2021(22):41-42.
[2]王小密.淺談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J].中國文藝家,2020(01):107.
[3]王明俊.試論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結合[J].公關世界,2020(10):152-153.
作者簡介:劉曉寧(1988.03-),女,漢,內蒙古人,大學本科,中技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